天天看點

雲計算

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統池連接配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很多因素推動了對這類環境的需求,其中包括連接配接裝置、實時資料流、soa的采用以及搜尋、開放協作、社會網絡和移動商務等這樣的web2.0應用的急劇增長。 另外,數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環境的規模大幅度提高,進而進一步加強了對一個由統一的雲進行管理的需求。雲計算被它的吹捧者視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為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網際網路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企業與個人使用者無需再投入昂貴的硬體購置成本,隻需要通過網際網路來購買租賃計算力,“把你的計算機當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給網際網路吧”。比如武漢播思就是一家專門從事雲計算研究、實作和部署的新興公司。

糾錯 編輯摘要

目錄

1 定義

2 特點

3 由來

4 基本原理

5 發展條件

2.1 業務變革

2.2 雲安全

2.3 雲物聯

2.4 雲營銷

2.5 雲教育

2.6 雲遊戲

6 類别

6.1 markus klems

6.2 reuven cohen

6.3 douglas gourlay

6.4 praising gaw

6.5 briande haaff

6.6 ben kepes

6.7 omar sultan

7 三種主要應用形式

8 發展空間

9 識别

10 安全風險

11 标準争端

12 ibm

13 sun

14 谷歌

15 益處

16 産業鍊全景圖

17 運算服務

18 思維導圖

雲計算

雲計算

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傳遞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充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體、平台、軟體)。 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充的,并且可以随時擷取,按需使用,随時擴充,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

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傳遞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充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網際網路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雲計算經常與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相混淆。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拟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産物。它旨在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使用者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使用者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使用者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裝置,并能按需享受“雲”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1) 超大規模。“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使用者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 虛拟化。雲計算支援使用者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擷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作,但實際上使用者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作的具體位置。隻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作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

雲計算

(3) 高可靠性。“雲”使用了資料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

(4) 通用性。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作。

(5) 高可擴充性。“雲”的規模可以動态伸縮,滿足應用和使用者規模增長的需要。

(6) 按需服務。“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象自來水,電,瓦斯那樣計費。

(7) 極其廉價。由于“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采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資料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使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是以使用者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隻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雲安全的政策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使用者群,足以覆寫網際網路的每個角落,隻要某個網站被挂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雲安全的發展像一陣風,瑞星、趨勢、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衛士、卡卡上網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雲安全解決方案。瑞星基于雲安全政策開發的2009新品,每天攔截數百萬次木馬攻擊,其中1月8日更是達到了765萬餘次。趨勢科技雲安全已經在全球建立了5大資料中心,幾萬部線上伺服器。據悉,雲安全可以支援平均每天55億條點選查詢,每天收集分析2.5億個樣本,資料庫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達到99%。借助雲安全,趨勢科技現在每天阻斷的病毒感染最高達1000萬次。

物聯網中的感覺識别裝置(如傳感器、rfid等)生成的大量資訊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與利用,那無異于入寶山而空返,望“資料的海洋”而興歎。雲計算架構可以用來解決資料如何存儲、如何檢索、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濫用等關鍵問題。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 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内部maas

2. 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雲計算與物聯網

随着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資料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将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 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資料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 在物聯網進階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拟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作物聯網的泛在服

務: 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狹義雲營銷:幫客戶銷售産品,快速建立全國營銷管道,擷取經濟利益。

廣義雲營銷:樹立企業品牌形象,擷取更大社會資源等。

視訊雲計算應用在教育行業的執行個體

流媒體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構部署,分為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直播伺服器和流伺服器,如有必要可在資訊中心架設采集工作站搭建網絡電視或實況直播應用,在各個學校已經部署錄播系統或直播系統的教室配置流媒體功能元件,這樣錄播實況可以實時傳送到流媒體平台管理中心的全局直播伺服器上,同時錄播的學校本色課件也可以上傳存儲到金山區教育局資訊中心的流存儲伺服器上,友善今後的檢索、點播、評估等各種應用。

雲計算在資源融合的應用

1、遠端課堂:在網際網路(教育網)上通過系統進行線上實時收看遠端教育頻道,友善地實作遠端聽課(同屏多畫面直播:一路學生視訊、一路老師視訊、一路老師電腦屏)、線上學習(課後回顧),更解決了一些不能來到學校上課的難題。同時将信号推到教委平台,供其它學校學生,在家、圖書館、電或其他地方,實時學習,也可以在課後觀看課堂錄像,完成學習任務。真正實作區内學校資源,名師資源的平衡化。

2、 學生實訓電視台:可以讓各學校建立多個實習電視台,讓學生社團主持現場直播電視節目,可事先公告排定活動,屆時讓師生實況收看,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活動過程可實時錄制成視訊檔案,并可事後編輯活動影片,作為點播教材。所有的頻道不僅在本學校網站上釋出,同時推送到教委資源融合網,友善其它學校共同收看與學習。實作多校活動協作,使活動多元化,豐富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電視轉播:通過平台将電視的模拟信号實時采集并直播出去,這樣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絡教育電視台,如中央十套、教育電視台等。教育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己教學規劃确定所選的頻道然後采集在平台上,當然可以定期調整。觀看着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選擇觀看。可以輕松的将平台的電視訊道建成包含數百頻道的大型網絡電視台。采用雲計算方式,中心教委可将各學校的直播信号融合,并整合後再傳給沒有直播采集信号的學校,實作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學校的重複投資,實作教育資源均衡化。

4、紅色教育:将經典的,有教育和學習價值的電影,教育片,劇情片,記錄片等集中存放到視訊伺服器中,友善師生課後點選學習,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得學生可以全面發展。該平台利用雲計算技術,支援所有的流媒體格式,可以實作批量添加,智能識别等功能,極大地友善了管理者和觀看者。各學校的資源可以自動融合到教委,并可以審請将教委的資源下傳到本校的視訊教育平台,實作資源共享。

雲計算就現今來說,還并沒有成為家用機和掌機界的聯網模式,因為至今x360仍然在使用live,ps是psnetwork ,wii是wi-fi。但是幾年後或十幾年後,雲計算取代這些東西成為其網絡發展的終極方向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這種構想能夠成為現實,那麼主機廠商将變成網絡營運商,他們不需要不斷投入巨額的新主機研發費用,而隻需要拿這筆錢中的很小一部分去更新自己的伺服器就行了,但是達到的效果卻是相差無幾的。對于使用者來說,他們可以省下購買主機的開支,但是得到的确是頂尖的遊戲畫面(當然對于視訊輸出方面的硬體必須過硬。)。你可以想象一台掌機和一台家用機擁有同樣的畫面,家用機和我們今天用的機頂盒一樣簡單,甚至家用機可以取代電視的機頂盒而成為次時代的電視收看方式。這将是電子時代最大的變革之一。[1]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将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擷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體服務。

這種資源池稱為“雲”。“雲”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拟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伺服器叢集,包括計算伺服器、存儲伺服器、寬帶資源等等。雲計算将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體實作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有利于創新和降低成本。

之是以稱為“雲”,是因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現實中雲的特征:雲一般都較大;雲的規模可以動态伸縮,它的邊界是模糊的;雲在空中飄忽不定,你無法也無需确定它的具體位置,但它确實存在于某處。

早在60年代麥卡錫(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計算能力作為一種象水和電一樣的公用事業提供給使用者。雲計算的第一個裡程碑是,1999年salesforce.com提出的通過一個網站向企業提供企業級的應用的概念。另一個重要進展是2002年亞馬遜(amazon)提供一組包括存儲空間,計算能力甚至人力智能等資源服務的web service。 2005年亞馬遜又提出了彈性計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也稱亞馬遜 ec2,的web service,允許小企業和私人租用亞馬遜的計算機來運作他們自己的應用。詳情請參閱[2]。

之是以稱為“雲”,還因為雲計算的鼻祖之一亞瑪遜公司将曾經大家稱作為網格計算的東西,取了一個新名稱“彈性計算雲”(ec2),并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雲計算被它的吹捧者視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為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網際網路自由流通成為了可能。企業與個人使用者無需再投入昂貴的硬體購置成本,隻需要通過網際網路來購買租賃計算力,“把你的計算機當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給網際網路吧”。使用者隻需要640k的記憶體就足夠了。”比爾·蓋茨1989年在談論“計算機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時”時如是說。那時,所有的程式都很省很小,100mb的硬碟簡直用不完。網際網路還在實驗室被開發着,超文本協定剛剛被提出。它們的廣泛應用,将在6年之後開始。目前(2008年),在提供裝機服務的網站上可以檢索到這樣的資訊,一個普通白領上班所需的電腦标配是:低端酷睿雙核/1gb記憶體/100gb硬碟,很快,兆級的硬碟就将進入家庭機使用範圍。硬體配置飛速飚高的背後,是網際網路上資料飛速的的增長——這簡直在挑戰人類想象力的極限,海量資料作為一個概念被提出時,機關以gb計。而現在這隻是一個小網站的資料量機關。比如武漢播思就是一家專門從事雲計算研究、實作和部署的新興公司,他們處理的資料基本都是pb級别的。

雲計算

李開複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作。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端伺服器中,企業資料中心的運作将更與網際網路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将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通路計算機和存儲系統。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着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瓦斯、水電一樣,取用友善,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傳輸的。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隻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作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使用者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雲計算就是利用網際網路上的軟體和資料的能力。 對于雲計算, 李開複(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錢莊。 最早人們隻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後來有了錢莊,很安全,不過兌現起來比較麻煩。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一個網點取錢,甚至通過atm,或者國外的管道。就像用電不需要家家裝備發電機,直接從電力公司購買一樣。“雲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使用者通過一根網線借助浏覽器就可以很友善的通路,把“雲”做為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雲計算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雲安全和雲存儲兩大領域。如國内的瑞星和趨勢科技就已開始提供雲安全的産品;而微軟、谷歌等國際頭更多的是涉足雲存儲領域。

(雲計算)必然會越來越普遍,逐漸發展成主流的計算模式而取代集中式的大型計算機:

1、現在分布式系統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具有比集中式系統更好的性能價格比。你不要花幾十萬美元就能獲得高效能計算。

2、多數應用本身就是分布式的。如工業企業應用,管理部門和現場不在同一個地方。

3、高可靠性。備援不僅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資訊技術。現代分布式系統具有高度容錯機制,控制核反應堆主要采用分布式來實作高可靠性。

4、可擴充性。買一台性能更高的大型機,或者再買一台性能相同的大型機的費用都比添加幾台pc的費用高得多。

5、高度靈活性。能夠相容不同硬體廠商的産品,相容低配置機器和外設而獲得高性能計算。

雲計算是一個囊括了開發,負載平衡,商業模式,以及架構的時髦詞,是軟體業的未來模式(software10.0),或者簡單地講,雲計算就是以internet為中心的軟體。

雲計算是一種基于web的服務,目的是讓使用者隻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錢,同時消除傳統軟體在硬體,軟體,專業技能方面的投資。雲計算讓使用者脫離技術與部署上的複雜性而獲得應用。

雲計算指的是一個大的宏圖,基本上說,就是讓使用者透過internet通路技術服務,現在,每次登陸facebook或搜尋航班,事實上都是在使用雲計算。

雲計算就是新的web2.0,一種既有技術上的市場綻放。就象以前人們在自己的網站上放一點ajax就宣稱自己是web2.0一樣,雲計算是一個新的流行詞。

積極的一面是,web2.0最終抓住了主流眼球,同樣,雲計算概念最終也會改變人們的思想,最終爆發出各種各樣的概念,托管服務,asp,網格計算,軟體作為服務,平台作為服務所提供的線上客戶關系管理服務,任何東西作為服務。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saas是雲計算的一種,然而行業内的人必須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簡單說,雲計算就是saas的升華。

雲模式的初衷是讓硬體層的消費象按需計算,按所需存儲空間那樣進行,而為了讓雲模式帶來更多力量,我們需要在整個應用架構中,在一個虛拟的環境中實作配制,部署,服務。

雲計算就是為一些需要動态改變的需要通路資源與服務。應用和服務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雲就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拟資源。

根據現在最常用,也是比較權威的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定義,雲計算主要分為三種服務模式,而且這個三層的分法重要是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出發的。

這三種服務模式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對普通使用者而言,他們主要面對的是saas這種服務模式,而且幾乎所有的雲計算服務最終的呈現形式都是saas。

saas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簡稱,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使用者無需購買軟體,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相對于傳統的軟體,saas解決方案有明顯的優勢,包括較低的前期成本,便于維護,快速展開使用。這些優勢導緻saas在中國市場增長明顯。”springboard中國區軟體行業研究經理劉經緯(jingweiliu)說,“随着企業it預算持續受到嚴格的審查和企業減少雇用技術人員,我們可以在未來的幾個月中看到中國市場對saas解決方案有明顯的需求。”

paas

通過網絡進行程式提供的服務稱之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而雲計算時代相應的伺服器平台或者開發環境作為服務進行提供就成為了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所謂paas實際上是指将軟體研發的平台(計世資訊定義為業務基礎平台)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送出給使用者。是以,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種應用。但是,paas的出現可以加快saas的發展,尤其是加快saas應用的開發速度。在2007年國内外saas廠商先後推出自己的paas平台,從某種意義上說,paas是saas的源泉。

在雲計算應用的大環境下,paas的優勢顯而易見:

開發簡單,因為開發人員能限定應用自帶的作業系統,中間件和資料庫等軟體的版本,比如sles 11,was 7和db2 9.7等,這樣将非常有效縮小開發和測試的範圍,進而極大地減低開發測試的難度和複雜度。

部署簡單,首先,如果使用虛拟器件方式部署的話,能将本來需要幾天的工作縮短到幾分鐘,能将本來幾十步操作精簡到輕輕一擊。其次,能非常簡單的将應用部署或者遷移到公有雲上,以應對突發情況。

維護簡單,因為整個虛拟器件都是來自于同一個isv,是以任何軟體更新和技術支援,都隻要和一個isv聯系就可以了,不僅避免了常見的扯皮現象,而且簡化了相關流程。

iaas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 internet 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這類服務稱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aservice,iaas)。基于internet 的服務(如存儲和資料庫)是 iaas的一部分。

iaas最大優勢在于它允許使用者動态申請或釋放節點,按使用量計費。運作iaas的伺服器規模達到幾十萬台之多,使用者因而可以認為能夠申請的資源幾乎是無限的。而iaas是由公衆共享的,因而具有更高的資源使用效率。

前景

雲計算被視為科技業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

首先,對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來說,雲計算意味着巨大的商業機遇,他們可以借助雲計算在更高的層面上和大企業競争。自1989年微軟推出office辦公軟體以來,我們的工作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而雲計算則帶來了雲端的辦公室——更強的計算能力但無須購買軟體,省卻本地安裝和維護,節省了大量資金。

其次,從某種意義上說,雲計算意味着硬體之死。至少,那些對計算需求量越來越大的中小企業,不再試圖去買價格高昂的硬體,而是從雲計算供應商那裡租用計算能力。在避免了硬體投資的同時,公司的技術部門也無須為忙亂不堪的技術維護而頭痛,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進行更多的業務創新。

以亞馬遜為例,其雲計算産品價格便宜(當然利潤豐厚),吸引了大批中小企業,甚至《紐約時報》、紅帽、晟碟等大型公司。亞馬遜提供每1g的存儲收費15美分,伺服器的租用則是每小時10美分。據稱其“雲”中的每台計算機投資僅為300美元,假設電力消耗也是300美元,而按此收費标準,在一年不間斷的情況下其收益為876美元,利潤率約為45%—高于其銷售書籍的毛利。

随着雲計算的興起,傳統硬體制造商再次面臨危機。戴爾、惠普、sun等多年來一直擔憂美國市場的衰退,或許這下硬體市場的衰退真的要來了。

雲計算對商業模式的影響展現在對市場空間的創新上。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裡斯滕森認為,埃立克·施密特認為,雲計算意味着從pc機時代重返大型機時代。“在pc時代,pc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功能和應用,現在又回到大型時的時代了。現在的大型機看不見,摸不着,不過确确實實就擺在那裡,它們在雲裡,在天空裡。”

暢想一下,當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不受本地硬體的限制,更小尺寸,更輕重量,卻能進行更強勁處理的移動終端觸手可得。我們完全可以在紙樣輕薄的筆記本上照樣運作最苛刻要求的網絡遊戲,也完全可以在手機上通過通路photoshop線上來編輯處理剛照出的照片。

更為誘人的是,企業可以以極低的成本投入獲得極高的計算能力,不用再投資購買昂貴的硬體裝置,負擔頻繁的保養與更新。例如,美國的房地産網站goosipy希望建立一個資料庫,計算67萬個家庭在12年間購入沽出×××的的資料,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建議。如果他們自己動手,初步預計,需要花費6個月的時間和數以百萬計的美元。而最後,他們租賃了amazon所提供的“彈性計算機雲”服務,通過使用amazon強大資料分析能力,這個項目的完成僅用了3個星期,費用不到5萬美元——雲計算的妙處之一,即是按需配置設定的計算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大型計算機群的性能。如果你隻需使用5%的資源,就隻需要付出5%的價格,而不必像以前那樣,為100%的裝置買單。

1)如果标稱是“網格”或“ogsa(開放網格服務架構)”...那麼,它不是雲。

2)如果需要你向廠商提供一份幾十頁的需求說明書...那麼,它不是雲。

3)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信用卡來購買...那麼,它不是雲。

4)如果他們想賣給你硬體裝置...那麼,它不是雲。

5)如果沒有提供api...那麼,它不是雲。

6)如果需要你重新構架你的系統...那麼,它不是雲。

7)如果你不能在10分鐘之間部署(provision)伺服器...那麼,它不是雲。

8)如果你不能在10分鐘之間撤銷(deprovision)伺服器...那麼,它不是雲。

9)如果你知道你所使用的機器的具體位置...那麼,它不是雲。

10)如果需要有一個咨詢顧問來幫助你...那麼,它不是雲。

11)如果需要你事先準備好所需機器數目清單...那麼,它不是雲。

12)如果它隻運作一種作業系統...那麼,它不是雲。

13)如果你不用把它連到你自己的機器上去...那麼,它不是雲。

14)如果需要你安裝軟體才能使用它...那麼,它不是雲。

15)如果你擁有所有這些硬體...那麼,它不是雲。

雲計算技術:雲計算愛好者應該關注的幾個開源雲計算項目鑒于很多雲計算愛好者想學習雲計算但不知道如何入手,中雲網(china-cloud.com)雲計算專家提醒雲計算愛好者關注以下三個開源的雲計算項目,接觸開源的東西能夠更好更快的掌握雲計算。

(1) 10gen,它既是一個雲平台,又是一個可下載下傳的開放源代碼包,可用于建立您自己的私有雲。10gen 是類似于 app engine 的一個軟體棧,它提供與 app engine 類似的功能 — 但有一些不同之處。通過 10gen,可以使用 python 以及 javascript. 和 ruby 程式設計語言開發應用程式。該平台還使用沙盒概念隔離應用程式,并且使用它們自己的應用伺服器的許多計算機(當然,是在 linux 上建構)提供一個可靠的環境。

(2) eucalyptus 項目(elastic utility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linking your programs to useful systems)是amazon ec2 的一個開源實作,它與商業服務接口相容。和ec2 一樣,eucalyptus 依賴于linux 和xen 進行作業系統虛拟化。eucalyptus 是加利福尼亞大學(santa barbara)為進行雲計算研究而開發的。您可以從該大學的網站上下載下傳它,或者通過 eucalyptus public cloud 體驗它,不過後者有一些限制。

(3) enomalism 雲計算平台。enomalism 是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它提供了一個功能類似于 ec2 的雲計算架構。enomalism 基于 linux,同時支援 xen 和 kernel virtual machine(kvm)。enomalism 提供了一個基于 turbogears web 應用程式架構和 python 的軟體棧。

雲計算

相比google apps,人們似乎更信任微軟office

盡管使用雲計算服務的好處聽起來如此誘人,但更多人卻抱以觀望的态度。這種謹慎來自于對安全問題的考慮。雲計算意味着資料被轉移到使用者主權掌控範圍外的機器上,也就是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手中。那麼,如何保證這些資料的安全性?如何能相信服務商不會将資料出賣給商業競争對手呢?這樣的擔心從來沒有停止過。在2007年初,google釋出google apps服務(一種免費提供的簡化office軟體包,資料在網際網路上存儲與處理),就有許多分析者提出質疑:使用者怎麼能确定資料在google那裡是安全的?

服務商解釋說,對雲計算過程裡的資料安全問題,“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資料在叢集上被分解為散亂的狀态,就連伺服器也不太了解他們,想要破譯與還原資料難度非常高。作為雲計算的主要推動者,釋出九大安全問題

1、特權使用者通路若使用雲計算,你的機密資料将由貴公司外面的人員來處理,是以可想而知:不是貴公司的員工完全可以通路這些資料。

<b>2、法規遵從</b>在《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當道的時代,公司有責任實施嚴格的資料監控和歸檔級别。即便一家公司與外部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簽訂了合同,這些法規仍要求這家公司負有責任。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應當送出審計和安全方面的證書,確定對方能夠履行約定的承諾。 “如果雲計算提供商不願意或者沒能力做到遵從法規,這表明客戶隻能用它們來處理最不重要的功能。”

<b>3、資料位置</b>若使用雲計算,你不知道自己的資料到底存放在什麼地方。伺服器可能建在馬來西亞、加拿大或者美國的紐澤西州,說不定同時建在上述三個地方。

<b>4、資料隔離</b>當然,雲計算提供商會使用ssl來保護傳輸中的資料,但當貴公司的資料位于儲存設備中時,可能與其他公司的資料共用一隻“虛拟保管箱”。貴公司的資料與别人的資料經過适當隔離嗎?提供商可能會誇耀自己的加密技術如何強大、安全。你會聽到密鑰長度有多長、采用哪種深奧的加密算法。不過,如果你的資料能夠被提供商讀取,那麼可以這麼認為:資料也會被别人讀取。

<b>5、可用性</b>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你使用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沒有必要擔心自己的資料會消失――這些提供商很容易采用備援機制把你的資料複制到衆多地方,這樣萬一系統崩潰,仍可以高枕無憂。但你的員工能不能随時通路完成工作所需的資料呢?比方說,要是虛拟管道受到堵塞會怎樣?要是提供商自身出現的某種内部故障導緻你無法通路自己的關鍵資料,又會怎樣?忠告:“公司應當為任何重要的it工作負載确定服務級别方面的要求,并且需要提供商簽訂服務級别協定,進而確定合同裡面寫明懲罰條款,以防出現服務級别協定未得到遵守的情況。”

<b>6、災難恢複 </b>

重要問題:你的提供商有能力進行全面恢複嗎?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全面恢複?因為他不隻為你一家服務。

<b>7、調查支援</b>開展内部的法律調查向來就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這需要清查可能散布在實體位置和虛拟位置的大批文檔。如果你使用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那麼開展這種調查更是困難重重:許多客戶的資料也許散布在地點不斷變化的一系列資料中心。

8、存活能力你的提供商會被收購嗎?或者更糟糕的是,會破産嗎?如果是這樣,對方需要多久才能把資料交還給你、而且采用的格式讓你可以導入到另一家提供商的基礎設施上?

<b>9、降低風險方面的支援</b>你的員工開始使用外部提供商時,會經曆一個學習過程。這家提供商提供的界面用起來多容易?提供商是否幫助你的管理人員設定監控政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範惡意軟體和網絡釣魚?

雲計算

亞馬孫創始人

雖然安全的疑慮尚未打消,雲計算概念方興未艾,戰場上硝煙已起。其中不乏google、亞馬遜、ibm與微軟、sun公司這樣的資訊巨頭。盡早進入市場的好處顯而易見:赢得良好的公關形象,吸引學界與業界的關注,通過與學界和自由智庫的磨合發展技術。更為關鍵的是,雲計算被視為将使用者從桌面推向網際網路的一步關鍵棋,在新舊規則交替的緊要關頭,誰赢得了戰場,誰就赢得了規則的制定權。

是以我們不難了解,amazon與sun公司何以如此積極地加入這場競争。amazon在2007年向開發者開放了名為“彈性計算機雲”的服務,讓小軟體公司可以按需購買amazon資料中心的處理能力。sun公司推出“黑盒子”計劃,該計劃基于雲計算理論建立,稱未來的資料中心,不再會被局限在擁擠而悶熱的機房裡,而是一個個可移動的集裝箱,企業可以把它移動到包括“郊外”在内的各種地方,降低機房的開支。

微軟和google是這場角逐裡最重要的角色。衆所周知,從gmail開始,google一直試圖通過以網際網路提供給使用者計算能力與服務,颠覆微軟締造的“桌面為王”的時代,挑戰微軟的權威。google以開源的姿态推廣它的雲計算平台,這意味着使用者可以得到這個平台的代碼并修改它。這被視作推廣雲計算方式的有利手段。施密特更是樂觀地表示,他相信,“90%計算任務都能夠通過雲計算技術完成”。

面對google的挑戰,微軟試圖以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馬裡蘭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等6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者提供資金與裝置,推動雲計算的研究,并在2007年8月高調推出blue cloud 藍雲計劃。該計劃意指使公司資料中心與網際網路運作更為貼近的計算機與軟體産品組合,并預計在08年春季會釋出第一個産品。ibm高性能解決方案副總裁willy chiu透露,“雲計算将是ibm接下來的一個重點業務”。目前已經部署200多名研發人員在這項業務的研究上。

ibm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應用伺服器、存儲、管理軟體,樣樣具備。更有利的一點在于,ibm可以繞開資料從本地轉移到網際網路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這一障礙,通過向客戶出售雲計算方案與終端,為企業建立屬于自己的雲計算模型的資料中心來發展這一計劃。

有觀點認為,雲計算受到熱捧的背後,還反應了超級計算機市場的角力。超級計算機應用一度因需要非常昂貴的硬體投入而面臨極高的推廣門檻,雲計算卻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級計算服務的可能,一旦雲計算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可以樂觀地估計,超級計算機市場的春天即将到來。

雲計算

ibm公司

ibm計劃建立一個相當規模的商業模式,在大型資料中心方面進行有意義的技術開拓工作,以此激發大家的商業興趣,并且利用遍布于網際網路上的遠端主機進行更高效的運作、搜尋資訊以及編寫程式。

據分析人士稱,在面向企業級雲計算的市場中,ibm正在着力把自己打造成行業的上司者。這個公司的戰略是,銷售更多為雲計算量身定制的硬體、軟體和服務。從2008年春季開始,ibm将會提供适用于雲計算的伺服器電腦,包括主機。

ibm正在封裝的雲計算軟體名為hsdoop,運作在linux作業系統上。hadoop基于名為nutch的開源搜尋項目以及google的mapreduce(映射化簡)軟體,mapreduce用于連接配接大量電腦擴充複雜的計算任務,用于大規模資料集(大于1tb)的并行運算。

ibm的執行官認為,這個政策就如同他對linux的支援,linux是一款開源的作業系統,向人們提供微軟之外的新的選擇。ibm對linux的支援從2000年便已經開始,包括了在市場開拓和技術開發方面的投入,加速了linux在企業使用者之中的應用。

ibm負責系統和技術團隊的進階副總裁willian m.zeilter宣稱:“對我來說,這種感覺就像2000年對linux。”

ibm現在有200位研究員專注于雲計算的工作,并且zeitler先生表示,在今後三年的階段規劃中,ibm還會投入巨資,但是他沒有透露具體數量。

ibm在資料中心高效運作上做了很多努力,并且集中桌面電腦和其他裝置,在資料中心中運作更多的計算任務。它們被命名為“自動的”、“有效的”網格計算。

2008年5月,sun在2008javaone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推出“hydrazine”計劃。至此,集結在“雲計算”旗幟之下的軟體供應商又增加了一位重量級成員。基于“hydrazine”計劃,sun希望利用其核心技術打造一個包含網絡環境、資料中心和其他基礎設施元件在内的完整解決方案,如sun的javafx豐富網際網路應用程式技術、sun的glassfish應用伺服器、sun企業服務總線、sun目錄伺服器、mysql、“廉價存儲”和sun的硬體,進而使得開發人員利用sun平台建立托管應用與服務,并且不用到任何其它地方就可以利用這些應用程式和服務賺錢。此外,作為“hydrazine計劃”的一部分,sun還推出了“insight計劃”。這個分析功能可以讓開發人員知道誰在使用他們的産品,并且利用這個功能注入廣告或者賺錢。

憑借此舉,sun正式進軍“雲計算”領域,也由此展開了與ibm、微軟、google等巨頭的新一輪競技。

雲計算

google

google和微軟之間日益激烈的對立将是一場史詩般的企業戰争,将對兩家公司的成功和發展産生重要影響,并規定着消費者和企業如何工作、購物、通訊,以及“過他們的數字生活”。

google認為這一切将發生在遙遠的資料中心中的伺服器,使用者可以通過許多有線和無線裝置通路這些服務,這就是所謂的“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微軟也認為未來在于web,但它的重心仍然是其桌面pc軟體。而這正是它們的沖突之源。

施密特認為:“當今年早些時候google推出一款名為google apps的軟體包時,沒有人認為微軟會被徹底打敗。而google apps隻不過是google通過網際網路向使用者提供更大計算能力計劃的一個步驟。他表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計算機是複雜而不可靠的。如果google能夠通過web提供計算服務,将是人們計算體驗的真正改進。随着網際網路連接配接速度的提高和網際網路軟體的改進,“雲計算”能夠完成的任務會越來越多。90%計算任務都能夠通過“雲計算”技術完成,其中包括幾乎所有的企業計算任務和白領員工的任務”。

施密特相信,無論他如何努力地避免激怒微軟,google與微軟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了,微軟也不會停滞不前,它已經在搜尋和網際網路廣告領域投資數十億美元,以趕超google,但迄今為止并沒有獲得成功。它們還在其它一些領域互相争鬥,例如web地圖、線上視訊、手機軟體。

對于微軟而言,施密特的言論無異于是戰書。在計算機上安裝的傳統軟體是微軟的根本,其官員認為90%的計算任務将轉移到基于web的“雲計算”環境中的想法是一種幻想。

微軟企業部門總裁萊科斯表示,拿目前的市場與未來的市場進行比較是錯誤的。在萊科斯看來,google的挑戰在理下,對微軟的攻擊被誤導了,也是自大的。google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它是為了削弱微軟,而不是滿足客戶的需求。

萊科斯指出,微軟在産品開發和客戶研究上花費了數年時間并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仔細研究了員工和企業使用軟體的方式。确實,微軟的優勢在于其在辦公軟體市場上巨大的領先優勢。業界分析人士稱,google不能在桌面軟體領域與微軟直接對抗。桌面軟體正在向web軟體轉型。

分析人士指出,與最近數年微軟戰勝的其它對手相比,google是一家完全不同的競争對手:其規模更大、發展速度更快、财力雄厚、對人才有吸引力。google“雲計算”技術是開放的。由google的工程師自己設計的資料中心在節能、速度、成本方面很有優勢,使得它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增添運算能力。

施密特表示,中小企業、大學、消費者會相對迅速地轉向基于web的“雲計算”技術。他說,通過采用google和其它廠商提供的web産品,小型企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減少技術難題。為了獲得成功,google需要赢得包括企業在内的大量信徒的支援。

雲計算技術将使得中小企業的成本大大降低!

如果說雲計算給大型企業的it部門帶來了實惠,那麼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它可算得上是上天的恩賜了。過去,小公司人力資源不足,it預算吃緊,那種動辄數百萬美元的it裝置所帶來的生産力對它們而言真是如夢一般遙遠,而如今,雲計算為它們送來了大企業級的技術,并且先期成本極低,更新也很友善。

這一新興趨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過,它還僅僅是一系列變革的起步階段而已。雲計算不但抹平了企業規模所導緻的優劣差距,而且極有可能讓優劣之勢易主。簡單地說,當今世上最強大最具革新意義的技術已不再為大型企業所獨有。雲計算讓每個普通人都能以極低的成本接觸到頂尖的it技術。

1、 一個金字塔形架構:從硬體基礎設施,到saas服務界面以及無處不在的移動雲中終端,全都實作标準化的無縫內建和整合,構成ict的通天塔;

雲計算

雲計算産業鍊分層全景圖

2、二方面的融合:單機虛拟化與多機虛拟化技術打造的hpc和網格計算設施與面向服務的web services, soa,saas, utility計算等技術建立的無處不在的服務設施之間的融合;

3、三層spi架構:saas面對最終使用者提供服務,paas中間件承上啟下整合軟體資源,iaas面對底層設施整合硬體資源;三層按需動态服務模式提供多種業務模式,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商業模式的基礎和支撐;    

4、 四種部署方式:私有雲一般存在于内網和專網中,為單一機構服務;社群雲一般存在雲内網和專網以及×××網絡中,為多家關聯機構服務;共有雲面向網際網路,服務于大衆;混合雲是上述兩種或三種雲的組合;    

5、五大關鍵功能:按需自助服務;泛在的網絡通路方式;動态的資源池;快速可伸縮性;可計量的服務;五大功能的組合是實作雲計算ict資源“自來水”式服務理想的基礎;   

6、六大基本特性:可自修複能力、通過單機虛拟化實作的同質性、廣泛的地理分布、面向服務的soa架構、低費用和先進的安全措施;六大特征是雲計算赢得使用者廣泛的認同和接受的優勢所在。   

附上peter laird的另一個英文全景圖。

雲計算

雲計算全景圖

2010年10月12日消息,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在2010中國國際通信資訊展“ict中國·2010高層論壇”上預測,雲計算給整個it行業帶來變革,而這種變革就是雲計算未來将向水電煤一樣成為大it行業的基礎設施,為公衆提供運算服務。[3]

作為給中國移動提供技術支援的武漢播思,同樣是雲計算領域的專業公司,具有非常先進的雲計算、雲存儲産品,比如udrop,onest,巨量資料分析套件等等。

雲計算

雲計算全景思維導圖

http://www.hudong.com/wiki/%e4%ba%91%e8%ae%a1%e7%ae%9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