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椰子盅(資料圖)
海南椰子盅,原名“龍鳳湯”,以海蛇(龍)與文昌雞(鳳)為主料炖煮。1996年參加全國飲食博覽會比賽時,取名為“椰子盅”,并獲金獎。
海南椰子盅由來已久。解放前,海南男人紛紛遠赴南洋謀生,離别前,妻子盡其所能為夫君做好菜。限于條件,隻能圍繞椰子做文章。她們選擇上好的新鮮老椰,去皮棕,留内殼,于頂部五分之一處鋸開一圓塊,過濾椰汁備用,依次放入海南本地最肥嫩、最鮮美的小塊帶骨文昌雞(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具驅風濕功效的海蛇和五味中藥材(黨參、枸杞、蓮子、紅棗、淮山),後按量加入幹淨椰子汁,蓋好蓋子盛瓷碗内入籠,文火慢炖兩三小時,出籠後按需添加鹽和調味品即可。湯呈乳白色,湯面漂浮若有若無的金黃色雞油,有紅棗點綴其中,不但好看,而且寄托了妻子的感情與祝願。華僑回歸故裡,品嘗椰子盅時,往往百感交集。
正是椰子風味能夠“調和百馔”的特性所決定,椰子盅的種類豐富多彩。最尋常的有雞盅、羊肉盅、乳鴿盅,高檔的有魚翅盅、燕窩盅(甜品)、參肚羹盅……等等。在制作方法上,通常保留椰子硬殼,原盅配制,講究藝術造型的就在椰盅外殼刻上精緻圖案,更甚者則在去除硬殼後的果肉上,運用椰肉黑皮雕出白底黑線條的圖型,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椰網編輯: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