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王、陶”:粟裕麾下“三劍客”,三人及部隊何以如此盛名?“葉、王、陶”成名于黃橋決戰以少打多完勝韓德勤“葉、王、陶”威名于大仗硬仗惡仗銳不可擋所向披靡“葉、王、陶”盛名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

一提起粟裕,人們都知他是軍神、戰神,共和國開國第一大将。

一提起“葉、王、陶”,稍有些軍史常識的人又都知這三人是指葉飛、王必成、陶勇,一個是開國上将,兩個是開國中将。

曆史将“葉、王、陶”連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是粟裕麾下著名的“三劍客”,是因為他們三人戰功赫赫均是一流的“戰将”、“虎将”,是因為他們所帶出的“1、4、6”部隊銳不可擋所向披靡。

“葉、王、陶”:粟裕麾下“三劍客”,三人及部隊何以如此盛名?“葉、王、陶”成名于黃橋決戰以少打多完勝韓德勤“葉、王、陶”威名于大仗硬仗惡仗銳不可擋所向披靡“葉、王、陶”盛名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

1940年6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北移蘇北後,改為蘇北指揮部。所屬部隊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整編為3個縱隊。葉飛任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王必成任第2縱司令員,陶勇任第3縱隊司令員。自此,“葉、王、陶”三個名号開始連在一起,開始并肩協同戰鬥,成了粟裕麾下得心應手的“鐵拳頭”和“三劍客”。

“葉、王、陶”聯手的第一場作戰,就是黃橋決戰。既是号稱“決戰”,便可知戰役的重要性及慘烈程度。這場決戰,我隻有7千人,而韓德勤卻是3萬多人。這要求我不僅在戰略上以少勝多,在戰術上也同樣需要以少勝多。

黃橋決戰采取的是“以黃橋為軸心,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按粟裕的擺兵布陣,陶勇的3縱守衛黃橋,葉飛的1縱、王必成的2縱擔任機動突擊力量。三個縱隊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特别是守衛黃橋的陶勇縱隊,在戰事最吃緊時,敵一部“居然在塵土硝煙中突進了東門”,身為縱隊司令的陶勇“把上衣一脫,揮動馬刀,帶領部隊沖出去,硬是将頑軍殺出東門”。

黃橋決戰之前,“葉、王、陶”均已有一定名氣。特别是葉飛成名更早。黃橋決戰後,“葉、王、陶”聲名大震,特别是聯手作戰的名号以此為發端,叫響大江南北。

“葉、王、陶”:粟裕麾下“三劍客”,三人及部隊何以如此盛名?“葉、王、陶”成名于黃橋決戰以少打多完勝韓德勤“葉、王、陶”威名于大仗硬仗惡仗銳不可擋所向披靡“葉、王、陶”盛名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

自黃橋決戰後,“葉、王、陶”因各種原因聯手作戰的機會并不多。真正象黃橋決戰那樣聯手,是在解放戰争之後的1947年2月。此時葉飛為1縱司令員、陶勇為4縱司令員、王必成為6縱司令員。

聯手威名的代表仗之一:萊蕪戰役

三個縱隊作為攻殲李仙洲集團的主力縱隊,均較好地完成了作戰任務。粟裕在戰後總結講評時說:“第1縱隊最吃力,雖然繳獲不多,但在整個戰役中起了決定作用,應算第一功”;“第4縱隊初期雖未完成切斷敵第46軍退路的任務,但戰役後期堅決地完成了任務”;“第6縱隊雖未全殲口鎮之敵,但在口鎮以南的一個師,堵擊向北突圍之敵,起了相當作用”。通過粟裕的講評,顯然葉飛的第1縱隊,在萊蕪戰役中打得最好,立了頭功。

聯手威名的代表仗之二:孟良崮戰役

三個縱隊作為圍殲張靈甫整編74師的主攻部隊,完成任務均出色。葉飛的第1縱隊不僅參與包打74師,還要穿插割裂整編74師與整編25師的聯系,并對整編25師形成對内對外正面,堅決阻其與74師靠攏會合,承受了戰場上的最大壓力。特别是王必成的6縱飛兵激渡240裡,一舉占領垛莊,抄掉74師退路。最後,6縱一血之前兩戰漣水吃虧74師的前仇,打得極為血性剛氣,擊斃了張靈甫,打出了該縱曆史上最漂亮經典的一仗。陳毅、粟裕戰後表揚說:“殲滅74師,6縱立了大功。”

“葉、王、陶”:粟裕麾下“三劍客”,三人及部隊何以如此盛名?“葉、王、陶”成名于黃橋決戰以少打多完勝韓德勤“葉、王、陶”威名于大仗硬仗惡仗銳不可擋所向披靡“葉、王、陶”盛名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

盛名有時并不一定在戰場上獲得。曆史有時就是這樣。“葉、王、陶”縱隊的盛名即是如此。1948年初,繼劉鄧千裡躍進大别山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再來一個躍進,即派粟裕率領“葉、王、陶”的1、4、6三個縱隊(葉、王、陶順序與1、4、6的順序并不一緻,但已是約定俗成叫法)過江,“執行寬大機動作戰任務”。

粟裕經反複考慮,認為在江北打大仗更符合戰争發展規律。于是,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與粟裕之間多次電報往複,就是否過江問題進行深入探讨時,自是多次提及“葉、王、陶”及三個縱隊名号及字号。粟裕甚至在1月22日、1月31日、4月18日,三電“鬥膽直呈”,建議“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于是,毛澤東将粟裕招至城南莊當面聽取了粟裕的彙報。最終,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同意粟裕“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的建議。

粟裕從城南莊傳回濮陽駐地後,朱德總司令從石家莊也趕來濮陽,親切問候1、4、6縱隊官兵。總司令在接見“葉、王、陶”部營以上幹部和士兵代表時,握着葉飛、王必成、陶勇等人的手時說:“你們在蘇北、山東打的很好,真可謂名滿天下!”

後來,“葉、王、陶”這三支“名滿天下”之師,跟随粟裕戰豫東、克濟南、決戰淮海、雄獅過江。一個接一個大仗去打,一個接一個硬仗去打,一個接一個勝仗去打,以他們的赫赫戰功诠釋了他們“戰将”、“虎将”的盛名與傳奇。

“葉、王、陶”:粟裕麾下“三劍客”,三人及部隊何以如此盛名?“葉、王、陶”成名于黃橋決戰以少打多完勝韓德勤“葉、王、陶”威名于大仗硬仗惡仗銳不可擋所向披靡“葉、王、陶”盛名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

(帥克品讀:堅持原創,堅持客觀,堅持公正。點選關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