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鐵張江路站起轉彎,這1000平方米的空間為什麼能響粉?

25日早,市民孫阿姨來位于張江鎮黨群服務中心的社群市民健身中心鍛煉身體,這是張江鎮第一家服務全體人民的社群健身中心,也是浦東新區第一家"老年運動養生之家"。孫阿姨告訴記者,"我從9月下旬就開始試運作了,女兒給我買了一張健身卡,有空的時候就來鍛煉。"

當天是張江鎮社群市民健身中心正式開業,周邊很多居民,如孫阿姨,早已是專業的健身場所,享受着公共體育服務的好處。

專業指導 讓老年人健身更科學

在社群公民健身中心1000平方米的空間内,擁有老年運動健康之家(包括殘障人士健身區)、瑜伽心理治療區、中青年智能健身區、青少年健身區、體能健身區、體能監控及綜合幹預區等功能區,是目前浦東新區功能最齊全的一處, 服務覆寫最廣泛的民用設施人口。

地鐵張江路站起轉彎,這1000平方米的空間為什麼能響粉?

"我以前在電視上看過老年人的健身房,但我沒想到這次會在我的家門口。市民陳老波每天乘地鐵2号線來健身打卡,"地鐵張江站起來轉一拐就走,很友善。以前我曾在小區的戶外健身園鍛煉,現在不僅有适合老年人的運動器材,還有專業的教練,服務更新。"

養老運動健康之家是上海全國首個面向老年人的多功能社群健身場所,融合智力老齡化、融合體育、養老、健康等公共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體檢、基礎健康檢測、科學健身指導、慢性運動幹預、運動康複訓練、健康素養和休閑社交"一站式"體育養生服務。

在張江鎮的老年運動健康之家,所有健身器材都是針對老年人身體特征進行老齡化研發的,室内空間分為實體監測區、有氧心肺功能區、等速肌力鍛煉區、微循環促進區、綜合幹預區和休閑交流區,實作健身與社交的複雜功能, 身體融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地鐵張江路站起轉彎,這1000平方米的空間為什麼能響粉?

體育健康老師李偉軍耐心地為大衆高阿姨指導鍛煉方法,高阿姨正在裝置上進行核心肌肉鍛煉。智能螢幕,您可以及時了解每項運動的表現,監控體育鍛煉情況。李告訴記者,通過有針對性的鍛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身體靈活性,肌肉力量,以及關節活動的範圍。老年人對老年人運動健康之家也有社會需求,是以運動健康也是健身環境的一部分,陪伴老年人快樂健身。

作為加強社群體育健身和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張江鎮長者體育健康之家為會員建立了"一人一檔案"的老年運動健康電子檔案,融入城市數字化轉型,依托"網際網路+健身"提供老年專業智慧服務,加強運動促進老年人健康樣本跟蹤研究, 打造"身體護理"一體化示範點和老年人歡迎民生項目。

彙聚優質資源造福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張江鎮社群市民健身中心也是全市首家嵌入式黨群服務中心的市民體育健康服務平台。"黨建國"深度融合,成為助力社群體育發展的新途徑。

地鐵張江路站起轉彎,這1000平方米的空間為什麼能響粉?

記者了解到,鎮政府在利用空間上有多種選擇,比如建羽毛球場、籃球場,或者藝術展示空間。但考慮到張江地區的特點,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老年居民,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才落戶在張江工作和生活,孩子有了更多的小家庭,最終決定拿出1000平方米的空間來建設一個綜合性體育場館。市民健身中心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該地區體育場館設施的不足,服務于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健身需求。例如,兒童區有攀岩牆,中青年區有完整的有氧、無氧裝置,老年人區有運動康複裝置。

張江鎮黨委書記王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社群市民健身中心也是黨建區域化的結果。"我們早期與上海體育學院對接,我們提出了這個想法,是以我們有靈感建造了一個市民健身中心,這是盡可能多的人享受的最佳資源。通過通路研究,我們引進第三方健康技術進行設計和操作,讓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情。"

地鐵張江路站起轉彎,這1000平方米的空間為什麼能響粉?

王青說,今後,我們将進一步發揮區域黨建的凝聚力紐帶作用。"市民健身中心歡迎區域黨建機關開展活動,享受張江公共體育服務資源。張江擁有衆多體育和康複企業、研發機構,以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優勢,未來還可以通過區域黨建引進,讓新技術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十四五"期間,上海将營造"健身無處不在、全民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環境,建構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大體能設施建設,推進"15分鐘社群體育生活圈"建設。

作為2021年浦東新區人民的實踐項目,張江鎮社群市民健身中心自試運作以來已接待了2200多人(700多名老年人和1200名中青年)。從科學健身指導、慢性病預防、促進功能康複等方面,為在張江鎮生活和工作的市民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運動健康服務。

專欄編輯:陳華 文字 編輯:秦東英

來源: 作者: 秦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