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作者:文學私秘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最近因為對《牧馬人》的關注,很好奇朱時茂的演藝之路,追根溯源,朱時茂第一部參演的電影是《西沙兒女》。

這部影片配置的創作隊伍非常的強悍,可以說是集那個年代精英創作人才的一時之選。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電影的原著浩然創作的《豔陽天》《金光大道》鴻篇巨制,展現了北方農村的一幅廣闊的人間風情畫與世俗風俗圖,而《西沙兒女》則是浩然将他的如橼之筆,聚焦中國海南之南的那一片海,打造的一部抵禦入侵之敵的愛國主義雄渾的頌歌。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影片的編劇楊嘯,在這之前剛剛編寫過《紅雨》,影片由導演過《小兵張嘎》的崔嵬導演,雖然影片在影像上未能超過他創作鼎盛時期拍攝的《小兵張嘎》,但整個電影飽含着濃郁的激情,電影裡展現的河南地區的巍峨奇崛的山巒,令人想到最近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應物兄》對這同一地貌的文學再現。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因為楊嘯編寫劇本成功的前例,而當時浩然忙于小說寫作,北影廠便邀請楊嘯改編浩然的原著《西沙兒女》。

浩然原著的豐富的細節與豐潤的情感,給楊嘯編劇的劇本奠定了充足的底氣與足夠的底蘊。而拍攝這部電影的導演則是北影的著名導演水華。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但是水華拍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進度太慢,精雕細刻,雖然能夠打造精品,但也帶來了電影周期太長的弊端。之前他執導的電影《革命家庭》拍了兩年才拍完,對一些重點場景,他是反複推敲,不到自己滿意不停止修改。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這也是導緻《西沙兒女》最終沒有及時拍完的原因之一。1976年2月份,劇組就在海南的鐵爐灣拍攝海戰大戲,當然,電影鏡頭裡出列的艦船是由模型擔綱主演的,但是,讓模型出沒在真正的海面上進行拍攝,這還是第一次,這也是《西沙兒女》追求還原真實影像的一次别出心裁的做法。

可見水華一絲不苟的個性像他之前的電影一樣,保證了電影的品質,但卻影響了電影的進度。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回顧水華導演的電影,拍攝于1960年的《革命家庭》,個人感到,這是水華導演生涯中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部電影。

這個電影的可貴之處,是把時代推向了背景,而着重表現了這一大背景下的個人的命運,而這個命運,是通過一家人的悲歡離合來表現的。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小編發現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八十年代電影裡,再也沒有興緻表現家庭的親情,而包含着這種親情羽翼之下的父親形象,在中國電影中地位也一落千丈,“父親”被中國電影打造成一個“憐父”的類型。

直到2019年,中國父親形象才在以《銀河補習班》為标志的電影中,重新屹立起來高大上的偉岸身影,緊跟着在《哪吒》《我和我的祖國》裡,我們都看到了勇于擔當、富于溫情的父親新光環。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而在1960年拍攝的《革命家庭》裡,我們卻發現電影中完美地塑造出一個給予孩子以精神滋養與親情關愛的父親形象,可以說,影片裡對父親的形象塑造,是中國電影中最登峰造極的一個創作典範。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影片裡的孩子對父親充滿着盼望與期待,這也是一個好父親的最好辨別。然後,影片裡表現了父親對孩子的那種獨特的脈脈深情,尤其是當父親回來之後,孩子像小鳥依人一樣,依偎在父親的身邊,電影裡把這種普通中國人都體驗過的親情關系,表現得相當的動人與淋漓。

這樣,影片裡的一個革命者家庭的三個孩子,就像三塊寶,在影片裡被凸顯在重要位置,成為電影裡的耀眼的光暈。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在表現革命題材的電影裡,很少有《革命家庭》這樣,把一個純粹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内部關系打造得如此的水乳交融與濃情蜜意。

這樣,《革命家庭》裡的孩子,也就成了電影裡的主角。

而在這三個孩子中,最令人覺得耳目一新的角色是其中女兒小蓮的扮演者。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影片裡有一幕動人的父女見面的場景。影片裡的父親是由孫道臨扮演的,當他持重地回到家裡的時候,向孩子們展現的是他身為父親的慈愛的強勁力道,同時還用他的溫文爾雅的氣質,給孩子們以一種堅強的力量支撐。這才是父親由内到外的精神光澤的全部精華,是以,《革命家庭》裡由孫道臨扮演的父親,代表了一個父親身份的最高典範。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當父親回到家裡,女兒便撲到父親的懷裡,之後一直依偎在父親的胸前,充滿着幸福感地享受着父親的愛撫,同時,她把她的幸福的回應,通過她的雙眸,停頓在父親的一笑一颦上。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這個場面太溫馨,也太美好了。

小蓮的扮演者名叫劉桂齡,之後并沒有見到她繼續出演過電影。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那麼,劉桂齡有着什麼樣的來曆與日後人生曆程呢?

在宋路霞所著的《細說劉秉璋》一書中,意外地看到了劉桂齡的不凡的來曆,以及她日後的發展路徑。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從這本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劉桂齡身世不凡,是一個名揚海内外的晚清百年大家族中的晚生後輩。

劉桂齡曾祖劉秉璋,與李鴻章同屬晚清淮系洋務集團,劉家與李家有着密切的私交,也建立了複雜的姻親關系。

如此看來,劉桂齡如果經過密如蛛網的家族世系圖譜彎彎曲曲地爬梳的話,能夠與張愛玲也能聯上親戚的關系。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劉秉璋身任浙江巡撫之時,曾在中法戰争鎮海之役中,三戰三捷,大振國威,為國家金瓯完整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劉秉璋的五個兒子中,第四子劉晦之最負盛名,他曾經出任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而劉桂齡則是劉晦子的孫女。

劉桂齡的父母是美國留學生,原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後來因為他們的英語水準較高,1957年被聘用到解放軍外語學院任英語教師。劉桂齡也随着父親,來到了北京,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主修鋼琴。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1960年,水華拍攝《革命家庭》時,尋找劇中合适的扮演者,影片中的小蓮的角色形象,還是一個青春少女,是以尋找的主要範圍,是瞄準這一年齡層次的學生群體。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呂大渝

據中央電視台的播音員呂大渝回憶,她當年在學校裡,也參加了這一角色的競選,當時,哥哥的扮演者張亮已經确定,劇組人員讓她與張亮站到一起,個子高挑的呂大渝,與張亮相比顯得太過高大,難以給人一種妹妹的感覺,最終無奈地被淘汰了。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胡友松

而李宗仁的夫人胡友松在回憶錄中說,她也曾是劇組裡确定的這一角色的選擇目标。如果胡友松能夠參拍這部電影的話,那麼,她的一生可能會發生徹底的逆轉,後來她在27歲的年齡上,嫁給大她四十八歲的李宗仁的奇異的婚配,可能就會走向另一種可能。

但不巧的是,已經從事護士工作的胡友松卻身患闌尾炎,手術之後,又引起腸黏連,躺卧病床三個月,劇組等不及了,于是劉桂齡成功入選。

當時胡友松二十歲左右,她的瘦長的臉型,比較接近于扮演母親角色的于藍的外貌,實際上,這個年齡,對于影片裡的角色來說,有一點偏大了,而十五歲的劉桂齡更符合影片裡的小蓮那種還在父母懷中繞膝承歡的人設。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當然,我們也看到,後期小蓮擔負的更為成人化的表演要求,則顯現出劉桂齡的表演有一點過度的稚嫩了。

是以,從最初定下的胡友松到最後出演的劉桂齡,顯現出電影裡的人物設定的一個截然相反的選擇取向。胡友松外表過分成人化,如果由她來扮演的話,那麼,孫道臨扮演的父親在影片裡親昵地捧着女兒的雙頰傳遞着父親愛撫的場景,未免有一點讓人難以接受。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而十五歲的劉桂齡,卻把小女兒的這種純真天然的情态表現得恰到好處。

而且有意思的是,劉桂齡長着一副銀盤大臉,帶着那個時代鮮明的特色審美傾向,後來的楊麗坤直到李秀明,都是這種圓盤臉型。有着這張大臉的劉桂齡在《革命家庭》中,時面具有孩子氣的娃娃臉的特征,時而又帶有成人化成熟的傾向,尤其是她與哥哥結伴走在上海南京路上的鏡頭,顯得尤其成熟,凸顯出濃烈的青春風貌。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可以說,劉桂齡在《革命家庭》中扮演的小蓮是影片裡相當耀眼的一個角色,雖然沒有像哥哥那樣,發揮着推進情節的核心作用,但也給電影增添了親情的暖意,發散着溫馨動人的溫情氣息。

隻是後來劉桂齡再也沒有參與過電影拍攝,那麼,她後來哪裡去了呢?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中學畢業後,她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後來,她又随調回上海的父母,轉學到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普陀區一所中學當音樂教師。

“文革”結束後,她重新回到上海音樂學院擔任老師,教書育人,一直到退休,桃李也算滿天下。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左為劉桂齡

在《革命家庭》中扮演哥哥的張亮在影片裡,年齡變化也較大,從開始時的懵懂少年,到最後的慷慨赴死的革命者,角色形象反差強烈,但張亮卻較好地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嬗變,在影片裡留下了一個帥氣、朝氣的帥哥形象。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張亮的父親也有不凡的身世。其父名叫張今铎,曾經在黃埔軍校任教官,與周恩來相識。後來又追随周恩來來到延安抗大任教。解放後,曾任山東省政協委員。

張亮出生于1935年,曾經在《宋景詩》中扮演夏七,《上甘嶺》中扮演通訊員楊德才,《林家鋪子》中扮演壽生,拍攝《革命家庭》時,正值25歲,以他的陽剛的氣質,展現出了那個時代與今天小鮮肉截然相反的男性審美風範。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文革中,因《革命家庭》《林家鋪子》的牽累,張亮下放到青海話劇團,1978年調山東話劇團,擔任演員。1980年在上影廠的《喜盈門》中扮演仁文,此時他已經45歲,扮演的是一個憨厚、樸實的中年人的形象。回頭來看,他在《革命家庭》裡以青春勃發的形象留下了他演藝生涯中的巅峰性作品。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而影片裡扮演最小的弟弟的石小滿當時隻有五歲,在影片裡還是處于懵懂無知的狀态,但他倒成了影片裡兄妹三人扮演者中一直活躍在影視圈裡的演員,日後他主演的《小鈴铛》聲名遠播。我們也經常可以在電視劇中看到他的身影,如《大宅門》中扮演的人販子。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演員石羽,曾經在《小城之春》中扮演男主角,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無疑給石小滿參拍《革命家庭》提供了便利。

從導演水華拍攝的電影來看,《革命家庭》是他導演的影片中最具溫情的一部。

水華導演的《革命家庭》中的三個孩子,他們的扮演者去向如何?

有意思的是,在水華文革前拍攝的電影中,幾乎沒有一部電影是以愛情為主線的,但水華卻能夠在電影中以含蓄的視覺鏡頭,表現出人物的那種情深深、意蒙蒙的感應情态,這種表現手法與能力,相信水華也能夠給予電影《西沙兒女》中由李秀明、朱時茂扮演的情侶角色之間的那種點到為止、恰到好處的由青梅竹馬生發出來的戀情主旋蒙上和諧、溫馨、柔美的一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