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一個很玄乎的消息,有人說黑貓比其他顔色的貓咪要更兇,覺得黑貓特别邪性,對于這樣的情況,其實好像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心理,倒不是都覺得黑貓比較兇,而是覺得貓咪黑乎乎的可能脾氣都有點差,還是會覺得有點怕怕。
就像狗狗中的黑色狗狗受人喜歡的程度遠遠低于白色或者黃色的那些,在流浪動物救助中心,黑色的流浪動物被領養的時間也需要很久,甚至有一些一直都沒有等到被領養的時候。
這能夠怪到貓咪的顔色上去嗎?

首先黑貓的顔色是哪裡來的呢?控制貓咪體表毛發顔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基因,這也就導緻了貓咪的花色是由母貓來控制的!
同時,貓咪身上的顔色隻有兩種,紅色或黑色,很多人表示不了解了,我從來就沒有見過紅色的毛,而且日常生活中不還有很多帶有花色或者是白色貓咪嗎?為什麼你說它隻有紅色和黑色的?
因為白色是顔色基因在表達過程中色素受到合成阻礙,大部分情況下是在貓咪還處于胚胎分化的階段,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部分細胞色素合成鍊阻斷,進而導緻了貓咪部分或全部毛發表現出白色,是以我們才會見到很多貓咪是紅中帶白或黑中帶白的樣子。
至于說沒有見過紅色的鏟屎官,那麼你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因為紅色是橘色的正規稱呼,我們平時生活中看到的大部分橘貓就是所謂的紅色毛發的所有者。
而x染色體上控制黑色基因的部分和貓咪的性格其實并沒有聯系,并且在很久以前,在我們國内對于黑貓是非常推崇的,它被稱呼為玄貓,是中華田園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唐朝左右的年代,隻有皇親貴族及地位崇高的人才有資格去飼養一隻玄貓。
像在貓妖傳中,貴妃飼養的貓就是一隻純黑的玄貓。
隻不過現在大家不喜歡黑貓,可能和兩個原因有關。
1.中世紀歐洲将黑貓和巫婆關聯在一起,覺得黑貓是巫婆的爪牙,給人帶來瘟疫疾病及不幸。
2.歐洲曾經出現過許多醫療騙術,其中非常出名的就是與黑貓關聯的黑貓能夠治療眼疾,但後來因為各種醫療事故導緻許多人失去了光明,是以大家對原先也很不幸的黑貓也報以排斥心理。
但黑貓本身它的顔色和其性格真的沒有關系,不過和貓咪的行為習慣上還是存在一定關聯性的。
據美國科學家研究,動物在馴養過程中會出現一種自我馴化的行為,我們都知道,貓咪一直處在半馴化過程中,它的馴化程度相比于狗狗要低很多,但這并不是說貓咪在數千年的過程中一直停留在半馴化的過程中沒有變化,它其實在完全馴化的道路上,已經前行了很多。
同時在馴化過程中,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理論生物學學院亞當威爾金斯博士提出:神經嵴細胞的行為與遺傳導緻動物出現了馴化綜合症,正是因為神經嵴細胞形成的器官組織導緻了斑塊狀色素缺乏與腎上腺減少,這也就是為何最初的黑貓數量越來越少的原因,而現在大多數見到的都是黑白花的奶牛貓!
那麼既然我們了解了花色對于貓咪性格的确起不到任何的影響作用,那麼到底是什麼才會影響貓咪出現不同性格呢?
1.基因學角度。
基因其實決定了所有動物本身的模樣和性格,當然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基因學家在通過研究後得出的假說。
人們發現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性格溫和的母貓所繁育出來的幼貓性格也往往會較好,而本身性格暴躁的母貓所繁育的後代,性格往往也會比較暴躁。
是以在通過這樣的粗淺認識進行了長時間的繁育後,大量性格溫順的寵物貓就這樣被獲得了。
是以說,如果想要有個性活潑十足的貓咪,那麼可以去觀察它媽媽的性格是不是符合你要求,如果想要一隻性格溫順聽話黏人的貓咪,那麼同樣也可以去觀察其母親的性格遺傳,就像布偶貓天生性格就是好,豹貓性格就會比較野性十足一樣!
2.幼年時受到的教育。
絕大多數鏟屎官家裡養的貓咪可能都不是純種的血統貓,有可能是從路邊撿回來的,又或者是從朋友家裡接回來的,是以這種貓咪的性格受後天影響會更多,如果貓咪從小和母貓生活時間較長,且它的身邊有許多兄弟姐妹,那麼它們會喜歡玩鬧,性格會更加開朗而且善于貓咪之間的社交,這主要是因為小貓會從母貓身上學會更多的生存技巧,對貓咪本身來說,學會的生存技能越多,它也就越自信。
同時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的階段,互相之間會有更多的社交行為,是以未來遇到陌生人或者陌生的貓的時候也更容易相處。
3.受周圍其他動物或人類的影響。
如果貓咪有過流浪的經曆,接觸了較多的其他動物或是陌生人,它的性格也會發生變化,像這樣的貓咪會出現兩個極端,有一些經常被欺負的貓會養成膽怯,自閉的性格,難以和陌生人與貓接觸。另外一種貓咪則是會出現暴躁的性格與爆裂的脾氣,會經常出現與其他貓咪打架的情況。從貓咪的角度來說,其實并不是它想要找人打架,隻是去欺負同類以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這也就是為什麼流浪貓被接到新家後,往往很難繼續生活的原因,因為它的性格已經定型,需要鏟屎官努力去改變它的性格,讓它來适應新環境。
4.不同的性格可能和貓咪的性别有關系。
我們其實能夠發現,母貓和公貓的性格會有輕微的差别。像很多鏟屎官都表示自己家裡的公貓叫聲甜、嗲,而且懶、好吃,母貓活躍但是兇。
同時小母貓往往比小公貓要聰明很多,小公貓永遠是一副傻頭傻腦的樣子,基本上是沒心沒肺的小豬豬,而小母貓小心思會比較多,也比小公貓要敏感很多。
不過總體上來說,現在純黑色的中華貓的數量是越來越少了,反而是黑白色的奶牛貓倒是在國際上獲得了許多鏟屎官的好評。
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正視黑貓,不要單純因為它的毛色而對它抱有其他的偏見,畢竟顔色這是生來如此,但是性格卻是更多來自于後天。
隻要有愛,所有的貓咪都一樣的可愛!
參考資料:[1]貓的曆史[j].百科探秘:玩轉地球,2018,000 (004):p.2-11. [2]趙祎涵.千古銜蟬:淺言中國的貓文化[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11):132. doi:10.3969/j.issn.1005-5312.2018.11.093. [3]代号q.為什麼黑貓總是背鍋[j].意林,2018,000 (005):p.39-39. [4]一小隻影像.養黑貓是種什麼體驗?[j].寵物世界(貓迷),2017,(010). [5]wilkins as, wrangham rw et fitch wt (2014). the "domestication syndrome" in mammals: a unified explanation based on neural crest cell behavior and genetics. genetics 197:795-808. [6]darwin c (1858). the vari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under domestication. john murray, london.
#夏天來了燃就現在###萌寵小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