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2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癌症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關愛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為了迎合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号召,助力廣大的科研醫學工作者的癌症研究、預防以及治療的進展,幫助癌症患者提高生活品質,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提高防癌抗癌的意識。

bmc特别為您奉上由編輯精選的發表在cardio-oncology上最新的癌症領域研究進展。抗癌路上,bmc與您一路相伴!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cardiotoxic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receiv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乳腺癌患者癌症治療的心髒毒性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robyn a. clark, et, al.

doi: s40959-017-0025-7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robyn a. clark等人在乳腺癌患者治療前制定了兼具測量心血管疾病與心血管毒性危險因素的評估調查問卷,進而量化評估其潛在的風險。他們發現抗癌治療過程中的心血管毒性可以影響心髒結構與功能。而心髒毒性本身也可以導緻慢性病發展的加速,特别是存在危險因素的情況下。

doxorubicin cardiotoxicity and target cells: a broader perspective

阿黴素的心髒毒性和靶細胞:一項更廣泛的觀點

antonella de angelis

doi: s40959-016-0012-4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鑒于有越來越多的癌症幸存者,于是阿黴素的心髒毒性漸漸成為跨學科的關注點。而這一副作用的複雜性,加之其病理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使得設計成功的預防或者治療研究變得困難。在這篇綜述中,antonella de angelis的研究團隊概括了阿黴素的不同細胞靶點。重點讨論了心髒祖細胞、氧化應激、dna損傷、衰老和凋亡等對其功能特性的影響。

hypertension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angiogenic based regimens

癌症患者高血壓的治療以抗血管生成為基礎的治療方案

yishay wasserstrum, et,al.

doi: s40959-015-0009-4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抑制血管内皮生長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新型抗癌藥物在治療實體瘤方面具有很高的療效,但對其心血管安全性的擔憂仍然存在。血管内皮生長因子信号通路(vsp)抑制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系統性高血壓的發生。yishay wasserstrum等人系統性地回顧了vsp抑制劑治療高血壓的發生率、可能的機制、意義和治療方法。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taking targeted cancer therapies

癌症靶向治療患者的心房顫動管理

aarti asnani

doi: s40959-017-0021-y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房顫(af)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中很常見,并可導緻該人群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随着新的癌症靶向藥物治療的使用,一些藥物與藥物的互相作用已經出現,使得活動性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aad)變得複雜。此外,特定的靶向治療(如伊布替尼)可能直接促進房顫的發展。對于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由于許多因素,包括頻繁手術的需要、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相關出血風險因素的存在、和有限的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安全性資料,進行系統性抗凝治療的決定可能具有挑戰性。在這篇綜述裡,aarti asnani等人描述了與癌症患者房顫治療相關的挑戰,并強調了一些可能影響患者治療的重要的藥物-藥物互相作用。

rationale for setting up a cardio-oncology unit: our experience at mayo clinic

建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單元的基本原理:我們在梅奧診所的經驗

sergio barros-gomes, et,al.

doi: s40959-016-0014-2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心血管并發症的診斷和管理已成為惡性良性腫瘤學家、心髒病學家、外科醫生、介入放射科醫生、放射治療醫師、内科醫生、護士、藥劑師、管理人員和所有參與癌症患者護理的利益相關者的臨床關注點。抗癌治療延長了癌症患者的壽命,但對某些患者來說,這種益處因心血管不良反應而減弱。sergio barros-gomes等人概述了建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單元的基本原理,并反思建立惡性良性腫瘤心髒病單元的經驗,最後總結出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評估和管理的一些基本的考慮。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55 years after thymic irradiation in the hempelmann cohort

胸腺放療55年後冠心病風險:來自hempelmann隊列的報告

michael jacob adams, et,al.

doi: s40959-018-0027-0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老式放療技術(1990年代以前)治療的癌症幸存者研究強烈顯示,胸部的電離輻射增加了冠心病的風險。本文目的是通過一個多年前相近心髒放射劑量的隊列研究,評估更加現代的放療心髒屏蔽技術對于冠心病的發病率以及發病時間的影響。michael jacob adams等人最後發現,對于相對高輻射的影像技術,例如ct等的應用,并不會增加冠心病的風險,因為這些技術的輻射量遠小于本研究隊列的輻射劑量。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ssociated vascular toxicity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相關血管毒性研究

oren pasvolsky, et,al.

doi: s40959-015-0008-5

世界癌症日專題放送|Cardio-Oncology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徹底改變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患者的治療和預後。oren pasvolsky等人在本綜述中描述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相關血管不良事件(vae)的臨床情況,并對目前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主要tkis:伊馬替尼、尼洛替尼、達沙替尼、博蘇替尼和波納替尼的獨特血管安全性進行了研究,并給出了針對發病機制的研究結果以及預防治療方案。

閱讀英文全文請通路:

期刊介紹:

the editorial mission of cardio-oncology(https://cardiooncologyjournal.biomedcentral.com/)is to advance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this emerging field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oncologic efficacy and reducing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through timely pub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eer-reviewed research. as an open access, online journal cardio-oncology provides a high visibility platform for the publicat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and expert reviews on th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cancer treatment.

(來源: cardio-oncolog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