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唐朝末期,出了很多“敗家皇帝”,唐僖宗絕對算是一個。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按理說,作為皇五子,李儇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而他的位子是由當時特定的環境所決定的。那時的李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社會沖突日益尖銳,民不聊生。

唐懿宗一生有八個兒子,但是由于這些兒子的母親并不都受寵愛,而且唐懿宗的皇後也沒有為他生出嫡子,是以唐懿宗在太子的人選上一直拿不定主意,遲遲沒有冊立太子。

這就給了宦官們可乘之機,讓他們把這個昏君推上了曆史舞台。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整日沉迷于佛事的唐懿宗将朝廷政事都交給了韋保衡,這使得韋保衡獨掌大權排斥其他宰相,打擊異己,專橫跋扈。

成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六月,懿宗得了重病,醫治無效,七月時病情加重。這時懿宗自知時日不多,他想要安排後事,但他和外界的聯系早已被宦官們徹底切斷了。

皇帝見不到宰相和群臣,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權力自然也就落到了宦官手中。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懿宗病危的當天,皇宮中權力最大的兩個宦官左右神策軍中尉劉行深和韓文約就開始考察,究竟哪一位皇子更适合他們掌控。從唐憲宗時代開始,掌握京城主要武裝力量、負責守衛宮城的神策軍就成了宮廷政變中最主要的力量,是以左右神策軍統帥的态度對于擇立新君十分重要。

劉行深和韓文約逐一考察了唐懿宗的幾個兒子,他們發現現普王李俨既年幼又貪玩,而且威望不高,既沒有足夠的能力,也沒有堅實的背景,非常易于掌控。于是他們選擇立李俨為太子,然後除掉了懿宗其他的兒子。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就這樣年僅12歲的李俨順利登基稱帝,并改名李儇,史稱唐僖宗。

唐僖宗因為幼年登基,對于什麼國家大事完全不了解,他将這些全都交給臣下們去做,每天隻知不停地遊玩,這也是他廟号僖宗的由來。

僖宗即位的第二年,改國号為乾符,唐僖宗時期,唐朝的政治變得更加的混亂了。

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位于唐朝西南方的南诏,此時已經發展壯大到足以威脅大唐的地步,南诏王将雲南設為自己的根據地,然後将大量的軍隊派往巴蜀和黔南等地。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此時的唐朝軍隊卻已是十分腐敗,毫無戰力可言,根本無法阻擋南诏軍的攻勢,使得南诏軍長驅直入,一直攻到成都。然後他們将這座繁榮興盛的城市搶掠一空,臨走時還不忘放了一把大火。

面對唐軍的節節敗退,朝廷隻有不停地更換将領,但是都沒能夠成功阻擋南诏軍的攻勢,最後還是派出了功勳卓著的大将高驕,才反敗為勝,将南诏軍打回了雲南,收回了失地。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唐軍還沒來得及慶祝擊退南诏軍的勝利,黃巢起義就爆發了。在黃巢軍的逼迫下,唐僖宗被迫逃亡到成都,直到光啟元年(公元885年)才得以傳回長安。

然而面對混亂的大局,僖宗卻是一生都沒有停止過遊樂。

他的日常生活十分豐富,要麼吃喝玩樂、要麼走馬鬥鵝,就是沒有國家大事。

宗年幼時,雖然不喜歡讀書和處理政務,但他本身仍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可以說僖宗在玩的方面十分博學多能,才華橫溢,他玩什麼精什麼,像騎術、射箭、舞架、擊劍、鬥雞、弈棋等等,僖宗可以說是樣樣精通。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僖宗十分擅長蹴鞠,他身邊有一位優人名叫石野豬,很得僖宗的歡心,常常陪皇帝玩樂。有一天,僖宗得意地說:“如果設了擊球進士,朕去應試,一定會獲得狀元。”石野豬應聲答道:“陛下前去應試,要是碰到堯、舜當主考官,恐怕陛下就要落第了。”

可見,雖然身為優人,石野豬也看出僖宗不理朝政、整日玩樂不是明君所為,是以大膽、巧妙地勸谏。然而此時國勢傾頹已經不是僖宗一人之力所能扭轉的了,面對兇狠霸道而又大權在握的宦官集團,僖宗隻能耽于逸樂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皇位,又何談效仿堯、舜成為明君聖主?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然而這些心思并不能對任何人談起,面對石野豬的諷谏,他隻是笑笑,沒有解釋,也沒有怪罪。他就這樣在宦官們的引導之下每日享樂,而為了使他耽于逸樂而不生出憂心國事、整頓朝綱的念頭,宦官們大肆地搜刮财貨來供僖宗揮霍。

僖宗年幼登基,長于婦人、宦官之手,本身就不解世事,再加上宦官們的刻意引導,作為天子的僖宗完全不了解國家政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的境況。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因為喜愛遊樂,僖宗經常在宮中和一衆随從親昵狎戲,玩到高興之時他經常揮金如土地将大量的黃金珍寶賞賜給那些陪他玩耍的樂工和伎兒們,可見他花錢大手大腳,不會同情民生多艱,在唐僖宗的觀念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以他可以毫不猶豫地大肆揮霍民脂民膏。

不久後,黃巢起義爆發,僖宗四處逃亡。光啟四年的時候僖宗将國号改為“文德”,之後僖宗就舊病發作,沒多久就不治身亡了。

作為唐王朝史上最為年輕的皇帝,僖宗在位的這十四年朝政黑暗、戰亂紛起、生靈塗炭,而僖宗也在享盡富貴的同時飽嘗了颠沛流離之苦,他死時隻有27歲。

後唐的敗家皇帝,前半生奢侈享樂,後半生被黃巢打得颠沛流離宦官選天子統治期間的内憂外患玩樂高手

僖宗統治時期國勢開始急轉直下,作為一名皇帝,僖宗沒幹什麼“好事”,但也不是一個兇狠殘暴的人,隻是他生不逢時。

在那樣的環境中,僖宗甚至沒明白什麼是明君,更沒有機會去嘗試做一位明君。

因為大唐覆滅的命運,已經無法逆轉。

謝謝觀賞,關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