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王仙芝是唐末著名農民起義領袖,繼裘甫起義之後,在大唐帝國這座瀕臨崩潰的老房子上又踹了一腳。當然,王仙芝并未取得成功,後面的黃巢同樣也沒能做到,即使是老房子也不是這麼容易能夠倒下的。

【草賊】

按唐王朝慣例,王仙芝這種底層百姓上司的農民起義被稱為“草賊”,這是唐王朝前二百多年少有的現象。但自晚唐懿宗開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加上一直不斷的各地将領兵變,共同構成了唐末亂世。

除黃巢之外,其他農民起義大多持續時間不長,當時知識分子也較多偏見和歧視,史書中記載不夠詳細。除了黃巢與安祿山、朱泚并稱“

大盜三發

”有獨立列傳之外,王仙芝、裘甫甚至連列傳都沒有,逆臣、反叛列傳都沒資格進去。相對來說,《資治通鑒》對這些農民起義過程記載還算詳細,誰讓宋代是農民起義最頻繁的一個朝代呢。

唐代農民起義很少有政治綱領,王仙芝算是一個例外,在起兵初期号稱“

均平天補大将軍

”,并且釋出檄文“

吏貪沓,賦重,賞罰不平

”,矛頭直指統治階級。但過低的出身使王仙芝的政治綱領沒有得到重視,“

宰相恥之,僖宗不知也

”,這也代表了當時文官士大夫階層的普遍态度。

王仙芝起義整個過程正史記載都很混亂,且有很多沖突,大體上一緻的是以下這些事情: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起事山東】

起義初期,乾符二年(875年)五六月間,王仙芝聚衆數千攻陷了濮州(現河南濮陽)、曹州(現山東菏澤),這兩個地方很近,地圖直線距離不到一百公裡。

這兩個州都隸屬天平軍節度使,六十年前唐憲宗元和中興平定淄青李師道叛亂後,把淄青鎮一分為三,其中之一就是天平軍,下轄濮、曹、郓三州,治所是郓州。

天平軍位置重要,不但有黃河水運便利,還是唐王朝控制河北一帶有反叛傳統的如魏博等鎮的重要軍鎮,其節度使一般都是朝中尚書級大臣甚至是宰相擔任。

這裡後來還出了一個有名的人,就是唐王朝最後一任天平軍節度使朱全忠,另一個名字是朱溫,任節度使11年,最後成了唐王朝的終結者。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王仙芝起義時天平軍節度使是薛崇,與初唐名将薛仁貴同出河東薛氏,長期在兵部任職,但明顯算不上會帶兵打仗的,沒能把王仙芝消滅在萌芽狀态。

薛崇的前任是晚唐名将高骈,如果高骈在任,估計王仙芝和黃巢出不了山東就會被剿滅。當然,這是單純從軍事角度上的假設,高骈即使剿滅了王仙芝,還會有其他農民起義發生,唐王朝滅亡是早晚的事情。

王仙芝起事後,薛崇出兵鎮壓,但也不知道仗是怎麼打的,竟然被王仙芝擊敗。天平軍最早設立的時候編制士兵是3.35萬人,到這時估計也不會少多少,即使丢了2個州,薛崇在郓州的部隊也不會少于萬人。估計是薛崇任職時間短,沒能完全掌握軍隊,甚至王仙芝起事過程有大量唐軍士兵參與,否則也不能如此容易的拿下濮、曹二州。

與此同時,黃巢在冤句(現山東菏澤西南)聚衆數千人響應王仙芝,二人是山東老鄉,不過王仙芝是私鹽販子,黃巢是鹽商家庭出身。雖然同屬鹽業這個大行業,但一個是有牌照的既得利益者,一個是挖唐王朝牆角的亡命徒,隻能說黃巢是屬于那種背叛自己出身階級投身偉大事業的理想主義者。《新唐書》沒我總結的這麼深刻,隻說“

巢喜亂

”,意思是黃巢是個想趁亂而起的野心家。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天平軍曆任節度使)

【王仙芝初期的錯誤決策,在山東浪費了近一年時間】

乾符二年的後半年到乾符三年七月,王仙芝一直在山東活動,目标是天平軍以東直線距離近三百公裡的沂州(現山東臨沂),屬于平盧節度使宋威的地盤。

估計王仙芝也沒有太多選擇,向北是黃河,過了黃河就是傳統強藩魏博,王仙芝應該不敢去碰這個釘子;向西沿黃河而上是義成軍、河陽,快到洛陽了,想想都很難占到便宜;向南是河南、江西、安徽,背井離鄉、人生地不熟,還不如向東深入山東地界,本鄉本土容易發動群衆。

結果王仙芝犯了一個錯誤,沂州近一年沒打下來,平盧節度使宋威也是個不錯的将領,在有防備的前提下,農民軍的戰鬥力和正規軍沒法比。

這一下唐僖宗沒法不知道了,宋威被任命為各路唐軍平亂總司令,周邊各軍鎮出兵,還派遣了一支數千人的禁軍給宋威加強力量。

這個過程唐王朝的決策是沒毛病的,隻要稍加小心,就能輕易把王仙芝消滅在山東地區。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此圖與史書記載有多處不一緻,僅供參考)

不過,唐王朝同時還有另一場戰争,在王仙芝起事前一個月,浙西發生了王郢兵變,聲勢不小,持續了近兩年才被平定,是以緊鄰浙西的淮南等地不能全力支援山東。

加上這幾年大大小小遍布中原的農民起義和兵變此起彼伏,雖然沒有王仙芝、王郢那麼大規模,但也牽涉了朝廷和各地地方官大量精力。唐僖宗放開了對地方上的軍事限制,各地地方官可以訓練士兵,還下令要求“

天下鄉村各置弓刀鼓闆以備群盜

”,這是未來唐末群雄逐鹿的開始,亂世将至。

是以,王仙芝雖然在沂州附近沒取得勝利,但唐王朝動作也不算快,雙方都沒受到什麼大的影響。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王仙芝不但沒能攻陷沂州,反而被宋威大敗于沂州城下,隻得放棄山東逃走。當時估計王仙芝敗得很慘,宋威甚至上奏說王仙芝已經死在亂軍之中,并遣散各路兵馬各回各家了。

唐僖宗得知後很高興,結果沒過三天山東地方官上奏,“

仙芝尚在,攻剽如故

”。唐僖宗白高興一次,已經踏上回鄉路的各路唐軍重新集結,士兵們怨氣很大。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戰争中學習和進步,王仙芝動起來了】

這次王仙芝學聰明了,不再和唐軍硬碰硬,短短一個月就西進到了河南,攻陷了陽翟、郏城(現河南禹州市、中牟縣),這裡與沂州地圖直線距離近500公裡,也不知道怎麼飛過去的。

原本隻是山東數州的小問題,現在開始擴散了,而且王仙芝的位置再向西就會威脅關中腹心要地,唐僖宗開始組建洛陽防線,派了朝中大臣曾元裕為各路唐軍副總司令坐鎮洛陽,同時為了避免出現意外,還設了第二道防線,從長安以西抽調軍隊駐守潼關、陝州。

宋威和曾元裕這兩個正副總司令,就是王仙芝的最後對手。

乾符三年九月,王仙芝取得了一次較為重要的勝利,攻下了汝州(現河南汝州),汝州刺史被活捉。汝州離洛陽不過百裡,“

東都大震,士民挈家逃出城

”。

唐僖宗一看情況不好,按慣例凡是打仗就有主戰派和主和派,這時主和派占了上風,唐僖宗下诏赦免王仙芝的罪行,準備招安。

可惜王仙芝的勝利隻是昙花一現,洛陽堅城打都沒敢打,轉頭攻打鄭州,卻被守城唐軍擊敗,隻得向南進入湖北,招安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王仙芝的鼎盛時期】

乾符三年十月,王仙芝南下攻打唐州(現河南泌陽)、鄧州(現河南鄧州),遠離了洛陽,快到了現在的湖北省。之後王仙芝繼續南下,攻陷了湖北境内的郢、複二州,這裡唐王朝勢力相對薄弱,王仙芝得到了暫時的安定。

這段時間,按某些文章介紹,“

義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廣大地區流動作戰,打得官軍顧此失彼,疲于應付,迅速發展到

30

萬人

”,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的申、光、廬、壽、舒、通等許多州縣都出現了起義軍的蹤迹。

實際上王仙芝本人一直還在湖北,各地義軍一部分是王仙芝派出的手下,一部分應該和黃巢一樣是響應起義的地方豪傑,雖然聲勢浩大,但真正攻陷的州縣并不是太多。

對于王仙芝,唐王朝态度還是剿撫并重那一套,宋威作為各路唐軍統帥,鎮守亳州擋住了王仙芝回山東的道路,副帥曾元裕坐鎮洛陽王仙芝無法北上,淮南地區有高骈坐鎮,王仙芝相當于被戰略包圍在江淮河漢地區。

王仙芝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把精力主要用在向朝廷求和上,當時,王仙芝俘獲了不少唐朝官員,包括之前的汝州刺史王鐐,這人是當朝宰相王铎的弟弟。王鐐在王仙芝軍中已經幾個月,和其他官員一起替王仙芝給朝廷上書求情。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王仙芝第一次被招安,被黃巢攪黃了】

乾符三年十二月,是王仙芝與唐王朝和解的一次機會。

當時朝中重臣大多不同意招撫,畢竟王仙芝是“草賊”出身,和其他地方将領兵變有本質差別。王铎身為宰相還是有影響力的,說動了唐僖宗招撫王仙芝,唐僖宗就給王仙芝任命了一個“

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是正八品上的小官,“

押牙

”就是“

押衙

”,應該是個中級武官。

如果換成一個體系内的人,這算是一個不錯的起點,但對于王仙芝就很尴尬了。

首先,隻給王仙芝封官,但手下其他人沒有說法。招安也是個系統工程,首領怎麼安排,骨幹怎麼安排,士兵和家屬如何安置,需要多少費用,之前戰利品如何處置,其中是有講究的;

其次,這是個京官,讓王仙芝一個山東私鹽販子到長安當這個官有些強人所難,甚至可以說風險很大,把王仙芝就地安排個縣長更有誠意;

第三,王仙芝怎麼也是占了湖北多個州縣,手頭還有不少俘獲的唐朝官員将領,隻給這麼一個小官有些小氣了。

如果,隻是如果,王仙芝用搶掠來的金銀财寶下功夫結交長安權貴,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招安政策。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這次招安被黃巢攪黃了。

王仙芝本來是很高興的接受了招安,并在王鐐等人的祝賀聲中等待上任。這時,黃巢表示了不同意見:“

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馀衆安所歸乎!

當初我們說好了一起幹大事兒,現在你自己去長安當官,我們剩下這五千多人怎麼辦!

黃巢不但嘴上說,手上也沒閑着,不知道是二人互毆還是黃巢單方面毆打,總之王仙芝腦袋都受傷了,其他義軍也鼓噪不斷。

一看大家都反對,王仙芝也沒辦法了,隻得拒絕了招安,然後為了表示與朝廷決裂的堅決,“

大掠蕲州,城中之人,半驅半殺,焚其廬舍

”,王仙芝農民起義終于回到了正軌。

但王仙芝和黃巢已經是字面意思上的打破頭了,自然沒法共處,五千義軍骨幹王仙芝帶走了三千,黃巢帶走了二千,二人分道揚镳。

王仙芝鼎盛時期号稱聚衆三十萬,但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這五千人,這也是農民起義的先天弊病。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唐軍的反攻】

乾符四年(877年),王仙芝繼續在湖北行動,攻陷了鄂州(現湖北鄂州)。

與王仙芝分離的黃巢卻回軍山東,不知道如何突破了宋威的防線,先攻陷郓州,殺了天平軍節度使薛崇,又攻陷了沂州,當初王仙芝沒做到的事情都被黃巢做到了。

剛才說的各路唐軍總司令宋威,由于年老多病,估計也是覺得王仙芝義軍走了就不會再回來,對義軍有所輕視,才讓黃巢順利回到山東還幹了這麼兩件大事。

宋威之前就出過虛報王仙芝已死的烏龍事件,這次又讓黃巢到了山東,幹出了殺節度使、占沂州這樣的大事,想必是對起義軍恨之入骨,這應該也是後來宋威拒絕王仙芝投降并殺掉王仙芝手下大将的原因。

黃巢在山東活動沒有多久,估計宋威開始發力,黃巢在山東待不下去了,就再次到了河南與王仙芝會和。七月,王仙芝、黃巢合力攻打宋威駐守的宋州(現河南商丘),但在宋州城下,唐軍援軍趕到,王仙芝、黃巢戰敗退走,這應該是二人最後一次見面了。

同時,北路唐軍副總司令曾元裕也集聚了一定力量,開始擴大控制範圍,擊敗了黃巢,“

巢遁去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王仙芝第二次被招安,被宋威攪黃了】

乾符四年的下半年,王仙芝一直在積極和朝廷聯絡請降,《資治通鑒》記載先後上奏了七次,但都被宋威扣下沒有上報。

當時有個宦官楊複光,是整個平亂的“

招讨副使

”,相當于是各路唐軍的總參謀長,在曆史上是個不錯的人物,後來招沙陀李克用平黃巢就是出自此人建議。

楊複光一直在積極招安王仙芝,雙方有了一定的信任,王仙芝派了手下的二号人物尚君長去楊複光駐地請降,這是王仙芝第二次被招安了。

但王仙芝就是沒有當官的命,尚君長在路上被宋威抓獲,宋威上奏說是交戰過程俘虜的敵将。楊複光肯定要表示這是他的功勞,于是唐僖宗派人調查此事,但各說各話,也沒個最後的結果,宋威這個老兵痞敢幹,直接在軍中處死了尚君長。

《新唐書》說宋威是秘密請示了唐僖宗才殺了尚君長,代表朝廷高層根本沒有招安王仙芝的意思。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王仙芝之死】

王仙芝投降的出路被徹底斷絕,其他放出去擴大地盤的各路義軍也是或敗或降,唐軍各路一直在穩步逼近。

按《舊唐書》記載,朝廷任命王铎為唐軍各路總帥,乾符五年(878年)八月,王仙芝陣亡,首級獻于阙下;

按《資治通鑒》記載,乾符五年二月,曾元裕上奏與王仙芝大戰于黃梅,殺五萬餘人,王仙芝被殺,也是傳首長安;

按《新唐書》記載,曾元裕頂替了宋威唐軍總司令的職務,王仙芝被殺,沒說具體時間和誰下的手。

這裡除了乾符五年王仙芝被殺之外,其他記載都不一緻。總之,王仙芝沒有以前的好運氣了,沒能逃脫性命,死在了戰場上。

黃巢接替了王仙芝的位置,成為引領唐末農民起義的新的領袖,自号“

沖天大将軍

”,收攏了王仙芝餘部,之後一段時期一直在中原地區活動,直到各路唐軍合圍,黃巢損失慘重假意投降高骈,才借機南下福建、嶺南。

縱橫江淮河漢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招安隻給了個八品小官

(後人所立王仙芝墓)

王仙芝雖然是引領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之一,但我個人對其戰敗身亡并沒有太多的同情,既沒有傑出的軍事天賦和戰略眼光,又沒有抗争到底的決心和勇氣,隻是個依靠本能反應的普通人而已。

如果這次王仙芝不死,大機率還是會接受招安,當個小官終此一生,甚至會調轉槍口與黃巢作戰。包括黃巢,在嶺南如果能給個嶺南道節度使的頭銜,黃巢也能投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