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景文集》版本源流淺考

作者:善本古籍
《宋景文集》版本源流淺考
《宋景文集》版本源流淺考

《宋景文集》,又稱《景文集》,是宋代宋祁的别集,自宋以來版本流變頗多。本文就宋祁本人簡介,宋代各版本,明清民國版本在國内以及在日本的流傳情況做了較為詳細的考證。

浩如煙海的中國古籍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産,它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對于古籍版本的研究有利于弘揚民族文化,有利于讀書治學,有利于發展現代出版事業,有利于發掘文物、保護文物,有利于開展圖書館工作。筆者就自己所能,選取中國浩瀚古籍海洋中的一朵晶瑩浪花——《宋景文集》,淺析其版本流變,望能為古籍研究事業盡一份微薄之力。

1.宋祁簡介

宋祁(998-1061),北宋史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字子京,開封雍縣(今河南杞縣)人,幼居安陸(今屬湖北)。宋祁曆任太常博士、全度支判官、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龍圖閣學士、左丞、工部尚書,卒谥“景文”。生前曾依诏理定新樂,上陳治國必去“三冗三費”之理,進“禦戎七論”之策,政績斐然。

宋祁善詩詞。其詞多抒寫個人生活情懷,雖未擺脫晚唐五代豔麗舊習,但構思新穎,語言流利,描寫生動,一些佳句流傳甚廣。所作《玉樓春》詞句工麗,多為傳誦,因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世稱之為“紅杏先生”。另《鹧鸪天》中“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曾被仁宗贊賞,至今傳為佳話。

宋祁一生著作頗豐。曾修起居注、禮書,預修《光業記》、《籍田記》、《集韻》等。與歐陽修合撰《新唐書?藝文志》,加錄唐代學者自著之書,對研究唐代學術文化有很大幫助。與王堯臣等合撰《崇文總目》,為我國目錄學史做出突出貢獻。著有《大樂圖》二卷、《益都方物志》、《宋景文筆記》、《宋景文集》等。

2.宋代版本考證

現存各種文獻對《宋景文集》宋代版本的記錄,卷數各不相同。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第一百五十二卷的《宋景文集》提要中提到:

臣等謹案景文集六十二卷,宋宋祁撰。……今據陳之強原序所稱,知在嘉定時安州守王允初等曾将二宋集合刊,但序内僅稱其言八十餘萬,未經析及卷數。《祁本傳》稱集百卷,《藝文志》則稱百五十卷,又有《濡削》一卷,《刀筆集》二十卷,已與《本傳》不符。其餘如範鎮所做《神道碑》,馬端臨《通考》則俱稱百五十卷。曾鞏《隆平集》,王偁《東都事略》,陳振孫《書錄解題》及焦竑《經籍志》則俱止稱百卷。鄭樵《通志》則隻稱七十八卷。唐庚序則稱二百卷。因集已失傳,記載互疏,莫詳孰是。《陸遊集》載祁詩有《出麾小集》、《西州猥稿》,蜀人任淵曾與黃庭堅、陳無己二家同注。今亦不傳。近人所輯北宋小集中有《西州猥稿》一種,乃從《成都文類》、《瀛奎律體》、《文翰類選》諸書采輯而成,非原本也。茲就《永樂大典》所載,彙萃裒次,釐為六十有二卷。雖未必盡還舊觀,然名章钜制,諒可得十之七八矣。

該提要較為完整地綜述了《宋景文集》宋代版本的大緻流傳情況,理清了流傳脈絡。筆者則主要依據這條脈絡進行進一步考證其版本流傳,并附以其他文獻的記載作為補充。

其他文獻的記載情況如下:

宋代:範鎮《宋景文公神道碑》、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晁公武《讀書志》卷十九和《宋史·藝文志》均記載有一百五十卷。曾鞏《隆平集》卷五《宋祁傳》、王稱《東都事略》卷五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則稱《宋祁傳》“有文集一百卷。”《宋史》卷二八四稱本傳謂“文集百卷”。 鄭樵《通志·藝文略》記載《宋景文公集》七十八卷,又《出麾小集》五卷。

而清朝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中稱元符二年(1099),“文集二百卷”,唐庚序其所得九十九卷。

根據上述諸家著錄可知,《宋景文集》在宋代有二百卷、一百五十卷、一百卷、七十八卷四種版本。

3.《宋景文集》在中國的流傳

宋朝以後《宋景文集》在中國見諸文字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明朝:焦竑《國史·經籍志》稱百卷;陳第《世善堂藏書目錄》卷下載下傳一百五十卷;《永樂大典》、《中國叢書綜錄》則記載六十二卷。

清朝:《四庫全書》和《武英殿聚珍版書》稱六十二卷;孫星華嘗輯《宋景文集拾遺》二十二卷;陸心源《宋景文集跋》謂其采查各書,包括《佚存叢書》所刊殘本、《成都文類》、《播芳大全》、《諸臣奏議》、《全蜀藝文志》等,四庫本六十二卷之外,所輯佚詩文“總計凡詩二百六十首,文二百八十一首”,并詳列其目。

民國:民國十二年(1923),盧氏慎始基齋編《湖北先生遺書》,影刊廣雅本聚珍版《宋景文集》及孫輯《拾遺》。經《全宋文》,《全宋詩》編者仔細排比校核實,發現《拾遺》中頗多重收誤收,因一一删削,又于兩本之外輯得佚文七十餘篇、詩十首。

3.《宋景文集》在日本的流傳

日本宮内庭書陵部(舊稱“帝室圖書寮”)藏有南宋建安麻紗刊本殘帙,以下文獻中有記載。

董康在《書舶庸譚》卷三提到:

《景文宋公集》十八卷,南宋刊本,蝶裝,存卷二十六(欠前三頁)至卷三十二(欠前四頁)、卷八十一(欠第一頁之前半)至卷八十五(此卷至十七頁止)。卷一百二十(此卷至第十一頁前半止)至卷一百二十五(此卷至第十一頁前半止)。闆高約七寸,每半頁十二行,每頁二十字。中縫題“景文集”,下間有刻工姓名,如黃、張或名如照、品、義之類。(俱标一字)。名姓完全者,僅張守中一人,餘或作減筆字,多不能辨識。

傅增湘在日本見之,其《藏園群書經眼錄》卷一三著錄道:

殘存三十二卷。宋刊本,半頁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闌。版心上記字數,下記刊工姓名,可辨者隻張守中一人,及張、黃、品、照、義等一字。中縫題“景文集”。版匡高及七寸。此書字型古勁,頗具樸厚之意,版式橫闊,麻紗瑩潔如玉,蝶裝,猶存宋代舊式。

嚴紹璗的《日藏漢籍善本書錄》補記道:

每冊首均有“密閣圖書之章”之印。然謂“今存十八卷”,即:卷二十六(缺第一至三頁)、卷二十七至三十一、卷三十二(缺第一至第四頁),卷八十一(缺第一之前半)、卷八十二至八十四、卷八十五(存第一至十七頁)、卷百二十(存第一頁至第十頁前半)、卷百二十一至百二十四、卷百二十五(存第一頁至第十頁前半)。

《佚存叢書》中的記載情況:

[日]文化七年(1810年),日本刊出三十二卷,入《佚存叢書》中。其中有天瀑山人(林衡)跋:

宋景文公詩文典雅而奧博,剝削而峻拔,北宋諸公中别自成家。論者或謂艱澀奇險,未必然。本集或稱百卷,或稱百五十卷,蓋集非一種,而各本今皆亡。近時聞清國亦從《大典》中采掇,厘成六十二卷,知其非完篇也。餘偶獲宋椠零本,稱百五十卷者,所憾僅僅數卷,不過觀本集原式。第以宋人舊帙,存世甚罕,今印出以置叢書函中。

《佚存叢書》日本刊本、光緒黃氏木活字本、民國商務印書館影印日本本,今國内皆有藏本,《叢書內建初編》,又有排印本,頗易得。

4.結語

經以上考證,可以大緻明确《宋景文集》的版本源流情況。不過,筆者水準有限,沒能對不同版本《宋景文集》的品質進行做出分析。望對其感興趣的研究者進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清)陳夢雷編撰、蔣廷錫校訂.古今圖書內建[m].北京:中華書局,成都:巴蜀書社,1985。

[2](明)陳第.世善堂藏書目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4]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印.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m].北京: 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

[5]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叢書內建初編目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 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

(作者簡介:王玉紅,周口師範學院)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複【善本古籍】公衆号消息:群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