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見”餘世維

我和餘世維博士并沒有真正見過,初識他時還是剛剛創業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絡上看到他的一個講座,從此以後就被他那淵博的學識所折服。想象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一樣,作一個溫文爾雅的儒商,既可以遨遊商海,又可以附庸風雅,這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樂事。

再次相遇是因為餘博士開辟了一個叫作《毓見餘世維》的欄目,因為喜歡,是以關注。他的一些觀點,從事企業的理論,都深深地觸動着我的神經,引人深思。

在一期《餘世維和“你”聊創業故事》的節目中,他說道在後疫情時代,百業待興,應該是創業的最佳時機,同時他也強調現在的就業環境嚴酷,就業不太容易,有壓力,是以引發了好多人去自己創業。

“遇見”餘世維

景色

但是在這裡就引發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創業前是應該先找個公司上班呢,還是畢業以後直接就創業?參與活動的兩位嘉賓,一位是有過大企業工作經驗的孫小姐,一位是畢業後直接接替家庭生意,就開始了創業生涯的楊先生。因為對于他們而言,有過大公司工作經曆的孫小姐認為有過這樣的經曆,讓她在視野上更加開闊,格局更大,同時,對于公司的管理而言,更加得心應手了。而對于楊先生則認為,沒有大公司經曆,正是他所缺陷的。是以,餘博士建議有創業意願的人,在30歲之前先不要創業,因為資金、技術、人脈都不夠。正确的方法應該是先在其他公司學習好了,有了一定的積累,再出來創業,這樣成功的幾率可能會更加大一些。

再談到沒有去其他公司呆過,就直接創業,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管理的缺陷,因為剛剛畢業,就出來創業,會把學校裡的一些想法帶入到公司來。有些想法過于天真或理想化,同時,在管人方面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員工可能不太信服管理。總體來說,在行銷學方面來說,35-45歲是創業最容易成功的年齡,因為這個時間節點,各種準備資源都已經相當成熟了。

“遇見”餘世維

在創業的過程中,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因為喜歡一個行業,才會去做與這個行業相關的事情。但是随着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企業也面臨着轉型更新的問題。在我們尋找新行業的前提是保持原有業務的持續運轉,努力積極地探尋有發展空間的事物。

在節目中,餘博士說過一句話很有印象,他說“沒有借錢發工資的都是沒有真正當過老闆的”,初聽這句話,不知應該悲哀呢,還是應該慶幸。自己創業初始,最害怕的就是給員工發不起工資,是以一直以來,都是小心翼翼,如覆薄冰,還好這倒成了我做得最好的事情了。或許也正是因為沒有借錢發工資的經曆吧,是以公司到現在都還是個小微企業。

最近看到過一個新聞,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卻令人擔憂。有傳聞海底撈火鍋可能要倒閉,聽到這個讓人感覺心中一驚。在我的印象中,海底撈如同神一般地存在,一直都是餐飲界争相學習的榜樣,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細數商界發生的一些事情,似乎又讓人不能不相信。世紀金花在陝西商圈是何等的風光無限,但是現在說變就變了。曆來被奉為年輕人創業偶像的馬爸爸,現在也變得低調了許多。有時候想想,創業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高樓聳立的那天轟然倒塌嗎?顯然不是這樣的,隻不過大多數創業者,走着走着,就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忘記了初心,這也許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遇見”餘世維

意境

節目中說到風險即是機遇,很有認同感,這就是大家都在說的福貴險中求的原因吧。疫情是讓好多事情發生了改變,影響的不單單是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在確定生命安全後的,各個行業的重新洗牌。有些行業在以前,大的企業巨頭看不起,看不上,然後疫情之後,卻都願意把手伸進來,俗話說得好,蚊子再小,也是肉呀,有總比沒有強吧。

這樣就更加壓縮了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現在都在喊創業維艱,錢不好掙了。但是在困難的時候,該賺錢的企業還是照樣在賺錢,說明了什麼呢?我個人愚見,市場還是有,隻是沒有沒有發現,或者說我們把握不住而已。這就好比在以前,對于大企業而言,産品可以遠銷全球,因為疫情的原因,以及社會大環境,國内現在實行的拉動内需,經濟内循環。這就把那些有實力的企業的注意力由外吸引到内,他們手上有資源,有資金,也有技術,壓根就沒有辦法去競争,問題來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不要和他們正面去競争,努力尋找自己的優勢,給他們做補集,就是把他們看不上,看不起的事情找出來,優化他們,努力做他們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可能才是小微企業未來的發展之路!

優秀的人就像一團光芒,和他們呆久了,也就再也不想走回黑暗了!是以“遇見”餘世維是人生中的一種緣分,也是自我成長中的一道明燈,他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堅持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地成就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