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聽人說“我有關系”,一聽到這句話我就感覺大概要做什麼勾當了。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是由人組成的,外國人當然也有關系,但在美國和歐洲的時候,很少聽到人家會把這話挂在嘴上。
我認為,所謂“關系”,不是為了包庇、取巧,更不是為了違法。
我們做多少事情是因為關系,我們自己應該反思一下。“我有今天是靠關系”“我取得這個成就是靠關系”“我達到這個目标是靠關系”。如果是這樣,那你不是真的很厲害。如果一半靠關系,一半靠運氣,那你根本就沒有什麼能力。

2009年7月,俄羅斯在一個市場裡逮捕了166個華商。這件事情驚動了我國,我聽說商務部副部長都專程飛過去解決這個問題。
市場裡不是隻有中國人,可能還有新加坡人、日本人、南韓人,為什麼隻有中國人被抓呢?
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總是不知不覺就把“搞關系”帶到外國去。假冒僞劣、違規違章,以為出錢賄賂外國官員就可以化險為夷,肆無忌憚地亂搞,甚至演變成走私犯罪,結果外國政府就開始掃蕩。
我不是不同情這些國民,隻是覺得這種問題不應該從裡面走到外面去,到了外國還天天搞關系,肯定要出問題。
先做人,不是叫你搞關系,而是把團隊帶好再開始定各種目标。因為不帶好團隊,沒有執行,再簡單的目标都無法落實。
做人,關鍵是溝通和激勵,溝通可以了解問題,激勵可以調動工作情緒。做人,絕不是拉交情,喝酒吃飯。
我在美國工作時觀察到:跟美國人做生意,千萬不要一天到晚拉他吃飯喝酒,他會覺得你這個人有問題,你的目的就是為了偷工減料;跟你要好的同僚,就算天天跟你一起泡酒吧,也不代表他會同意你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開會時他一樣會反對你。
中國人總是把“做人”和“做事”混在一起,這樣做其實是錯的。我講過一門課,叫“上司商數”,裡面講的是:如何當一個上司?如何做重要緊急的事情?如何做有效率又有效果的事情?如何用人格魅力來帶你的手下……
裡面可沒有講到請客吃飯喝酒,而是講跟客戶溝通的要領——怎麼講話讓人家聽得懂?人家的話我們怎麼解讀?
陳南祿是太古集團的中國總裁,但太古總部的英國人非常地相信他,這是為什麼呢?
他在香港被稱為“橋王”(點子很多的人),既了解香港,又了解大陸,而且做事情不疾不徐,總是能夠達到他的目的,無論手段還是為人都令人折服。
你認為他上司這麼大的一個太古集團,上司這麼多的幹部,又要在英國和中國之間做好對接,就靠喝酒吃飯,我絕不相信。這說明做個上司者絕不是靠請客吃飯喝酒。
那麼,我們再來講講小點的公司——香港恒興行。恒興行是1960年在香港創立的,原來是賣幹貨的,後來開了餐廳。很多旅行團到了香港都去恒興行吃那種很有營養的餐點,買幹貨和草藥。
為什麼人家能夠做這麼久的生意?因為他們帶人管事,不是喝酒吃飯拉交情,而是用激勵、溝通等方法。其實成功的公司,大部分都不是靠關系的。
很多人會說,不搞關系我怎麼做生意。
我扪心自問,不敢說我這輩子不靠關系,但我敢說,我的能力、見解不是靠關系出來的。
我也不願意用關系,因為這樣不但會把自己卷進去,還會讓人家看扁了。對我來講,更重要的不是人家怎麼看我,而是我憑什麼去取勝,品質和技術是最重要的。
關系永遠不能替代品質,也不能替代技術。你用蘋果、三星或者華為的手機,是因為他們跟你拉關系嗎?你用化妝品,是因為店員跟你有關系嗎?你開奔馳、寶馬是因為靠關系嗎?
關系更無法替代品牌。所有品牌都不是靠關系建立的。那些精品店不是因為關系受人歡迎,一件名牌産品也不是靠關系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有些品牌延續了幾百年,你認為一個關系能用幾百年嗎?
英特爾是全球電子前三強之一,一直屹立不倒。隻要一打開筆記本電腦,不是貼着英特爾就是微軟的圖示,那是靠關系貼上去的嗎?
所有世界上的品牌,我對他們都非常地尊敬。我認為做好品牌絕對不是靠關系,是不斷地努力,提高技術和品質,才有今天。
我也不是說完全不能有關系,但一定不能過度。我們可以按照一個比例,比如每一年減少大概1/5到1/4,慢慢減少公關的比重,減少對公關的依賴。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公司不靠公關,但是絕對不可以把它解釋成違法違章、拉交情、搞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弄假冒僞劣,這樣就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