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作者:全球網絡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陳相屯地名碑

地名來曆。據《蘇家屯區志》記載,陳相屯,原為千戶所,清順治年間,有陳氏移民在此建村,稱陳千戶屯。1911年在此建陳相屯火車站,村名随之改稱為陳相屯。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沈陽縣分區地圖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1910年承德縣輿圖中陳千戶屯還籍籍無名

另據《區志》記載,陳相屯1651年(清順治八年)移民在此建村,因陳姓人多勢大,最初用陳字立首,借用官職千戶之名置于姓氏後,名陳千戶屯。1911年(清宣統三年在此設立火車站,名陳相屯站,地名也随之改為陳相屯。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陳相街道衛星地圖

基本情況。陳相街道位于蘇家屯區東南部。面積78.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017人(2010年)。東與姚千戶電鎮相接,東北與佟溝鄉相連,西北臨沙河鄉,西南臨大溝鄉,南與遼陽市一山之隔,北與渾南區接壤,北沙河自東南向西北流經鎮境。轄2個社群、12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辦事處駐大陳相屯村。地處平原與丘陵交接地,地勢南高北低。北沙河、黑柳河、沈丹鐵路、107省道過境。

曆史沿革。陳相屯鎮民國初期為沈陽縣南路分區所轄,1919年(民國8年)改南路分區為沈陽縣警察第二區。

1930年12月,改四個警察區為9個行政區,柳匠屯為第三區,陳相屯屬三區所轄。

1945年,在陳相屯建立人民政權陳相屯分區,隸屬柳匠屯總區(二總區)。

1948年11月2日,在陳相屯建置陳相屯區政府和分區政府,隸屬沈陽市郊辦事處和蘇家屯中心區政府、沈陽縣政府。

1958年在陳相屯建立人民公社,隸屬蘇家電區人民政府。

1983年3月,陳相屯人民公社更名為陳相屯鄉。

1984年建陳相屯鎮。

1996年,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小陳相屯、大陳相屯、朱莊子、桃木屯、沙河屯、柳匠屯、胡老屯、豐收、蛇山子、瓦堡子、東河山溝、西河山溝、李英守屯、大英守屯、東英屯、黑牛屯16個行政村。

2010年撤陳相屯鎮,改設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陳相·白清寨·十裡河出土文物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塔山塔

文物古迹。塔山山城塔,也稱陳相屯遼塔,或稱集州塔,位于沈陽蘇家屯區陳相屯以東的塔山上,坐落在山城址後山頂,塔山一名即得之于此。1953年捐贈給省博物館的遼沈州卓望山無垢淨光塔石函即是該塔地宮所出。石函上面刻有:“南贍部州大契丹國遼東沈州南,卓望山上造無垢淨光塔一所,奉為太後仁聖昭孝皇帝皇後親王公主萬歲千秋,文武百僚恒居祿位,維重熙十四年歲次乙酉癸醜朔丁時葬十月一日,佛舍利訖頭陀僧去仙”等文字,其中卓望山就是指塔山,無垢淨光塔就是指山上的那座遼塔。

據此可知,該塔原名無垢淨光塔,建于沈州城南卓望山上,建築年代為遼重熙十四年(1045年)。塔毀于1946年。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塔山山城址

塔山山城址。此城址高據山頂,南臨北沙河,形勢相當險要。山城四周城牆用土沿山脊築成,周長約1000餘米,東低西高,呈簸箕形。城東南設有城門,現為一豁口,也是城内澗水外洩的出口。曆經千餘年,土築城壁遺迹至今尚存,儲存較好的一段為東南角,殘存高1米、基礎寬約3米,由山城的最下面到城的最高處約50米。城址内到處可見紅褐色和灰色繩紋、布紋磚瓦及蓮紋瓦當,是典型的高句麗遺物。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塔山安甯寺

明代曾在城内建安甯寺,久已不存。現僅留下明萬曆、清乾隆年間及民國十八年的3塊石碑。城址後山頂上原有六角七層磚塔一座,早年已倒毀,故此才有塔山之名。

據曆史和考古學家考察論定,塔山山城就是高句麗占有遼東時的蓋牟城。塔山山城1985年2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機關。1988年12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奉集堡城址。陳相屯鎮奉集堡村内有奉集堡城址,城牆已坍,僅有小部分直立,城址為方形,邊長約500米,四角有角台,城牆外側有馬面,每面中間辟有城門,外有護城河。《盛京通志》載:古奉集縣,今城東南四十五裡,有土城,周圍四裡,名奉集堡,即其地也。由此看來,此地當為遼代的集州并倚郭奉集縣。由于此州隸屬于東京遼甯沈陽集州遼塔道,屬于較小州,故在金代廢州為縣。由于其地位于東京遼甯沈陽集州遼塔和沈州之間,規模較小。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沈陽市第一屆臨時參議會主席團

陳相屯在解放戰争時期是中共沈陽市東南郊分委會和沈陽市民主聯合政府駐地。

蘇家屯區陳相屯鎮中心國小,建于1908年,校名初為沈陽縣南路區立大陳千戶初等國小堂,約有30名學生,1名教員。後來校名先後改為沈陽縣南路四鄉區立大陳千戶屯國民學校、沈陽縣第三區村立第二十一國小校、沈陽縣尚禮村立陳相屯初級國小校、沈陽縣尚禮村國民學校。1949年3月,校名為沈陽市南郊區陳相屯完全國小。1958年起,陳相公社中心國小設于該校。進入七十年代,由于沈陽市第二鋼廠建于陳相地區,學生逐年增加。1985年10月,有22個教學班,979名學生,45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41名,中師、高中畢業的占92%。

1960年,學校被評為全國紅旗學校,校長張繼成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

沈陽市第六十七中學。沈陽市第六十七中學是1957年9月在陳相公社柳匠屯國小附設國中班的基礎上獨立設校的,當時校名為沈陽縣第十七初級中學,校址在柳匠屯村。1960年改為現名。

1970年遷至陳相屯,原校址改為分校;同年,原陳相公社黑牛屯中學遷至大英守屯,也劃為六十七中分校。

學校初建時,僅有4個國中班,1985年10月,主分校共有33個教學班(高中10個、職業高中2個、國中21個),在校生1809名,教職工123名,其中專任教師97名,具有大專教育程度的占28%。

長跑是六十七中學的傳統運動項目。1980年從該校選調到遼甯田徑隊的朱英勇是馬拉松運動健将,曾三次出國參加比賽,1986年參加全國春季馬拉松比賽獲銀牌。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陳相九年一貫制學校于2009年由陳相中心國小和沈陽市第六十七中學合并而成,學校占地面積5772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1792平方米。

以下為陳相鎮街景。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地名檔案 | 蘇家屯區陳相街道

篇圖文由瑞雪烹梅原創出品,僅供今日頭條發表。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及媒體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文字 | 陳鑫

素材 | 李學增老師

圖檔 | 李學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