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甜鹹湯圓少不了。小夥伴都知道,每到元宵這一天,南北方網友都會站出來為吃的是湯圓還是元宵争得不可開交,甚至還出現了口味甜鹹之分。
打住打住,微報哥認為,這大過節的,管它元宵還是湯圓,隻要好吃就行。就好比你在貴州吃慣了甜甜的湯圓,那今年不如嘗嘗鮮,試試油而不膩的興義雞肉湯圓。如果還想重口味一點,習水苕湯圓就更要重點推薦了,紅苕制作的湯圓煮熟,加上紅油、小蔥和折耳根,想想口水都要流一地。還等什麼?一起看圖解饞吧!
興義雞肉湯圓

(興義雞肉湯圓)
風味特色:形如荔枝、色澤雪白、肉餡細嫩、鮮香撲鼻、湯汁鮮美、油而不膩。
始創于清朝末期,經四代傳人,已有百餘年曆史,成為今天貴州興義地區四大招牌名小吃之一。興義雞肉湯圓獨樹一幟,“衆家皆甜,唯我鹹鮮”。在習慣了甜湯圓的人眼裡,雞肉湯圓是有些稀奇的。
雞肉湯圓不同于其他湯圓的關鍵在于以雞肉為餡,灌雞湯,點芝麻醬,這看似奇怪的組合卻頗有風味。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瑩光潔的糯米清香,與雞肉、豬肉、雞湯、芝麻醬的鮮香融合為特色風味的芳香,又有糍糯、細滑、清爽、油而不膩的特色。
畢節湯圓
(畢節湯圓)
風味特色:個小、皮薄、餡多,質地細軟,色鮮味美,香甜可口。
起源于畢節,湯圓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浸泡,然後像磨豆腐似的磨成漿狀,濾去水成為吊漿粑。餡心特别講究,用十多種配料配成不同味道,分别制作,下鍋後不用猛火,用五隔鍋煮熟,不用瓢在鍋底攪動,待煮熟後,盛在小碗中,慢慢品嘗,味道之美難以言表。
餡有洗沙、蜜棗、冰片、蘇麻、櫻桃、冰糖、桔餅、玫瑰、火腿、芝麻、核桃等十多個品種,味道各異,有的糯軟爽滑,有的甜潤清涼,有的肉質幹香,有的果味濃郁。畢節湯圓以其獨特的風味取勝,一碗十個湯圓就有十種不同的味道,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習水苕湯圓
(習水苕湯圓餡)
風味特色:典型的黔北地方風味特色,皮薄嫩滑、味道鮮美、做工精細。
這是習水縣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專門選用本地優質紅苕澱粉、紅苕、鮮肉等為原料。注重天然,講究營養,具有百吃不厭的獨特魅力。
苕湯圓煮熟後,加紅油、小蔥和折耳根調味,碗底是一層香辣的紅油,黃亮光滑湯圓上散擺着綠色的小蔥碎和白色的折耳根粒,外皮軟糯微甜,餡心油潤鹹香。
在習水縣大街小巷你都能品嘗到苕湯圓,也可以到超市或商店購買回家自己烹煮,不能不嘗哦。
貴陽酸菜炒湯圓
(酸菜炒湯圓)
風味特色:煳辣香味、湯圓皮脆糯,餡甜香不膩。
傳統的湯圓多是煮食,像是上面提到的雞肉湯圓、苕湯圓也都是煮食。而會吃的貴陽人秉承“創新即創造”的食客精神,将“煮”變“炸”,炸之後的湯圓,皮脆糯,餡甜香,因皮的保溫性較強,略燙,同時略顯油膩和甜膩,難以接受。
但這并不能難倒“能吃會做”的貴州人,于是将既是原料又是調料的無鹽貴州酸菜剁細成末,讓其在烹制過程中全部附着在湯圓表面,減少其油膩程度。最後,加上幹辣椒炝制成煳辣香味,湯圓脆糯,甜香不膩。
漲姿勢
沒吃夠?還有這些另類湯圓
廣東四式湯圓
(廣東四式湯圓)
先将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制成4種甜餡料,将湯圓皮分别包入4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号。将4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特點是軟滑細膩,4種味道各異。
海南雞屎藤湯圓
(雞屎藤湯圓)
雞屎藤為葉類蔓薯植物,具有清熱消炎、解毒潤肺醒腦的功效,民間叫土參。雞屎藤初聞很難受,像雞屎那樣叫人捏鼻皺眉。聞久則香,其味通心入肺,令你腦醒志清心曠神怡。雞屎藤湯圓吃後滿口留香,舒适無比,使你終身難忘。
四川心肺湯圓
(心肺湯圓)
四川彭水縣的風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幹、冬菜切碎,用豬油炒後制餡,煮熟配上鹵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
港式夠姜湯圓
(港式夠姜湯圓)
在湯中加入用糖水熬制的姜汁,清淡透徹,鮮辣的姜味似乎嵌到了薄皮的湯圓裡,而一咬開,内餡裡自磨的芝麻蓉便肆意流出。
上海擂沙湯圓
(擂沙湯圓)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曆史。以大紅袍赤豆煮熟磨細,将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豔,豆香宜人。
(貴州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申淩 圖檔源自網絡)(都市報作品,轉載須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