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皇帝的老師徐士林與午台南塂的一段故事

作者:劉柴燒

徐士林(1684~1741)字式孺,号雨峰,山東文登徐家村人,清朝江蘇巡撫,卒祀京都賢良伺。出身寒微,秉性質直,勤政愛民,被乾隆皇帝譽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

相傳他曾當過乾隆的老師。關于徐士林,民間曾有一個著名的傳說:徐士林原來在京中給皇子當老師時,對皇子管教得非常嚴厲。皇子舉動失儀,或頑皮淘氣,都會挨揍。後來,他被放到外面做官。老皇帝死了,他教過的一個學生當了皇帝,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當了皇帝,大概想給老師一個驚喜,就搞一個惡作劇,故意派出欽差找到自己的老師徐士林,裝出很兇的樣子,命他火速進京面聖。徐士林非常害怕,以為自己當初對學生太嚴厲,學生要報複自己,是以不敢見皇帝,吞金自盡。乾隆知道後非常後悔。這個故事在民間傳得很廣,但檢視有關資料,覺得很虛妄。據載,乾隆元年,徐士林升河南布政使。五年秋升江蘇巡撫。六年四月病,疏請歸侍母病未準。六月病益甚,再疏獲允。九月十六日動身歸,船行至淮安病逝,終年57歲。遺疏入,乾隆皇帝說:“士林學問素裕,忠孝性成,以母老遠離,不受妻孥之養,鞠躬盡瘁,遂緻沉疴。聞解組之音,力疾返裡,以圖侍母。臨終之際,無一語及私,勸朕以憂盛危明之心為久安長治之計。此等良臣,方資倚任,乃今溢逝,朕實切切含悲不能自已者也!”徐士林逝于乾隆六年,由此可知民間傳說純屬虛妄。

徐士林吞金是傳說,然而徐士林與午台南塂有極深的淵源,這确是真實的事情。相傳,徐士林小時候家時很窮,有一年到登州府應試,途經初家鎮午台村,夜宿于旅店中,不巧生病,一病多日。病好後,盤纏早已用盡,無力還債,隻好幫店主推磨。正好午台南塂的楊元經過這裡,見到後問明原因,就替他還了帳。當時考期早過,楊元見他貧寒,就把他帶回家中,出錢供他讀書。三年後,徐士林再次應試,一舉成名。後來曆任河南布政使,江蘇巡撫等職,并在禦學中教過乾隆皇帝。徐士林發達後不忘舊恩,屢次派人邀請楊元到他任上去,但楊元堅辭不去,所贈财物,一概退回。徐士林無奈,隻得送他一面“恩同怙我”的匾額,上款題“同翁楊老夫子侍下”,下款題自己的官銜與姓名。匾額送到,楊元又堅辭不受。後徐士林将下款的官銜去掉,改為“後學徐士林拜題”,楊元這才收下。

作者:楊明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