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作者:分享舌尖上的食物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廣西自駕遊,天天有驚喜,我們在三江自駕的時候,主要以參觀侗寨、了解侗鄉文化為主,卻沒想到在城西的和裡遇到了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三王宮。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這處建築它不僅是一處國家級的古建築,還與古代的夜郎文化有關,據說是明末清初和裡南寨鄉民為紀念古夜郎國竹王三子所建。傳說古代的夜郎國王竹多筒生有三子二女,長子竹興,二子竹旺,三子竹發,長女竹清蓮,小女竹愛蓮,個個才智過人,文武雙全。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相傳元鼎六年,漢武帝懷疑夜郎王有叛漢之舉而誅之,後發覺是誤殺,于是對其子厚遇有加。夜郎王的三子不計前嫌,竭忠盡智,在所轄區域力倡革新,廣施仁政,群民共享恩惠,深得黎庶擁戴,三王離世後,各地相繼立祠,以志竹氏父子風範,而這座三王宮便是其中之一。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關于夜郎,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其實夜郎是中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的先民建立的國家。據《國語·鄭語》記載:“楚鼢冒始啟濮”,此外,《史記正義》載: "濮在楚西南"。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據史書記載,夜郎國成立的時間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夜郎這個小國。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2000多年過去了,古代夜郎國的曆史面貌,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都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度。唯有“夜郎自大”一語贻笑百代,引起世人對夜郎産生濃厚的興趣,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在三江旅遊的時候卻遇到了一個與夜郎文化有關的建築。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雖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但是三王宮卻并不是一個收費的景區,裡面隻有一個老人家,語言不通,也不知是從業人員,還是原本就生活在裡面的老百姓。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三王宮裡面古樸典雅,古色古香,據說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會舉行廟會,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但是我們來的時候,裡面卻顯得有些冷清,除了我們之外,一個遊客都沒有。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三王宮為歇山式磚木結構,占地約1200平方米,有前樓、後樓,中間有一個天井。前樓設有侗戲台,估計每逢節日,便會在此表演侗戲,後樓大殿為平房,三開間。整體布局為古代漢族宮廷式風格與侗族建築相融合的格局。房屋建築工藝精美,屋檐雕龍畫鳳,色彩鮮豔。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清朝重修的,在裡面有一個立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重修碑,大概看了一個碑文内容,摘錄了幾句重要的文字:“溯我和裡南寨之有聖廟尊神,威靈顯爍,惠譯覃敷,實千秋之福主,乃四民所欽崇。爰考三王之發祥也,昉于漢代施州之水,應時而挺。竹君繼姜嫄之奇迹,迄誕而生三子。精忠事漢,封夜郎侯。殁後聖靈于明,俊蒙帝封為三王,配竹君而同歆峨血食,鎮黔粵而澤被生民。”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廣西三江有座古老的明朝建築,竟是夜郎文化的見證,可惜鮮為人知

在三王宮的外面,有一個規模宏大的侗鄉風雨廊橋,橋頭立有一塊介紹它的牌子,說明人和橋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約130年,上為木質花橋結構,下為青石涵拱結構,在侗鄉風雨橋中獨具特點,也是不錯的古建築。總體而言,這裡不用門票,也沒有商業化,卻可以參觀到全國重點文物、了解到夜郎文化,朋友們如果到三江旅遊,不妨到此一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