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心裡,提到夜郎,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那個留傳千百年的成語:夜郎自大。夜郎自大已經成了自以為是、驕傲自大者的代名詞。
其典故出自于《史記》中記載的一個故事:公元前122年,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今雲南省)。使者會見滇王時,滇王竟然好奇地問:“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吓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不知天高地厚,敢拿自己的窮鄉僻壤與堂堂漢朝相比。同樣令他驚訝的是,後來他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夜郎侯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隻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也拿同一個問題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一個小小的西南地區小國,居然和漢朝疆域比大小,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夜郎”便和“自大”緊緊地聯系起來。那麼,夜郎真的自大嗎?
《史記》中提到,夜郎自大的起因是:元狩元年(前 122 年),張骞從西域歸來,對漢武帝說,他在印度時看到來自四川的土産,是以推斷早在他探辟西域之道前,西南的民間商貿流通就可以從西南到印度了,而且從西南到西域,“患匈奴隔其道、誠通蜀(今四川),身毒國(今印度),道便近,有利無害”。他建議漢武帝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漢武帝于是派使者去西南探辟通往印度的道路。在途經雲南時,使者拜訪了當時的滇王,還與西南幾個小國的王侯們會晤。因當時道路不暢通、交通不便,諸侯分居于各地,不知漢朝有多大的面積,是以滇王問漢使者:“漢與我孰大?”意思是:“漢朝與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些?”在座的夜郎及諸者随之亦然。
從中可以得知,問這話的是滇王在先,而夜郎侯在後,結果夜郎侯替人受過。那夜郎到底有多大呢?
夜郎之名,始見于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第一句就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夜郎到底有多大?他也不知道。
《後漢書》追記戰國時期夜郎的範圍:東接交趾,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就是說,當時的夜郎國涵蓋了貴州大部,雲南、四川、廣西、湖南部分地區。這在當時來說,也的确足以言“大”了。
就事情本身而言,無論是滇王還是夜郎侯,都是因為視野不開闊,孤陋寡聞才會問出此類問題。究其原因,他們兩個都是僻處大山的方國,即便現在交通也多受限制,兩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來,急于打聽山外世界,實為人之常情,而并非妄自尊大向漢王朝叫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