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作者:柳葉風動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一曲豪邁蒼涼的《臨江仙》,便将三國時期霸主們的英世偉業、爾虞我詐邁躍然紙上。時至今日,他們的傳奇依然在曆史的宏偉畫卷上熠熠生輝,不斷閃現智慧的光芒。

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更是能人輩出,雄才偉略者如曹操、多智近妖者如諸葛孔明、精通軍事者如孫權、文武雙全者如趙雲等。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之中,還有一位名叫“張遼”的大将,他的武力值也很高,但卻不被人所熟知。那麼,作為一個有勇有謀的将領,張遼和關羽相比,他們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對于這件事情,洪武大帝朱元璋曾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說得還很到位。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此二人的故事。

關羽作為曆史上勇冠三軍的熊虎之将,自古以來就被百姓推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由此可見其知名度之廣,贊譽度之高。

對于關羽此人,朱元璋又是怎麼評價他的呢?通過《續資治通鑒》中記載的一事我們便可得知他(朱元璋)的态度。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話說,朱元璋的愛将常遇春在攻打杭州之前,朱元璋曾特意召見并勸誡他道:“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号萬人敵,為呂蒙所破,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擊敗敵人需要勇猛,而想獲得勝利則需要謀略。當初關羽率領萬人之軍,依然被呂蒙擊敗,就是因為他沒有謀略規劃,你一定要引以為戒。

結合當時的語境,我們得知朱元璋的主要目的是勸誡常遇春:不可有勇無謀,枉做莽夫。同時,他還特以關羽舉例。

一方面既反映出朱元璋對關羽英勇之名的肯定,畢竟用個不出名的小喽喽舉例,毫無說服力。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在朱元心中,關羽其人英勇有餘,智謀不足!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其實不止朱元璋,三國時期被譽為一代奇才的廖立,他也曾感慨過:“是(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衆也”,這句話與朱元璋的評價差不多。

事實上,經過溫酒斬華雄、斬顔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将等事迹的下宣傳,誰見了關羽都會贊一聲“關公威武”。

然而,功過各論,再高的戰績,也不能掩蓋關羽在謀略上的欠缺,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等事情便是最好的證明。

話說,荊州此地,因占據了天時地利,成為了蜀吳必争之地。因駐紮此地的關羽實力頗強,一時難以攻克,曹操便趁關羽出兵攻打自己管轄的襄樊地區時,聯合東吳夾擊他。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呂蒙得知此事後,便佯裝友好地向關羽獻上禮物。誰知那關羽,竟由此放松警惕,以為呂蒙并無威脅。随即撤出大半軍隊去圍攻樊城。

此時計謀得逞的呂蒙,便借着夜色扮作商隊騙過了守軍,一舉偷襲了荊州,關羽得知後自是十分生氣,但樊城這邊也久攻不下,隻好退守到麥城。

但呂蒙抓住機會、乘勝追擊,最後将關羽抓獲并斬首,此戰是關羽軍事生涯中的一大敗筆,也是他命運的終結點,更直接導緻了蜀漢政權實力被大大削弱。

說完關羽,我們接着聊張遼,張遼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在下邳之戰後才歸順曹操。此後,他便跟着曹操父子東征西讨,因屢建軍功而備受器重。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張遼在曆代中也備受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陳壽撰寫三國志時,亦将他稱為“五子良将”,那麼朱元璋又是怎麼評價他的呢?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曾給明玉珍回信道:“足下處西蜀,予處江左,蓋與漢季孫劉相類,近者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原其心志,殆不在曹操下......”

“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将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予與足下實唇齒邦,原以孫劉相吞噬為鑒......”

這句話的意思便是:你在西蜀,我在江左,就像三國時期的孫權、劉備。而王保保依靠強軍勇兵盤踞在中原,他的目标,可不在曹操之下。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如果他再像曹操一樣擁有了荀彧、荀攸一樣的謀臣,張遼、張郃這等猛将,我們還能高枕無憂嗎?你我的關系就像唇亡齒寒,應該以當年孫權與劉備相争的曆史作為前車之鑒啊。

雖說朱元璋此番言論,不過是為了聯合明玉珍鬥王保保,然而能被他稱為“猛将”,也足見張遼的軍事實力之強勁。當然,談起張遼的強大,就不得不提到讓張遼一戰封神的逍遙津之戰了。

公元二百一十四年,孫權手握有十萬大軍抵達合肥,然而張遼這方不過才七千多人,敵我力量如此懸殊,一時軍心大亂。

但張遼仔細分析過形勢後,認為出其不意擊潰敵軍的心理防線,守住城池也不是沒有可能。于是,他便迅速召集八百士兵夜襲敵營,打得對方措手不及。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被敵軍圍困之際,也未停止戰鬥,這群背水一戰的勇士,更是在此時迸發出驚人的求生意志,硬生生地殺出一條血路。敵軍無不被他們的勇猛所震懾,一時不敢上前抵擋他們。

此戰一直從淩晨打到中午,吳軍将士高昂的鬥志也相繼萎靡下去,張遼得以勝利回城,軍心大振。之後,他更是命人将渡橋破壞,把孫權困在津北。

幸虧甘甯、呂蒙等人死戰保護,孫權才得以跳水救回一條命。可他的十萬大軍早已經被消滅了一大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他的戰術和膽量無不讓人佩服。

其恐怖程度,更是到了小孩聞其名,便吓得不敢啼哭的地步,“張遼止啼”這個典故也由此得來,可見他雖名聲不顯,但實力絕對很強悍。

張遼和關羽相比,到底誰更勝一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評價他倆的朱元璋心中的關羽:英勇有餘,智謀不足!大意失荊州朱元璋心中的張遼:一員猛将!張遼與合肥之戰

當然,以上不過是朱元璋對二者的看法,事實上,認為關羽骁勇善戰,忠心為主者也不在少數,畢竟能做到“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着實不多。

對比來看,也不乏有人诟病張遼多番換主。同時,也有人認為張遼不過是“猛将”,因其缺乏大型戰役的實績,不能稱之為“帥”,自然也無法與大型戰鬥經驗豐富的關羽相提并論。

總而言之,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怎樣,他們的傳奇都讓我等後輩驚豔膜拜,至今談起關羽人們都會尊稱一聲“關二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