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在全球範圍之中,中國的航天實力可以說比較強,雖然曾經受到西方國家的不斷封鎖,但是我國科研人員們并沒有放棄,獨立自主,團隊合作等等,終于走出了自己的路線,從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再到中國探月工程,然後到中國火星探索工程等等,都是一次性地完成,這相比世界很多國家來說,都強了不少。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包括,我們正在建設的空間站項目,神舟載人飛船的不斷發射等等,都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崛起,沒有其他國家的幫助依然可以實作。而看到中國航天技術的崛起,世界其他國家也在逐漸以“中國為榜樣”,發展太空計劃。是以,都期待與中國進行合作。例如:在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時候,日本,印度等17國先後加入中國空間站,希望未來能夠利用中國空間站進行相關性的項目實驗。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當然,在首批次的項目之中,美國是徹底被拒絕了,因為美國的項目不符合标準。當然,這并非是我國針對美國的一次“反擊”,我們的空間站有自己的一套标準,肯定不能随意被“突破”的,是以隻有等待後面美國項目符合标準了,我們再來進行相關性的評比,看看符合不。而在中國空間站備受大家熱議的時候,亞洲地區的南韓也進行了一次升空發射,是在南韓的全羅南道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但是很遺憾的是,火箭未能将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南韓首枚自主研發火箭的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是以,這也是挺惋惜的。不過,雖然失敗了,南韓還是挺高興的,因為高調說明了“南韓太空時代要來了”,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把它準确發射到目标軌道上。這一項運載火箭說強也強,說不強也不強,關鍵是專家進行了一個對比,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如何比較呢?我們來看看情況。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大家都知道,中國用得最多的就是長征運載火箭了,并且中國制造的長征運載火箭還是比較早了,該火箭是在1965年啟動研制,在1970年的時候,首次發射,并且成功将東方紅一号送入軌道,至今已經是51年了,也就是因為該自主研發的火箭成功發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自行研制發射人造衛星的空間大國,當然,這一款火箭已經退役了,大家頂多就看個模型。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該火箭總體布局是分為三個等級,采取串聯布局,從箭尾至箭頂依次為一子級、二子級和整流罩(内含三子級)。

一子級結構包含了“殼體-杆系”級間段、氧化劑箱、箱間段、燃料箱及其後過渡段、尾段。

二子級結構包括儀器艙、貯箱和尾段。儀器艙為錐形半硬殼結構,内設有一橫梁,支援慣性儀器基座。

三子級結構由儀器支架和轉接錐組成,儀器支架高0.49米,底部直徑0.77米。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這就是它的公開情況,整個火箭全長29.86米,起飛品質81.57噸,運載能力300千克。而南韓運載火箭“世界”(nuri)号就是專家與長征一号進行的一個對比。按照公開的參數情況來看,nuri火箭全長47.2米,重200噸,600-800公裡軌道運載能力1.5噸,由液體燃料助推器提供動力。的确,我們從資料參數上來看,的确要比我國51年前的長征一号要強很多。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航天專家黃志澄的判斷的确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要說比我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研制的長征二号運載火箭,整體性能就要差很多了。長征二号運載火箭為一款兩級運載火箭,該型火箭能将2.4噸的有效載荷送往200~400公裡的近地軌道。而南韓“世界号”的三級均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發動機完全沒有采用高壓補燃技術,是以這就出現了差距了。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說别了,這就是一個發動機上看出的差異,不過話說回來,竟然南韓能夠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将其送上太空,那意味着對這項技術的突破,可能也在進行研究了。但是,按照專家的說法,掌握這種發動機技術耗時較長,通常可能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南韓可能還沒有這個經曆來進行研究。

畢竟,南韓的火箭發射打擊真的是太大了。之前研究的運載火箭“羅老号”也是經過兩次發射失敗後才成功了,是以的确也不容易。難道“世界号”也要兩次發射失敗才能成功?當然,這個判斷對不對是不知道的,隻有發射了才明白。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而這次南韓首枚自研火箭發射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也算是大部分成功了,“世界”号運載火箭正常完成了全部飛行程式,順利将1.5噸重的試驗衛星送達700公裡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但由于衛星沒有達到預定速度,未能成功入軌,是以最終确定為了“失敗”,就是僅這個過程失敗了,其他都成功了。

超越長征一号!南韓研究12年的世界号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啥原因?

是以,這也是為何南韓在發射之後公開說明“第二次肯定能成功”的原因,隻有一小部分沒成功了。當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術的人沒有點評的實力,畢竟我們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機械化的東西一切都存在變化的空間在,這是必然的,第二次能不能成功,也隻有發射之後才知道,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是以綜合情況來說,南韓的航天技術其實也掌握了一部分,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是“羅老号”也是成功了的。整體的評價對南韓的這次發射也算是“雖敗猶榮”了,也算是航天技術的崛起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