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培倫大将軍
七、“大将軍”喻培倫
1、寫在前面
前面簡略介紹了近代四川幾位有名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等,因為屬于“名人”“偉人”之故,大多數人物從簡。
現在開始介紹的四川近代名人錄,有點本人小小的私心,為什麼要從内江開始呢?是因為本人以前也屬于内江轄區人士(身份證号碼前面六位是511023),盡管陳毅元帥也是樂至老鄉,但是,更多的先烈名人的先進事迹和優良品質需要我們進一步整理學習和繼承,按照現在學黨史需要做到的“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體要求,“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個人覺得值得好好總結宣揚這些名人錄。
2、喻培倫簡介
喻培倫(1886年2月3日-1911年4月27日),字雲紀,漢族,四川省内江市人。清末民主革命家,革命烈士。
光緒三十一年,留學日本,三十四年加入同盟會。曾專研化學,研制炸彈,組織暗殺團,謀刺兩江總督端方和攝政王載沣均未成功。1911年春,在黃興的率領下随林覺民、方聲洞等革命黨人攻入廣東督署,被俘後從容就義,時年25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3、學習經曆
喻培倫出生于内江縣文英街一個糖商家庭,他的父親一度在宜昌督辦鹽務,因清政府的無能憤而棄官為民,給喻培倫做了很好的典範。明代時其先祖從江西到四川任官落籍,父親喻學庵,母親姓邱,弟弟喻培棣。六歲就學,先後從張敏聞、徐星北、祝明欽、魏楚珊課讀,對國家興亡、民族盛衰史事有興趣,少年時喜歡研究鐘表機械。
1905年初,成親後不久,即攜弟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東京,先後入警監學校、經緯學校學習。1907年12月卒業于大阪高等工業預備學校,旋入大阪化學研究所,專攻化學。他“深念非科學不能救國”,起早貪黑、刻苦學習。同時還實地考察了日本的洋瓷、火柴、洋燭、制糖等工業。在考察過程中,他制造成功一種安全無毒火柴,為以後研制新型炸藥和炸彈積累了經驗。然而随着國家日益衰敗,他的科學、實業救國的熱情在一天天減弱。
1905.12-1906.4 東京警監學校
1906.4-1907.1 東京經緯學校
1907.1-1908.2 大阪高等工業預備學校化學實體攝影
1908.2-1908.暑假 大阪化學研究所 化學
1908年暑假 東京大森體育學校 暑假軍事速成班
1908年7月 千葉醫學校 醫學.藥學
4、投身同盟
1908年3月,喻培倫接弟喻培棣電告,将去雲南參加同盟會上司的河口起義。他立即攜款赴東京,鼎力支援喻培棣的行動,且為之壯行。7月,他考入了千葉專門醫學校藥科。千葉醫校是當時日本著名的學校,也是當時中國政府所指定的官費五校之一,要考入這所學校非常難,喻培倫能考進這所學校,足可見其在日學習之用功,成績之優異。這時,喻培棣因河口起義失敗,在幹崖不幸染上惡性瘧疾,到新加坡醫治,急需費用。吳玉章得到消息後,與同盟會的同志在幾天内就湊足了300元錢寄去新加坡。
喻培倫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覺得革命既是大仁大義的崇高事業,而革命同志又複親如手足,是以便要求加入同盟會。并由吳玉章介紹,正式加入同盟會。
1910年夏,受同盟會派遣,同黃複生、但懋辛等人秘密回國赴漢口,準備刺殺清朝北洋大臣端方。由于端方突然改道,未果。同年秋,他又同黃複生、汪精衛潛入北京,準備刺殺攝政王載沣。由于意外事件,事情進行得很不順利。黃、汪被抓捕,他受通緝,逃亡香港,化名王光明、尤國楠。以制洋燭、牙粉、行醫為業,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10年底,被委任為廣州起義的實行員,專為起義制造炸藥、炸彈。他先在香港環擺花街,後在廣州甘家巷設立秘密機關,日夜辛勞,到起義前夕趕制了300多枚各型炸彈。
5、獻身革命
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3月29日)午後五時半,廣州起義爆發了。喻培倫胸前挂着滿滿一筐炸彈,率先帶領四川籍的同盟會員攻打總都衙門。他炸開圍牆後,從後廳一直打到前廳。接着,又率隊轉攻督練公署。隊伍剛到蓮塘街口,與增援清兵遭遇,鏖戰三個多小時,死傷戰友多人,他身負重傷,彈盡力竭,為敵所捕。在敵人面前,他拒不吐露組織機密。為避免黨人及家屬受牽連,自稱為湖北王光明,并慷慨激昂陳述革命宗旨:“我頭可殺,學術是殺不了的。革命黨尤其殺不了!”臨刑前,他不斷高呼:“頭可斷,學說不可絕!”“黨人可殺,學理不可滅!”他犧牲後,與同難諸同志共72人葬于廣州黃花崗。
1912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行文指令,以肇造民國元功追贈他為“大将軍”,撫恤親屬,修建專祠。章太炎為之立傳,楊庶堪撰寫《喻大将軍墓表》,喻培棣撰《追贈大将軍喻公培倫年譜》,其家鄉内江為之修建了喻培倫大将軍祠。
6、喻培倫大将軍紀念館
喻培倫大将軍紀念館,座落于内江市人民公園内。公園風景優美、地處市中心位置。
該館建築面積332平方米,座北向南,由三廳兩室組成,層高:正廳8米,兩側5.5米,兩坡水,小青瓦溝,綠色琉璃瓦的仿古建築,館四周為花壇花園環境,占地約400平方米.館前平台于一九八一年經人民政府批示建議用漢白玉砌成的高3.3米,寬1.2米的紀念碑一座,碑前台石壁刻有孫中山題贈“浩氣長存”四字。一九八二年被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機關。該館系内江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内府發(1985)128号檔案關于修建"喻培倫大将軍紀念館"幾個問題的決定,對館擴大規模,其修建經費由市建委撥付8萬和市人民公園自籌資金8萬共同修建,1985年底修建竣工。1995年被市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7月因該館出現大梁斷裂,翹角垮塌,經有關部分鑒定為危險建築,經市建設局同意,将此館進行關閉。2001年5月,在辛亥革命90周年來臨之際,由市建委撥付維修經費10萬元和公園自籌資金15萬元對該館進行全面排危處理和裝飾維修,于2001年10月恢複對外開放.
該館館藏為:21幅複制文字資料,2幅字表,黑白照片18幅,彩色照片17幅,圖檔4幅,字畫14幅,牌扁2幅,簡說2幅,實物複制品5樣,字、書刊複制品13樣,6本紀念喻培倫将軍書刊,2封書信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