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孫中山追贈為“大将軍”的炸彈大王喻培倫

喻培倫(1886年-1911年),清末民主革命家,漢族,四川省内江市人。光緒三十一年,留學日本,三十四年加入同盟會。曾專研化學,研制炸彈,組織暗殺團,謀刺兩江總督端方和攝政王載沣均未成功。1911年春,在黃興的率領下随林覺民、方聲洞等革命黨人攻入廣東督署,被俘後從容就義,時年25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喻培倫,字雲紀,清光緒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886年2月3日)出生于内江縣文英街一個糖商家庭,他的父親一度在宜昌督辦鹽務,因清政府的無能憤而棄官為民,給喻培倫做了很好的典範。明代時其先祖從江西到四川任官落籍,父親喻學庵,母親姓邱,弟弟喻培棣。六歲就學,先後從張敏聞、徐星北、祝明欽、魏楚珊課讀,對國家興亡、民族盛衰史事有興趣,少年時喜歡研究鐘表機械。

喻培倫少時聰敏好學、喜好機械。目睹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喻培倫逐漸懂事以後,正值滿清王朝日益腐敗走向崩潰、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中國的侵略活動,中國社會面臨巨大變革的時代。1902年,資陽義和團首領李剛中率領800多人攻打縣城,資中義和團繼起響應。人民的英勇鬥争,給成長中的喻培倫帶來深刻的影響,特别是在喻培倫13歲這一年,到資中五裡店接受魏楚珊老師的教育,更促使他接受了當時的新思想。魏老師是一位博學的教育家,鼓勵學生關心天下大事,“讀經世書,練幹濟才”引導學生閱讀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辦的進步書刊。在進步思想的熏陶下,喻培倫對滿清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猖狂侵略,深為憤懑。他給自己刻了一方印章,署名“世界惡少年”表明向舊世界挑戰的決心。

1905年初,成親後不久,即攜弟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東京,先後入警監學校、經緯學校學習。1907年12月卒業于大阪高等工業預備學校,旋入大阪化學研究所,專攻化學。他“深念非科學不能救國”,起早貪黑、刻苦學習。同時還實地考察了日本的洋瓷、火柴、洋燭、制糖等工業。在考察過程中,他制造成功一種安全無毒火柴,為以後研制新型炸藥和炸彈積累了經驗。然而随着國家日益衰敗,他的科學、實業救國的熱情在一天天減弱。

1908年3月,喻培倫接弟喻培棣電告,将去雲南參加同盟會上司的河口起義。他立即攜款赴東京,鼎力支援喻培棣的行動,且為之壯行。7月,他考入了千葉專門醫學校藥科。千葉醫校是當時日本著名的學校,也是當時中國政府所指定的官費五校之一,要考入這所學校非常難,喻培倫能考進這所學校,足可見其在日學習之用功,成績之優異。這時,喻培棣因河口起義失敗,在幹崖不幸染上惡性瘧疾,到新加坡醫治,急需費用。吳玉章得到消息後,與同盟會的同志在幾天内就湊足了300元錢寄去新加坡。

喻培倫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覺得革命既是大仁大義的崇高事業,而革命同志又複親如手足,是以便要求加入同盟會。并由吳玉章介紹,正式加入同盟會。

被孫中山追贈為“大将軍”的炸彈大王喻培倫

1910年夏,受同盟會派遣,同黃複生、但懋辛等人秘密回國赴漢口,準備刺殺清朝北洋大臣端方。由于端方突然改道,未果。同年秋,他又同黃複生、汪精衛潛入北京,準備刺殺攝政王載沣。由于意外事件,事情進行得很不順利。黃、汪被抓捕,他受通緝,逃亡香港,化名王光明、尤國楠。以制洋燭、牙粉、行醫為業,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10年底,被委任為廣州起義的實行員,專為起義制造炸藥、炸彈。他先在香港環擺花街,後在廣州甘家巷設立秘密機關,日夜辛勞,到起義前夕趕制了300多枚各型炸彈。

喻培倫加入同盟會後,“便舍豪華而尚質樸,與前判若兩人。”一心一意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之中,尤其是“他賦性聰敏,無論什麼技藝,一學就會。他對小型機件,如鐘、表之類,素來裝拆自如,更兼他學過一些化學,是以後來在研究炸藥制造方面,有重要的創造發明。”也正是這樣,為了取得革命的成功,他全力投入到了研究制造炸藥和炸彈之中。當時,煉制炸藥,主要是銀制法,這種方法,既危險,又昂貴。他與吳玉章之兄吳永在崗山試炸的時候,因藥裂被炸傷,左手殘廢三指。鑒于銀藥法的種種弊端,他決心研制安全炸藥法。為推翻滿清王朝,他冒着生命危險,多次負傷,刻苦鑽研爆破技術,成為革命組織中有名的“炸彈大王”。

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3月29日)午後五時半,廣州起義爆發了。喻培倫胸前挂着滿滿一筐炸彈,率先帶領四川籍的同盟會員攻打總都衙門。他炸開圍牆後,從後廳一直打到前廳。接着,又率隊轉攻督練公署。隊伍剛到蓮塘街口,與增援清兵遭遇,鏖戰三個多小時,死傷戰友多人,他身負重傷,彈盡力竭,為敵所捕。在敵人面前,他拒不吐露組織機密。為避免黨人及家屬受牽連,自稱為湖北王光明,并慷慨激昂陳述革命宗旨:“我頭可殺,學術是殺不了的。革命黨尤其殺不了!”臨刑前,他不斷高呼:“頭可斷,學說不可絕!”“黨人可殺,學理不可滅!”他犧牲後,與同難諸同志共72人葬于廣州黃花崗。

1912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行文指令,以肇造民國元功追贈他為“大将軍”,撫恤親屬,修建專祠。章太炎為之立傳,楊庶堪撰寫《喻大将軍墓表》,喻培棣撰《追贈大将軍喻公培倫年譜》,其家鄉内江為之修建了喻培倫大将軍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