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edit:svetlana valyiskaya/銳景創意
helen briggs
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家貓起源于野貓,在曆史上曾經被馴化過兩次——一次是在近東,另一次則是在埃及。
大約9000年前的近東農民很可能是首次成功馴化野貓的人。幾千年後,貓又一次沿着海上貿易路線從古埃及播散開來。時至今日,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洲都有貓的身影。
科學家認為,野貓為了捕獲受到糧谷誘惑的老鼠而在農場周圍轉悠,是為人貓關系之肇始。
主要研究者eva-maria geigl說:“馴化事件總共發生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近東,後來的一次在埃及。接着貓作為船上固定的一員很快就傳播到古代世界的各個角落。兩隻貓系如今共存于現代貓中。”
從捕鼠能手到寵物
貓并非一直是慵懶的生物,隻知道躺在家中安閑度日。在成為家養動物之前,它們已經在船艙和農場上作為捕鼠能手勤勉工作了數千年。
“要我說是貓選擇了人類作為夥伴,不過這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系。”dr geigl解釋道。她在巴黎的institut jacques monod工作。
bambino
credit:peterpancake/123rf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從來自維京古墓、埃及木乃伊和石器時代遺址的200多隻古代貓遺體中提取了線粒體dna(這是一種沿母系遺傳的dna)。dna證據顯示,貓的馴化始于大約9000年前的近東地區,這裡同時也是農業的發源地。農民們很可能是首次馴化野貓的人,接着有意無意地帶着它們踏上旅途。
第二波貓的馴化發生在古埃及。貓在羅馬時期傳到了歐洲,在維京時代進一步遠播。在維京人的港口甚至可以檢測到埃及貓的dna,表明貓通過海洋貿易路線傳到了北歐。
令人吃驚的是,虎斑貓僅在中世紀出現。dna證據表明,帶來斑駁花紋的基因突變出現在一隻14世紀土耳其西部的貓身上。
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虎斑貓傳到了世界各地,貓因其美麗的外貌而非實用的殺戮技巧備受恩寵。
cornish rex
dr geigl表示:“較之于狗,19世紀裡貓并未經曆太多的育種和篩選。貓從一開始就十分有用,這一點從未改變。”
今天的貓種系繁多,斑紋和毛皮也各具特色。從無毛矮小的巴比諾貓,到卷毛矯捷的康沃爾帝王貓,各個品種的貓充滿了濃濃的異域風情。
本項研究發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
本文譯自 bbc,由譯者 dubulidudu 基于創作共用協定(by-nc)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