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為什麼需要大偵探?|戲說《謀殺啟事》

作者:光束戲劇

人們對于“偵探”這樣的角色總有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狂熱,除了劇情本身帶來的刺激感與神秘感,實際上也寄托着世人對于“公義”的追求。偵探往往除了解決謎團,還承擔起了揭露罪惡,懲惡揚善,使罪犯得以浮出水面被繩之以法的任務。

成為經典甚至時至今日依然創造出了一系列大ip的懸疑小說家中,阿加莎•克裡斯蒂不該被忘記,哪怕是剛入門的偵探小說粉也能夠至少說出她的一部作品。

進場之前我暗自慶幸沒有事先看過原作,使得我能完全以一個“零劇透”的身份和台上的角色一起共喜悲,同驚懼。

我們為什麼需要大偵探?|戲說《謀殺啟事》

一個甯靜的村莊,一段百無聊賴的日常生活,一屋子脾氣各異的住客,一份消磨時間的報紙,一封莫名其妙的啟事,一個跌宕起伏的周末,一段撲朔迷離的謀殺。劇情延續了阿加莎一如既往的反轉、反轉再反轉。從初看誰都像兇手,誰都有嫌疑,到最後的十分鐘,我才隐隐約約有了對于“真正的兇手”的感覺。

這是推理題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無數次以為自己接近真相的時刻,都會有某一個疑點使得你推翻之前的推論,但當所有看似多餘出來的線索重新整合串聯,真相也就即将浮出水面。

我們為什麼需要大偵探?|戲說《謀殺啟事》

演員的台詞和演繹有一種翻譯腔感,我是相當喜歡這種翻譯腔的,是以對于演員的情緒渲染也比較滿意,然而中間插入的一些刻意的黑暗和尖叫盡管達到了“驚吓”的效果卻顯得稍稍有些突兀,當然我想這也一定程度上囿于話劇舞台的空間限制,在懸疑及詭谲的氣氛營造方面,希望能夠大膽突破舞台的束縛。

為了大家的觀劇體驗,我也不好做過多劇透,故事最後闡述的實際上是那個老生常談卻從不過時的問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戲中每一個“為惡”的人似乎都遭受過生活的所謂“不公”,然而這種不公(亦或是挫折),是否能夠成為他們作惡,甚至是被原諒的理由?

以現代法律精神來說,自然不能,為惡就是為惡,縱然是過失也需要負法律責任,但反觀今時今日也依然存在太多遭受了生活的苦難或是不公走上犯罪之路的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也應該讓我們去反思,我們該建構什麼樣的社會,建構什麼樣的人際關系。

我們為什麼需要大偵探?|戲說《謀殺啟事》

人世間的惡猶如滾雪球,雪球越滾越大,來阻止這顆雪球的反作用力也越來越大,從宗教,到道德律,到成文法,再到如今愈發完善的法律體系——而藝術作品中的大偵探們,是我們所期待的,那最強的反作用力之一。

戲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呼喊上帝,上帝離我們如此遙遠,苦難卻如此清晰。

可是上帝不說話,上帝給世界這個鐘上了發條,命運卻在我們自己手中,救贖也在我們自己手中。

我們為什麼需要大偵探?|戲說《謀殺啟事》

光束戲劇 終南

我們是繁擾世事中的文化傳播者,我們每天都在生産精彩圖文和視訊。歡迎訂閱我們,給您的心靈一個溫暖安心的避風港。

我們是“光束戲劇”,感謝您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