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作者:貪吃的駱駝

馬伯庸是當代的著名作家,他最廣為人知的兩部作品,分别是已經拍成電影的《古董局中局》,和拍成了電視劇的《長安十二時辰》,但其實他在這兩部成名作之前,就已經有了《風起隴西》這樣的神作。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前些年,他根據明史中的一句話,又出了一本神作,這本書叫《兩京十五日》,他在這本書裡,主要講的是,明成祖朱棣的孫子,如何擺脫自己叔叔朱高煦的截殺的故事。

那麼朱高煦為什麼要截殺自己的親侄子呢?

原來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本來以他的家庭地位,他不應該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他爹朱棣先是搶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而自己在父親篡奪皇位的戰役中,又立了不少的戰功,而自己的哥哥,也就是朱元璋為朱棣立的世子朱高熾,又是個體胖多病的人,是以朱棣曾暗示他有可能會繼承世子之位。

朱高煦一看他爹的例子在前,自己又有優勢,而且親爹也給了暗示,如果自己不努力,那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于是他就一心想好事。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不過朱棣雖然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為了大局着想(他自己沒按套路出牌,如果他再讓次子替代長子,那麼皇權容易亂套),最終還是沒有改立朱高煦為太子。是以在朱棣匆忙去世之後,朱高熾這個太子就順利繼承了皇位。

如果換成一般人,一看自己已經失了先機,那麼就應該夾着尾巴去做富貴閑人了。但是朱高煦不知道是性格比較執拗,還是他爹朱棣的經曆對他影響太深,他竟然死心不改,在朱高熾坐上龍椅之後,他還想試試看。

朱高熾這個人的真實性格我們不好确定,但是從他在史書中的表現來看,他要麼是個僞裝大師,要麼他就是個心地純良之人。如果換個人,一看自己的弟弟還敢觊觎自己的皇位,可能直接就“血滴子”伺候了,但是人家朱高熾一不打二不罵,而是通過不斷的給好處的方式,來“軟化”自己的弟弟。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不知道是朱高熾的“糖衣炮彈”真的有用,還是朱高熾在位的時間太短(不到一年),總之,在朱高熾還活着的時候,朱高煦雖然沒閑着,但是也沒有折騰出太大的動靜來。但是朱高熾一死,他就開始坐不住了。

不過當年真正促使他動手謀殺侄子的原因,除了他本人的野心之外,這裡面其實還有他爹朱棣和他哥朱高熾的原因。

衆所周知,朱棣在搶了他侄子建文帝的“金飯碗”之後,曾把大明原來的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而朱棣遷都的原因,也并非隻有“天子守國門”這麼簡單。當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後,也曾感覺南京不利于全國統籌,是以也想遷都,他當時立的太子朱标,就是因為外出考察國都選址,才染病去世的。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也就是說,大明從朱元璋開始,就有過遷都的想法,但是一直沒能成行。不過朱棣遷都北京的原因,也并不是隻因為這是“剛需”,這裡面或多多少的,也有一定的“安慰作用”,因為他的皇位得得不正,他為了震懾群臣,還曾大開殺戒,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在南京應該是睡不踏實的。

但是等到他兒子朱高熾當了皇帝之後,就發現北京其實不太适合作為都城。這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北京太靠北了,北方的遊牧部落一個不小心,就能讓皇帝被動“天子守國門”。如果皇帝是朱棣那樣的狠角色,那麼這一條無所謂,因為你不來惹他,他還想禦駕親征打你呢。但是攤上像朱高熾這樣的主子,自然是想找個安逸點的地方當皇帝。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第二,北京離糧食的主産區不近進,離江南的富庶之地太遠,是以糧食等物資的運輸是個麻煩事。衆所周知,古代的運輸條件十分不友善,如果沒有水網加持,那麼物資的運輸費用,可能會占據了物資的絕大部分成本。

第三,大明的建國之地在南京,當時有很多大臣已經把家安在了江南,你讓人家放着江南水鄉不去,反而跑去北方吃沙子,你想人家願不願意。

是以朱高熾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想搬回自己長大的地方——南京。(也有人說,朱高熾之是以想回南京,是因為他本來是在南京長大,而他當時的身體又不大好,适應不了北方的氣候,是以想去暖和點的地方)

明朝一起懸案,叔叔想謀殺侄子,馬伯庸由此寫出了《兩京十五日》

遷都這種事,是國之大事,是以朱高熾特意安排太子朱瞻基親自去,然而朱瞻基還沒有忙活完,那邊朱高熾就不行了,是以朱瞻基得到信以後,趕緊從南京往北京趕。朱高煦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立刻就派人截殺自己的侄子,但是不知道朱瞻基怎麼操作的,竟然逃過了叔叔的這次截殺。

而馬伯庸就根據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推斷”出了當時的實際過程,對于這段懸案感興趣的,不妨去看看他的《兩京十五日》。

解開懸案的謎團 ¥54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