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過深思熟慮,劉秀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馬上給馮異回信:“李轶詭計多端,心思難測,多加謹慎。堅守各自的陣地不可輕舉妄動。”

經過深思熟慮,劉秀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馬上給馮異回信:“李轶詭計多端,心思難測,多加謹慎。堅守各自的陣地不可輕舉妄動。”這封信卻結果了李轶的性命。

經過昆陽之戰,劉秀不斷攻城略地,這時候傳來一個壞消息:哥哥劉縯被更始帝劉玄所殺,李轶就是參與者之一。

此時的劉秀勢單力薄,隻能把悲痛深深埋藏在心底。為了打消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趕回宛城向更始帝謝罪,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失之處。不但沒有為哥哥服喪,也不跟哥哥的部将私下接觸,“飲食言笑如平常”。

劉秀的這番操作反而讓更始帝覺得有些過意不去,更始帝處死劉縯是因為他不服皇威,氣焰太盛,并無大的過失。更始帝見劉秀如此謙恭,便封劉秀為破虜大将軍、武信侯。

封侯之後,劉秀和女神陰麗華成婚,也圓了自己多年的夢想,過上了低調的生活。

可是,劉秀心裡清楚,忍辱負重并非長久之計,如果一直在更始帝手下做事,說不定自己也會步哥哥的後塵。于是劉秀便準備找機會自立門戶,擺脫劉玄的控制。

馮異給劉秀出主意,結交左丞相曹竟和他的兒子尚書曹诩,在曹氏父子的斡旋之下,更始帝派劉秀招撫河北。

河北之行對劉秀來說,簡直就是“打破玉籠飛彩鳳,頓開金鎖走蛟龍”。可是更始帝隻給了劉秀一根棒子——節杖,沒有一兵一卒。

劉秀的河北本兒,裝備全靠爆,兵馬全靠送。河北豪傑紛紛投奔昆陽英雄劉秀,自帶兵馬和糧草,還有美女郭聖通,主角光環照耀四方。刷了一個本,劉秀收獲帶甲百萬、裂土千裡,也有了争奪天下的資本。

與劉玄決裂後,劉秀率兵向長安進軍。而洛陽是通往長安的軍事重地,劉玄派李轶前往鎮守,以阻擋劉秀大軍西進之勢。

馮異就給李轶寫了一封勸降信,李轶看完信後,内心極為沖突。李轶已經意識到劉玄成不了大事,早就有意脫離,但是他曾參與殺害劉秀長兄的行動,故此不敢輕易歸順劉秀,擔心劉秀容不下他。

于是,李轶就給馮異回信,信中說:“今天你我都鎮守着軍事要地,地位舉足輕重。若你我能同心同德,那我還會有什麼顧慮呢?請将我的意思轉達給蕭王(即劉秀),我願意為他盡微薄之力。”

馮異看到這封言辭委婉的信後,很快就明白,李轶這是在暗示自己,讓自己保證他歸順後的生命安全及高官厚祿。

馮異心思缜密,并沒有直接上報劉秀。一邊給李轶回信表示勸勉和安慰,同時出兵攻打洛陽周圍各縣,看李轶是否發兵救援,以試探他是否真的有誠意。而李轶果然信守承諾,不與馮異交戰。

馮異經過一番試探後,見李轶的确言行一緻,這才把事情的經過報告給劉秀,并遞上李轶的信,勸劉秀不計前嫌,接受李轶的歸順。

劉秀和李轶結交比較早,當初他們一起起兵。劉縯、劉秀兄弟因為力量過小,就與綠林軍聯合,當時綠林軍勢力非常大,李轶就抛棄了一同起兵的情誼,開始拼命讨好朱鲔等綠林軍将領。

即便不計較殺兄之仇,但是劉秀認為李轶是個反複無常的人,今天他能背叛劉玄投靠自己,明天他也能背叛自己歸順他人,這種人留着始終是定時炸彈。

但是,如果現在将他拒之門外,和他打起來的話,自己損失也很大,對戰局的發展又十分不利。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劉秀終于想出一條借刀殺人的妙計。他在給馮異的回信中,對是否接受李轶歸順的問題避而不談,而是提醒馮異:“李轶此人詭計多端,心思深沉難測,一般人難以看明白。大家還是各自堅守陣地,防止李轶耍花招。”

然後,劉秀故意洩露李轶打算歸降的消息,并且派人暗中大肆傳播,衆人對此議論紛紛。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不久,這條消息傳到大司馬朱鲔的耳朵裡,他發現李轶有了二心,就派人把李轶暗殺了。

這樣一來,洛陽駐軍群龍無首,軍心渙散,許多人紛紛投靠劉秀,局勢也發生了逆轉。

劉秀一番操作,借敵人之手殺了李轶,既為哥哥報了仇,又避免落下殺害降将的壞名聲。

劉秀這樣做,是報仇的心思多一點兒,還是對李轶不信任多一點兒呢?

經過深思熟慮,劉秀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馬上給馮異回信:“李轶詭計多端,心思難測,多加謹慎。堅守各自的陣地不可輕舉妄動。”
經過深思熟慮,劉秀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馬上給馮異回信:“李轶詭計多端,心思難測,多加謹慎。堅守各自的陣地不可輕舉妄動。”
經過深思熟慮,劉秀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馬上給馮異回信:“李轶詭計多端,心思難測,多加謹慎。堅守各自的陣地不可輕舉妄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