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緒十五年,19歲的光緒皇帝舉行了大婚典禮。一個女子被選入宮中,這個女子後因慈禧太後六旬的萬壽加恩得以晉升,她就是珍妃。作為悲情皇帝,光緒皇帝的一位皇後和兩位妃子都是慈禧太後做主選的,皇後是慈禧太後弟弟的女兒葉赫那拉·靜芬(隆裕皇後),而13歲的珍妃被封為珍嫔,15歲的姐姐封為瑾嫔。
從進宮的那一刻起,貌美的珍妃仿佛就注定了其悲劇結局。從13歲進宮,到25歲被慈禧太後命人投入井中,如今我們難以了解珍妃都經曆了什麼。在《清史稿》等官方史料中,我們發現對珍妃生平的記載,隻有寥寥幾句話,“珍妃, 鑲紅旗, 滿洲, 他他拉氏。生于光緒二年二月初三日,為禮部左侍郎長叙之女。”
愛情、政治、宮廷邪惡、謀殺等等都在這個女人身上有着某種展現,在晚清的曆史裡,珍妃可能微不足道,但她死後人們對她的研究熱度一直不減。尤其是慈禧太後為何要将珍妃殺死,争議不斷,我們可以這樣說,珍妃貌美遭到慈禧太後嫉妒絕不是被殺的最根本原因。
關于珍妃的死因,《清列朝後妃傳稿》裡這樣記載,“妃有寵于帝, 光緒二十六年各國師入京師,帝西狩,妃倉猝不能從,于宮中殉焉。”按照這個說法,珍妃是“自殺”的,這顯然是杜撰的。慈禧太後在世時,宮廷裡關于珍妃死因一直沒有準确的說法。當慈禧太後從西安回宮後,還厚顔無恥地做了一件事,“上年京師之變, 倉猝之中珍妃啟從不及, 即于宮内殉難, 洵屬節烈可嘉, 恩著追贈貴妃位号,以示哀恤。”
慈禧太後之是以将珍妃投井,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感覺到珍妃是最大的威脅,珍妃進宮後,隆裕皇後漸漸失寵,這是慈禧太後不能忍受的,“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後不甚親睦。”受到良好教育的珍妃善解人意,“日侍皇帝左右,與德宗共食飲共玩共樂,對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另外,珍妃還經常對身邊的太監宮女們賞賜,這讓珍妃很受大家的歡迎。
這還不是主要的,徹底惹惱慈禧太後是珍妃曾因賣官一事,慈禧太後曾就此當面訓斥珍妃,結果珍妃則質問:“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後之教也。”慈禧太後耳中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自己“垂簾聽政”,珍妃這句話相當于直接給自己判了死刑。
參考資料:《清列朝後妃傳稿》、《國聞備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