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

(圖)外國人所畫的清朝畫像

美國曆史學家費正清曾說,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擊下,中國近代盛開了進步之花。不過,我們也不難發現,從晚清到民國,中國社會變革的程序其實緩慢而曲折,每一步都無比艱難。原因在于一家獨大的儒家文化,使國人變得十分保守和封閉。即使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中一敗塗地,許多人仍固步自封,抱守殘缺。1902年,發生在湖南邵陽由賀金聲上司的揭貼反教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盲目仇洋、極端排外鬧劇。

賀金聲(1853-1902年),原名尚義,字忠懷,号直方,别号意誠,邵陽東鄉(今邵東)巒山嶺人。雖然自幼攻讀《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但他的科舉之路并不順暢,28歲才考取秀才,其後鄉試屢試不第。随着年齡增長,他放棄了科舉之路,在鄉下私塾任教,但仍潛心研究經世緻用之學。據說他最喜歡讀的書是《孫子兵法》和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欲效法前人,匡時救世。

賀金聲家境殷實,生活方面并無壓力。但作為知識分子,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濟世情懷,總是揮之不去。居鄉期間,賀金聲行俠仗義,熱心公益,獲得了較高聲譽。光緒十六年(1890年),他參與揭發縣令孫彥成貪贓枉法,名震鄉裡。光緒二十年(1894年),新任知縣毛隆卓委任他為邵陽東鄉團總(地方保安團頭目),期間對橫行鄉裡的地主惡霸進行整治,頗受鄉民稱贊。随着賀金聲在當地影響力的提升,他與黑白兩道的人物均有接觸,特别是與秘密結社組織哥老會來往密切。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中國北方地區爆發以“扶清滅洋”為口号的義和團運動,導緻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接着,湖南衡陽也發生反洋教事件。深受經世緻用思想影響的賀金聲,見此機會亦蠢蠢欲動,引起了官府的注意。時任湖南巡撫俞廉三,擔心賀金聲煽動百姓聚衆鬧事,于是采取籠絡政策,将其收編。俞廉三委任賀金聲為巡防營翼字右營管帶,并令其回鄉招募壯丁三千人帶往省城,由提督張慶雲監督操練。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

(圖)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

清末新兵制中,管帶屬于中級軍官,相當于如今各省武警總隊下屬的支隊長。賀金聲從一名地方保安團頭目,擢升為省裡正規部隊的支隊長,簡直是坐上了直升飛機,自然受寵若驚。賀金聲以為自己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十分感激俞廉三的提攜。懷着感恩圖報的信念,賀金聲積極向俞廉三進言獻策,同時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就任管帶一職才兩個多月,他就四次上書俞廉三,提出了“抗議和”、“救京師”、“趕行在”、“救桑梓”、“畫地自守,擁兵自固”等許多建議,甚至請求截留湖南每年所分擔的甲午戰争賠款和上繳朝廷的稅金,用作軍饷。可是,在俞廉三看來,賀金聲的這些建議和主張多屬于異想天開,甚至是妄議朝政。為避免滋生事端,俞廉三隻是以“天時未至”的理由敷衍賀金聲,心底裡卻加強了防範。

光緒二十七年(1900年)春,邵陽境内因旱災鬧饑荒,賀金聲申請回鄉赈災。當時官府已調撥救災糧食兩萬擔,但仍然不夠。賀金聲便向地主豪紳籌捐錢糧,不料遭地主豪紳聯合抵制。敬酒不吃那就讓你吃罰酒,賀金聲一怒之下将為首者捉拿關押,其他人見狀隻好乖乖出錢出糧。雖然是強行攤派,卻深得百姓擁護,賀金聲的威望是以大大提高,人們稱之為“賀青天”、“活(賀)菩薩”。

赈災結束後,賀金聲回歸巡防營當管帶。此時,北方義和團被剿滅,清政府與入侵國簽訂了《辛醜條約》。除了巨額賠款之外,清政府還承諾鎮壓仇洋排外活動,確定外國人的安全。在湖南,衡陽教案亦被鎮壓,并以賠修教堂、賠償損失結案。這樣一來,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更加活躍。賀金聲見此情景義憤填膺,又一次上書俞廉三,提議停止增設教堂,公平處理教案,責令傳教士收斂行為。但是,這種大事,根本不是一個湖南巡撫所能決定的。俞廉三收到賀金聲的建議書後,自然又是置之不理。

如果隻是上書妄議朝廷,俞廉三還能睜隻眼閉隻眼,聽之任之。但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動搖了俞廉三繼續對賀金聲實施籠絡政策的信心。當時,有英國武官來湘通路,省城各軍營都恭謹迎接。惟獨賀金聲公然宣稱:“若來我營,必刃刺之!”英國武官不得不取消了賀金聲軍營之行。此事讓廉三十分惱火,覺得賀金聲像一顆定時炸彈,終将釀成事變,有損于己。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俞廉三免去賀金聲的管帶職務,另外給他安排一個營務處提調的閑職,也就是解除了賀金聲的兵權。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

(圖)外國人所畫的清朝畫像  

當年六月(7月),官場失意的賀金聲借口省親,告假還鄉。賀金聲返鄉後,發現邵陽境内的傳教活動竟然越來越活躍。德國傳教士康滿,已在邵陽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奂的教堂。當地劣紳李元箸,則糾集一幫人,假借衡陽傳教士的名義,在邵陽租民房開設福音堂,并承攬寫狀紙打官司的業務。他們宣稱,需要寫狀紙打官司的人,如果入堂從教,包準打赢官司。一時間吸引了不少人入教。李元箸向他們收取一進制起至一百數十元不等的費用。賀金聲聽說後十分氣憤,揚言嚴懲李元箸,吓得李元箸倉皇逃亡外地。當時邵陽謠言滿天飛。有謠言說傳教士在水中投毒,導緻當地疾病流行。還有謠言說傳教士到處挖眼、割腎、剖胎,殘害中國人。

為打擊傳教活動,賀金聲決定以原團勇舊部為基礎,組建一支反洋教起義軍。八月初十(9月11日),賀金聲在邵陽東鄉佘田橋召開鄉民大會,豎起“大漢滅洋軍”旗幟,宣布“起義”。他自稱元帥,任命同鄉好友粟道生、趙學圭為左、右軍師,喬直臣、趙鐵掌、趙宣、蔣玉龍分别為四路将軍,劉兆鵬為前敵先鋒。為擴大隊伍,又派遣骨幹成員分赴各地招募義兵,并聯絡各鄉團防局和各地哥老會成員響應起義。

起義前夕,賀金聲抓到一名據說是衡陽傳教士派來探聽虛實的探子,名叫朱二。鄉民盛傳此人被洋人收買,經常拐騙兒童。賀金聲于是将朱二關在囚籠裡,押解遊遍邵陽各鄉。遊行過程中,府縣曾派人前來阻止,要求将朱二送官府審訊,但被拒絕。八月十三日(9月14日)遊行完畢後,賀金聲将朱二押往中鄉靈官殿,用火将其活活燒死。

八月十四日(9月15日),賀金聲通告府縣,必須将德國傳教士康滿交出來,像朱二一樣燒死,不然數日後将派人進城搜查。這份通告不僅赤裸裸地威脅官府,而且口氣狂妄。賀金聲還釋出《奉勸各國教士文》和《拿教犯書》,派人四處張貼。《奉勸各國教士文》曆數外國傳教士的罪行,強烈要求各國召回傳教士。《拿教犯書》則号召鄉民捉拿傳教士和教民,每抓獲一名,獎賞五百元。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

八月十八日(9月19日),賀金聲率起義軍進入邵陽城,聲稱捉拿德國傳教士康滿。但府縣事先已派人将康滿護送至省城,賀金聲捉拿傳教士的計劃落空。

由于起義十分草率和倉促,準備工作很不充分。起義軍進城後進行整編,才發現武器、給養嚴重短缺。許多應募而來的鄉民,沒幾天便掃興而去。賀金聲也未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标和統一的行動綱領,起義軍無法形成凝聚力和戰鬥力。

眼看局面難以收拾,八月十九日(9月20日),賀金聲再次上書俞廉三,希望得到支援,并提出招兵三萬的計劃,要求撥饷項器械予以資助。

私自招兵買馬,已涉嫌叛逆之罪,賀金聲此時居然還尋求官府支援,實在很幼稚很天真。就在兩三年前,清朝廷曾經利用義和團去抗擊外國侵略,結果連帝都北京都被八國聯軍攻陷,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匆匆逃命西安,最後不得不乖乖求和,簽訂不平等條約。已經吃過一次大虧,官府怎麼可能重蹈覆轍。何況,賀金聲的實力,根本無法與當年的義和團相提并論。

也許賀金聲一開始并不是真的想起義,隻是虛張聲勢向俞廉三施壓,以求達到反洋教的目的。後來由于局勢失控,賀金聲騎虎難下,隻好硬着頭皮玩真的了。但起義這種遊戲真不是那麼好玩的。

湖南巡撫俞廉三得知賀金聲起義後,決定痛下殺手。八月二十二日(9月23日),俞廉三派候補知縣羅正鈞前往邵陽,會同府縣捉拿賀金聲。在此之前,俞廉三已進行了周密的軍事部署。先是派遣一支官兵,以防邊為名,星夜趕往邵陽。然後調另一支官兵,駐守在湘鄉縣永豐、界嶺等處,作為策應。又令駐紮在衡州的一支官兵,暗中加強戒備。軍隊部署完畢後,俞廉三打算先實施誘捕。如果誘捕失敗,再進行軍事圍剿。

羅正鈞到邵陽後,與寶慶知府潘清、邵陽知縣陳玉麟密商妥當後,共同去見賀金聲。羅正鈞佯稱俞廉三采納了他的建議,特來宣慰,讓他準備與知府潘清一道去省城共商大事。陳玉麟則假稱要在府學設宴歡送。賀金聲信以為真,帶粟道生、趙學圭等人前往府學赴宴,誰知一進去就被事先埋伏在那兒的官差逮捕了。接着,俞廉三派至邵陽的那支官兵入城控制了局勢。

他盲目仇洋、極端排外,發動反洋教起義,卻濫用私刑

八月二十五日(9月26日),賀金聲得知次日将被押送省城,自知必死無疑。當天夜晚,他寫下四封遺書,分别給俞廉三、母親、親友、族人。并自撰挽聯:“視死早如歸,說甚麼力鋸鼎烹,使人寒膽;一身安足惜,隻天下颠連困苦,令我傷心。”第二天,賀金聲被官兵枷鎖解往長沙。據說沿途鄉民紛紛焚香請願,要求寬大處理。俞廉三擔心群情激變,令押送者出邵陽縣境後就地處決。八月二十七日(9月28日),賀金聲被殺害于青樹坪。

一位在鄉民中擁有崇高威望的人物,就這樣以悲劇收場,不能不讓人惋惜。一百多年過去了,當我們再次審視這位鄉村知識分子的人生軌迹時,依然對其盲目仇洋的心理難以了解。

邵陽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賀金聲起義之前,西方傳教士涉足邵陽的傳教活動并不多。賀金聲也從未直接與傳教士打過交道。賀金聲對洋教的了解,僅限于道聽途說。賀金聲上書俞廉三所說的傳教士到處挖眼、割腎、剖胎、投毒,全系查無實據的謠言。賀金聲作為讀書人,應當不難辨識。實際上,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華傳教,大都是以辦醫院、辦學校的方式吸引中國人入教,頗受底層百姓歡迎。各地發生的殺害傳教士案件,幾乎全是保守勢力挑撥離間引發的。既然賀金聲愛護百姓、熱心公益,照理說不應仇洋。是以,賀金聲仇洋,仇得有些莫名其妙。

賀金聲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被灌輸尊經崇古思想,可能是他盲目仇洋的一個重要原因。青少年時代的賀金聲,就極度仇洋。不僅仇恨洋人,而且仇視一切舶來品,連修築鐵路、架設電線都極為反感。當年在嶽麓書院讀書時,看見長沙正在架設電線,用作電杆的木材堆放在湘江邊。一天夜裡,他竟然潛入湘江邊的木材堆放場,放火燒毀了全部木材。為逃避官府追查,他不得不從嶽麓書院辍學。

賀金聲所處的年代,正值洋務運動興起,中國已開始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可賀金聲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同鄉前輩魏源“師夷制夷”思想的影響,始終極度保守。賀金聲起義前的1898年,清朝廷又經曆了戊戌變法。雖然變法失敗,卻進一步激發了有識之士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熱潮,許多年輕人出國留學,學習西方科學與文化。但生活在邵陽鄉下的賀金聲,仍在埋頭研究他的儒家經典和所謂的經世緻用之學。賀金聲的朋友quan,也都是些守舊的頑固派。除了參與起義的粟道生、趙學圭等人外,戊戌變法時奏請殺康有為、梁啟超的頑固派代表人物曾廉,也是他的莫逆之交。

賀金聲發動的反洋教起義,最終沒能傷害到任何傳教士,反倒是濫用私刑燒死了一個名叫朱二的中國人。實際上,朱二并不是傳教士的探子,而是當地一名不務正業的遊民。說他拐騙兒童,亦無證據。燒死朱二,并非朱二罪有應得,而是賀金聲另有所圖。賀金聲是想激起鄉民對傳教士和教民的仇恨,進而發動更多的人參與起義。顯然,這種以欺騙手段發動的起義,毫無正當性可言。

賀金聲的悲劇人生,對當今那些不理智、不成熟、不客觀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吸取的深刻教訓。

*作者:謝志東,魚羊秘史特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