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十五年,19岁的光绪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一个女子被选入宫中,这个女子后因慈禧太后六旬的万寿加恩得以晋升,她就是珍妃。作为悲情皇帝,光绪皇帝的一位皇后和两位妃子都是慈禧太后做主选的,皇后是慈禧太后弟弟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隆裕皇后),而13岁的珍妃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
从进宫的那一刻起,貌美的珍妃仿佛就注定了其悲剧结局。从13岁进宫,到25岁被慈禧太后命人投入井中,如今我们难以了解珍妃都经历了什么。在《清史稿》等官方史料中,我们发现对珍妃生平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珍妃, 镶红旗, 满洲, 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爱情、政治、宫廷邪恶、谋杀等等都在这个女人身上有着某种体现,在晚清的历史里,珍妃可能微不足道,但她死后人们对她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尤其是慈禧太后为何要将珍妃杀死,争议不断,我们可以这样说,珍妃貌美遭到慈禧太后嫉妒绝不是被杀的最根本原因。
关于珍妃的死因,《清列朝后妃传稿》里这样记载,“妃有宠于帝, 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师入京师,帝西狩,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按照这个说法,珍妃是“自杀”的,这显然是杜撰的。慈禧太后在世时,宫廷里关于珍妃死因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当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宫后,还厚颜无耻地做了一件事,“上年京师之变, 仓猝之中珍妃启从不及, 即于宫内殉难, 洵属节烈可嘉, 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示哀恤。”
慈禧太后之所以将珍妃投井,最根本的原因是她感觉到珍妃是最大的威胁,珍妃进宫后,隆裕皇后渐渐失宠,这是慈禧太后不能忍受的,“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受到良好教育的珍妃善解人意,“日侍皇帝左右,与德宗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另外,珍妃还经常对身边的太监宫女们赏赐,这让珍妃很受大家的欢迎。
这还不是主要的,彻底惹恼慈禧太后是珍妃曾因卖官一事,慈禧太后曾就此当面训斥珍妃,结果珍妃则质问:“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慈禧太后耳中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自己“垂帘听政”,珍妃这句话相当于直接给自己判了死刑。
参考资料:《清列朝后妃传稿》、《国闻备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