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這是一顆大豆,這是一段中國曆史,告訴我,這顆大豆和中國曆史有什麼差別?

答案是

沒有差別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我是老k,這是中國大豆之死的第一期,跟随這顆大豆,我們将為你展示這顆大豆的曆史,又或者說中國的百年興衰史。

這是一顆大豆,内含40%蛋白質 20%脂肪,是谷類和薯類的2.5到8倍,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和雞蛋還高兩倍,素有“植物肉”之稱,是中國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我們生活中,從豆腐、豆漿、腐竹到腐乳、醬油、豆鼓,再到炒菜的植物油,都是大豆的産物。

在工業中,大豆是卵磷脂和硬脂酸的主要來源,前者在工業、醫藥、造紙、制革中廣泛使用,後者是礦石浮選劑和肥皂蠟燭的必要物質,大豆加工制成的氧化豆油能夠替代機械潤滑油,大豆與酒精混合可以制造人造橡膠、液體燃料、印刷油墨等等。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甚至大豆榨油後的廢料,也是畜牧業中最優質的蛋白質飼料,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記得吧:“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的,陶淵明種的這個豆,就是大豆,而且那時候陶淵明已經深刻意識到,大豆雜草多這個難題了。

當然,這是後話,中國本土最早的主要農作物有五種:黍 粟 稻 麥 菽,其中黍、粟、稻是東亞文明起源最主要的禾大學作物,現在,這三種主要作物中隻有稻流傳了下來,麥則是在春秋時期出現,對中華文明的形成隻能算是錦上添花。

菽,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大豆,從史前時代就出現在中國東北,到戰國時代就成為和粟并列的重要食物,《墨子》中提到“耕稼樹藝聚菽粟”,《荀子》中則說“工商不耕田而聚菽粟”。也就是說,無論從種植曆史的長度,還是社會價值的廣度,對中華文明來說,大豆的重要性都和稻米不相上下、并駕齊驅。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可以說,大豆的百年興衰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

從戰國時代開始,直到清朝,中國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産國,大豆不像稻米那樣簡單、直覺的呈現在我們生活中,但它的産物不斷浸潤着我們的生活。

我們就不費口舌,直接從中國大豆的變局開始!

甲午戰争,在甲午戰争之前,大豆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貨物,日本和東南亞都是進口國,此時的大豆還沒傳到西方,從1890年到1900年,中國大豆的産量占了全世界87%左右,考慮到這個時代的背景,清政府苟延殘喘,整個中國風雲變幻。

當然,結局就是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失海外,在這個背景下,是東北的大豆出口為中國守住了一絲貨币外流的防線,不過此時的大豆都還停留在東亞的版圖上,沒有出口到其它國家。從北洋艦隊沉沒那天開始,中國的大豆也開始了流亡之旅。

1908年,那個三次垂簾聽政,統治中國長達47年的太後去世了,在她去世的前一天,中國最苦的一個皇帝光緒,離奇暴斃,在慈禧和光緒去世的同一年,日本的三井物産公司将中國大豆運往了歐洲。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1908年,日本的三井物産公司将中國大豆運往了歐洲

當時歐洲正處于榨油用的亞麻籽短缺的時候,中國大豆的到來堪稱雪中送炭,整個歐洲的油商都為中國大豆的優質而驚歎。

回望曆史你會發現,1908年就像是一個曆史的奇點,這一年,舊時代在神州大地破碎分離,這一年,新思潮從遠洋番邦乘風而來,在舊事物和新思想的回旋之中,隐藏在大豆中的中國百年苦難,就此拉開序幕。

1909年,在日本企業的運作下,超過40萬噸中國優質大豆被運往英國,英國的油廠全面使用大豆來壓榨生産,從英國開始,中國大豆在歐洲迅速擴散,并于1910年流傳到美國,在接下來的20年裡,東北大豆的出口迅速增長。

1908年,中國大豆的出口額是100萬噸,到193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540萬噸,翻了五倍。大豆的迅速增長,帶動了整個産業鍊,僅1908年一年,大連就增加了14家油坊,此後幾年裡大連的油商不斷增長,最後鑄就了大連“中國油坊之都”的稱号。

除了對産業的促進,大豆對整個中國曆史走向的嵌合程度,遠超你想象!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1909年到1930年,是東北大豆出口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東北實權人是誰呢?

奉系軍閥 張作霖

是的,正是依靠着大豆的出口,奉系軍成了當時中國的頭等軍閥,他們能屢敗屢戰,靠的就是大豆出口換來的真金白銀。

不過,就像奉系軍的崛起是依靠大豆一樣,奉系的衰落,同樣是因為大豆。1928年,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專列,在行駛途中,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重傷,回到沈陽後不治身亡,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張作霖的死很簡單,因為他要修鐵路,在1925年之前,東北的鐵路都是俄國和日本建設的,1905年的日俄戰争後,日本掌控了整個東北的鐵路,而我們前面說的東北大豆出口,就必須通過鐵路運輸。

奉系軍最重要的财源是大豆,而大豆最重要的運輸路線在日本人手裡,這其中大豆運費,運權的利益配置設定,自然不必多說。

1922年,為了避開日本對大豆運輸的吸血,張作霖決定修建一條鐵路支線奉海鐵路。

1925年,奉海鐵路建設籌備處成立,這是中國第一條用自己的技術和資金建設的鐵路,采用官商合辦模式,官方的股份由奉天财政廳投資,商方的股份則由各大銀行募集,股份轉讓的限制隻有一條:“不能轉讓或抵押給外國人”。這條鐵路打破了日本對東北鐵路運輸的壟斷,經濟價值不可估量。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1928年2月,奉海鐵路建成通車,鐵路通車僅僅四個月過後,張作霖就死在了日本的炸藥之下,張作霖死去的那天,張學良連夜秘密傳回奉天,接過了奉系大權。張學良明白,自己不是日本的對手,為了制衡,他主動把美國拉入了東北亂局之中。

在美國資本的支援下,奉系又修建了三條鐵路幹線,這三條幹線完全替代了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幹線,并且奉天政府公開宣稱,葫蘆島港才是東北的主要港口,以後英美各國隻能到葫蘆島港買中國大豆,這一下激怒了日本。

1931年,美國資本投資的鐵路大半完成,葫蘆島港口也開始裝卸貨物,眼看利益消失,日本再也按捺不住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襲沈陽,也就是九一八事變,事變之後僅一年,東北全境淪陷,民族工業和企業危在旦夕。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到了1937年,日本為了擴大戰争潛力,在僞滿洲國大肆掠奪,糧棉油農産品全面接管,鋼材、機械、工廠都被日本以極低的價格強制收購。到這裡,包括大豆在内的整個東北民族工商業全面崩潰,大豆在中國的故事告一段落了。

但就像我們前面說的,舊時代破碎分離,新思潮乘風而來,當東北的大豆産業消亡時,美國依靠着這顆大豆崛起了!

前面說了,1910年,大豆流傳到了美國,但這隻是大豆油料的用途流傳到美國而已,在這之前,大豆就已經出現在美國了。

1765年,東印度公司的一名水手,将大豆從中國帶到了喬治亞州,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大豆,此後的近兩百年裡,美國一直有大豆種植,不過都是當作奇花異草種植,直到1910年之前,美國農民都認為大豆永遠不會成為經濟作物,大豆在美國的崛起,靠的是一個叫莫爾斯的人。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1929年,就在張作霖去世後的第二年,莫爾斯跟随遠洋航班登上了中國,他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尋找中國大豆。

此後的三年裡,莫爾斯在東北不斷穿梭,采集大豆材料樣本,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外敵入侵,軍閥混戰的年代,沒有人意識到大豆作為一種資源的寶貴性。

就這樣,許多農民沒有任何警惕地就把栽種技術教給了他,莫爾斯在中國花費了三年時間,收集了超過四千多份樣本,這些樣本的資料之詳盡,每份都涉及了大量的種植技術和種子,甚至生長周期都有照片留底。

1931年,莫爾斯登上傳回美國的輪船,那個時候還沒有人知道,整個中國所有有價值的大豆種子和積累了五千年的農業技術,都被他收進了行李箱裡,回到美國的莫爾斯開始大力推行大豆種植,和農民分享從中國帶來的技術。

也正是是以,莫爾斯被稱為“美國大豆之父”!

喜歡老k的作品,麻煩幫忙給老k投票助力一下,感謝了!

為老k投票助力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在莫爾斯的推動下,美國政府看見了大豆的價值。1931年,莫爾斯回國,兩年之後的1933年,美國大豆産量就已經趕上了日本,你感受一下這種推行力度。

1941年,美日開戰,為了截斷美國的糧食進口,日本下令禁止本土和中國東北向美國出售大豆,為了保證大豆的穩定供應,美國政府對農民發放了種植補貼,隻要種植大豆,就可以領取鈔票,除此之外還到處分發宣傳冊給農民。

上面寫着:“記住,種植大豆就是在幫助美國摧毀敵人”!

在經濟收益和國家利益面前,美國農民紛紛拔掉玉米作物,轉産大豆。

到1943年,美國的大豆産量就已經占了全世界的60%,大豆的美國時代正式開啟!

前面的内容中,我們闡述了大豆在中國的衰亡和在美國的崛起,說出來也許你不信,我們今天新中國的建立,同樣與這顆大豆息息相關。

1902年,晚清大臣李鴻藻的兒子李石曾前往法國留學,他發現當時的歐洲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大豆的作用,于是就在河北招了一群豆腐勞工,遠渡重洋到巴黎開豆制品工廠,主要生産豆腐和豆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人的牛奶斷供,隻能用豆腐和豆漿替代,李石曾的豆腐店就這樣撞上時代大潮,成了最賺錢的工廠,有多賺錢呢?

1915年,法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對整個國家工業、基建、醫療領域的總投資是779萬法郎,而1915年,李石曾這個豆腐工廠的年收入是100萬法郎。也就是說,李石曾這個豆腐工廠的年收入,已經接近法國整個國家新投資的七分之一了。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生意擴大了之後,李石曾就開始投身救國事業!

1916年,李石曾在巴黎組建華法教育會

1920年,李石曾和孫中山在裡昂成立裡昂中法大學

是的,一個晚清重臣的兒子,加入了一個革命組織,這個組織革的是以他爸為代表的晚清的命,後來李石曾當上了國民黨的監察委員,号稱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不過老k說這個的重點不在于李石曾,而在于這個工廠。前面說了,李石曾從河北招了一批豆腐勞工前往法國,這批勞工雖然是文盲,但是深知當時中國的危機。

于是,勞工們以這個工廠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留法勤工儉學學校,吸引了一大批當時中國窮苦人民的孩子前往法國留學,這些學生白天上課,晚上參與豆腐工廠的工作換學費,抽空還能去觀望當時法國的革命浪潮。

這些學生中有兩個人,一個叫周恩來,一個叫鄧小平。是的,周恩來和鄧小平,他們都在法國豆腐工廠推過磨盤,鄧小平還下廚炒過豆腐賣,也正是在豆腐工廠的勤工儉學中,他們接受了當時法國的左翼革命思想,為後來中國左翼革命的浪潮添上了重重一筆。

大豆之死1: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大豆為啥關乎中國百年興衰

看到這,你應該就能明白,為什麼老k說這顆大豆的曆史,就是中國的曆史!

清政府的危亡,奉系軍閥興衰,中國技術外流,革命浪潮興起,這些中國曆史上的關鍵節點,大豆,都參與其中。不過就像曆史給我們的警示一樣,重要的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現在發生了什麼!

在下一期,我們将從1994年開始,透視那場中國最危險的糧食大戰,2020年,中國大豆總消費量一億噸,其中超過90%都依賴進口,國内産量對需求的滿足率不到十分之一,進口來源國隻有兩個:巴西、南美,考慮到巴西的政治依附性,事實上我們的進口國就隻有一個:美國。

這就意味着,如果美國哪天對大豆揮起屠刀,那麼我們可能連老幹媽都會斷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