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大概是事實。

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其實也不怎麼值錢,冒充價值不大。
西漢的最後一個皇帝漢平帝在位的最後一年,下過一道诏書,提到這麼一個資料:“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孫及兄弟吳頃、楚元之後,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西漢兩百年間,劉邦兄弟三人的後代,已經在十萬人以上。到東漢末劉備生活的年代,又是将将兩百年過去,這個人數就更加驚人了。
這樣龐大的群體,不可能都給予特權。1971年出土的甘谷漢簡,是東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宗正府卿釋出的維護宗室特權的文書,其中說到:
宗室蕃諸侯:五屬内,居國界,有罪請;五屬外,便以法令治;流客雖五屬内,不得行複除。
大概意思是,五服之内的宗室(和當今皇帝同一個高祖父),可以不必服徭役,有罪該怎麼判處,要請示朝廷;五服之外,有罪就依法審理。而且,享有特權的,僅限于留在封國内的。一旦搬遷到其他地方,那就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東漢皇帝是漢景帝的另一個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是以劉備和漢獻帝的關系,不是出沒出五服的問題,而是早就不知道疏遠到哪裡去了。
宗室還剩下來的好處,就是碰到大喜事皇帝給天下百姓發東西的時候,可以稍微多拿點。
總而言之,劉備是東漢社會裡幾十萬漢室宗親裡普普通通的一個。同時代的人裡,地位也高,德行也好,能力也優秀,和皇帝血緣還相對親近的漢室宗親,有擔任過宗正、幽州牧、大司馬等職務的劉虞,是以袁紹想找個人取代漢獻帝,想到的就是他。另外,血統和劉備同樣疏遠,但家族權力傳承得比較好,是以地位也要高得多的人物:如魯恭王劉餘的後代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齊王劉肥的後代兖州刺史劉岱,揚州刺史劉繇。
論出身,這些人都不是劉備可比的。
但劉備的地位也不是特别卑微。
劉備的祖上,“世仕州郡”,都還是在地方上做官的。朝廷大員、世家大族的視角往下看,覺得平平無奇,但對平民百姓來說,還是要仰望的。
劉備的爺爺劉雄舉孝廉,做過縣令,但父親劉弘死得早,這才導緻了劉備小時候要和媽媽一起編草席打草鞋。
但家族的作用,很快就發揮出來了。
劉備有個同宗叔父劉元起,特别看好劉備,經常資助他。劉元起給自己兒子多少錢,就給劉備多少錢。他老婆受不了,劉元起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劉備被看作了宗族的希望。
從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來,為什麼宗族始終是中國傳統社會最重要的社會組織,為什麼經常有秦皇漢武這樣強勢的皇帝想要摧毀宗族勢力,宗族卻總能死灰複燃。
宗族抗風險的能力,确實比孤立的小家庭強太多了。小家庭失去頂梁柱,有宗族提供資助;小家庭覺得自己的兒子不夠優秀,可以發掘同宗的孩子一樣培養。
一直到讀民國學者的回憶錄,我們還經常可以讀到這樣的故事。
劉邦、劉秀的事業,都很依賴在家鄉建立起來的關系網。劉邦出身不高,不過那正是一個傳統的社會組織被秦始皇摧毀,草莽英雄風雲際會的時代;劉秀打天下的時候,出身卑微的人機會就很少了,而且劉秀家本來就是南陽豪強。前面也有回答提到過。
劉備生活的這個時代,比兩漢之際更講究門閥宗族的勢力,劉備出身的社會層級,比他祖宗劉邦好點但是有限。跟劉秀家就完全不能比了。
劉備的成就實際上是最不可思議的。
你說劉備不行吧,他是漢室宗親,雖然是前漢的。而且他的老師是盧植,這是漢末的經學大師,換言之,劉備是有正經文憑的。而且劉備的同學裡也有公孫瓒這種遼東豪族。
但是你看劉備的對手是誰。
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仲姓,早年就是士族領袖。
袁公路,四世三公,天下仲姓,袁家嫡子。
曹孟德,他爺爺是大長秋,他爹是太尉,他自家是谯郡大族。
孫堅,江東悍匪,烏程侯。
孔融,孔子後人,漢末幾大吹逼高手之一。
就算是他的同學公孫瓒,那也是遼西公孫家,而且人家老丈人是太守。
劉備了,織席販履,跟一個賣豬婆的以及一個殺人犯混一起。
這怎麼看怎麼不像龍傲天人設吧。
但人家愣是一步一步紹興漢祚。最後承漢祚于西南。
硬生生把死挺了的大漢又給續上了。雖然這個大漢隻有一部分。且長期被蔑稱為蜀。
但人家從始至終都是漢宜城亭侯→漢漢中王→漢天子→嗝屁了的漢天子·列祖昭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