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個人物介紹, 荀子,名況,字卿,出生于公元前313年,山西人。
荀況是繼孔丘、孟轲之後,儒家出現的第三位大師。衆所周知,孔孟講的是仁義夫妻,可荀況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他不想愛,而是他不能愛,或者說,他根本不懂愛。
荀況生在亂世,長大後流浪于各個國家,一生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他從未見過世間的美好,品嘗過愛情的滋味,觸目所及卻是你争我奪,爾虞我詐,血與火的拼殺,是老百姓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痛苦。
so,where is love?

where is love?
人世間為何沒有愛?荀況在凄雨冷風中,緊鎖眉頭,苦苦思考這個問題。要知道,就在二十年前,在一山之隔的齊國,山東人孟轲,在那信誓旦旦地向世人宣布:“人之初,性本善!” 就連他媽搬過三次家的故事,也随着孟轲的大名,傳遍了齊魯大地,成為母慈子孝的典範,後來更是被寫進了教科書裡。(三字經,首句)
西方有個哲人說過,幸福是比較出來的。孟轲的幸福,更是襯托出荀況的落寞與痛苦,他對着蒼茫大地,發出一聲怒吼::“我擦,天生的呀!” (人之初,性本惡!)
我的天啊!
那麼他說的有道理嗎?
您沒說,還真有,這和人類的本性有關,畢竟,人類隻是進階動物,雖然有進階的字首,還是動物。
舉個例子:
兩小孩剛生下來,知道把奶瓶讓給對方嗎?知道不穿衣服會害羞嗎?知道要同情先天性唇裂的小朋友嗎?
您說呢?
是以荀老師認為人生來不但沒有什麼謙讓之心,同情之心,害羞之心,反而具備了貪念,不知廉恥等等這些惡的玩意,這些惡才是人的本性。
在青少年兒童沒有形成正确的三觀之前,刺激、好玩、虛榮、這些人類與生俱來的追求的東西,如同身體對高熱量食物的喜好,是寫入了我們的基因裡,占據了大腦的主導地位,隻有等年紀慢慢長大,接觸到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三觀。
用西方耶稣的觀點,每一個來到世間的人,身上都帶着原罪。
惡魔在身邊
作為成年人,對此其實不必大驚小怪。放眼曆史,曾經出現過的案例比比皆是。
六七十年代,全國山河一片紅,口号叫的最響,動手起來最黑,甚至動不動要人命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
八九十年代,紅白遊戲機、街機一經引入中國,立刻在未成年人群中流行,為此逃課的、打架的、盜竊的,神州大地,處處可見。
剛進入新世紀,網絡興起,最先引起興趣的又是青少年,逃課到網吧通宵的,和網友見面的,因為罵戰打架的,數不勝數。至于上網引起中老人群的興趣,起碼是十年之後的事。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碎片化盛行,又是我熊孩子一馬當先,打王者榮耀打出人命的,用直播裸奔約炮的,啧啧啧,觸目驚心呀!如果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總結,那就是::“每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随着大吵大鬧。”
那怎麼對付熊孩子呢?總不能看着他們從熊孩子,一路變成熊爸熊媽熊爺爺熊奶奶吧,那不成熊一家?
荀老師有辦法的!
人性惡歸惡,還不至于人人以後都會變成十惡不赦的大壞蛋,荀老師同樣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好人,這個成為好人的方法不是發揚自己本性,而是來自後天的教育,用後天的教育,來改造消除先天的惡念。
一句話,要想富,少玩手機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