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大儒荀況

編輯;春山

一代大儒荀況

荀況,尊稱荀子,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一代大儒荀況

《荀子・禮論》中說“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衣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意思是說,禮有三種本元,天地是生命的本元,先祖是族類的本元,君長是政治的本元。沒有天地,就沒有萬物的生命,沒有祖先就沒有族類和國家,沒有君長,就沒有政治和安定。是以,禮義在上方事奉天,在下方事奉地,尊敬先祖,而隆重君長。然而,荀子在這裡卻忽視了另外一種本元,即老師是知識的本元,沒有知識。社會就不能得到教化和提升,是以,古時人家供奉着“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可見老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之顯要。

一代大儒荀況

《荀子・勸學》中說“學習,從哪兒開始呢,到哪兒終結呢,答曰,依其順序來說,就是從《尚書》開始,到讀《禮經》終結,依其意義來說,就是從成為學士開始,到成為聖人終結。又說“誠心積累,功夫持久,就鑽得進去,必須學到至死,這才算是盡頭。” 荀子對儒學經典的傳授居功甚偉。漢代儒學,不僅“禮學”出自荀學,“詩經學”乃至于“春秋學”都與荀學有關。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論》認為“荀卿之學,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諸經”,并對荀子的“傳經”作了詳細考證,為經學史研究的學者所基本同意。

一代大儒荀況

當代大儒徐複觀也曾高度評價荀子在經學史上的地位。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史記》記載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荀子的“帝王之術”,通過李斯後來的實踐,展現出來。北宋蘇轼在《荀卿論》中說:“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荀子是第一個使用賦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荀況不愧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教育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代大儒荀況
一代大儒荀況
一代大儒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