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典電視劇《雍正王朝》之中,八王議政可謂是全劇的高潮之一,老八一黨對内是勾結了已經失寵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了京城九門,對外是勾結了四位旗主王爺,又以暗線皇長子弘時聯合旗主王爺的軍隊,暫時控制了京城外的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進而逼宮雍正帝,要實施八王議政,如果不是關鍵時刻皇五子弘晝告訴了老十三,老十三再力挽狂瀾,解了雍正帝的圍的話,那麼他真是危險至極,甚至有可能被架空。
這段劇情可謂是相當精彩,衆多老戲骨将其演繹的是相當真實,使得觀衆觀看之下都有一種緊迫感,甚至很多人觀衆以為這就是真實曆史,宋安之就經常遇到有一些網友在正史文章下評論老八有多麼實力強大,說道八王議政如何如何。
那麼曆史上,到底有沒有八王議論呢,當時雍正帝有沒有兵權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首先曆史上雍正帝登基以後,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八王議政,老八也不是雍正帝繼位以後的最大反派,并沒有與雍正帝明争暗鬥多年,在雍正帝登基以後就一直被打壓,到了雍正四年徹底被雍正帝收拾,是被革爵圈禁,還被賜名“阿其那”,并且同年在禁所中死去。
說實話,雍正帝收拾老八,比收拾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兩個功臣還要簡單,老八一黨别說沒有“八王議政”逼宮雍正帝,甚至在雍正年間,都沒有掀起過什麼風浪,根本就不是雍正帝當時改革的最大阻力。
至于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于《雍正王朝》電視劇中老八一黨遍布朝野,并且在軍隊中也可以插上手,在曆史上老八早在康熙晚期就被打壓得起不來了,因為支援他的王公大臣太多太多了,很明顯已經是讓康熙帝感覺到了很大威脅,是以說老八是“黨羽甚惡,陰險已極,即朕亦畏之”。
害怕被架空的康熙帝對于老八是不遺餘力的打壓,是以老八一黨根本沒有什麼兵權,更沒有電視劇中那麼大能量。
等到雍正帝繼位,雖然一開始就委任老八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寵,并且升其為廉親王,但隻是權宜之計,畢竟剛剛繼位,根基不穩。
這點老八看得很明白,是以當時身邊人恭喜老八之時,老八并沒有高興,反而憂心忡忡的說道:“何喜之有?我頭不知落于何日”。
自此雍正帝就開始對老八各種找茬,比如老八接到的首項任務是營造先帝康熙山陵的工程監督,雍正帝這個人是出了名的勤儉,老八為了迎合他的心思,自然是盡可能的壓縮工程預算,不大興土木不鋪張浪費,像營建山陵需要紅土,一般是要從北京運來,老八為了節約,直接就地取材,雍正帝知道以後,是大怒說道老八是偷工減料,要讓他背負不孝的惡名。
可以說自繼位起,雍正帝就不時敲打老八,之是以沒有徹底收拾老八,是因為對内他剛剛登基,還沒有徹底坐穩皇位,對外還要對西北用兵。
是以等到雍正帝徹底坐穩皇位,并且暫時解決西北之患以後,自然就有了雍正四年徹底收拾老八的事情。
在這裡再說一下,雍正帝繼位以後,并非是舉步艱難,像大家認為的最大反派老八,還有最大反派勢力八爺黨,在雍正年間根本不值一提,而且雍正帝還是個集權高手,像設立的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直接聽命于皇帝,使得皇權進一步加強,是以有人稱雍正為真正的獨裁皇帝。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