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老爺子于我而言是一個時代,我無法想象一個時代的離去,因為我一定會十分悲痛。從小看吉蔔力動畫長大的我,被裡面的人物觸動,和朋友有着一樣喜歡的《千裡千尋》,我對朋友解析為:不要忘記自己,不忘初心。《哈爾的移動城堡》也是我看了很多遍的動畫,我真的很喜歡,大概是因為浪漫吧。(《懸崖上的金魚姬》我并不喜歡單純的截取波妞和宗介的片段的前段時間的大火,那讓我覺得不尊重,因為我喜歡這部動畫……)

我們這代人許多人的童年都離不開宮崎駿的動畫,在昨天回家鄉的沿途,我竟然沒有暈車,于是我看着窗外的家鄉純樸的人們的臉龐,感受他們的熱情,在親戚家的吊在滿是龍眼花上的樹上的吊網上感受着微風(風搖晃,花就落在我臉上身上),睡着了。當我睡醒看着身上的花,就想起那些動畫,真的很治愈啊,很舒服(同時也喜歡久石讓和坂本龍一呢)。
有時間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幽靈公主》。這部作品承載了宮崎駿一些厚重深刻的思想,探讨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沖突,以及工業文明沖擊下,即便試圖以人力複原也無法真正回歸的時代。雖然沒得出沖突的具體解法,但有了那句竭盡全力的“活下去”。
小時候坐在自行車後座,望着遮天蔽日的巨大法桐、民國建築的圍牆、高高低低的現代建築、綿延不絕的電纜向後流淌,經常幻想自己化身野獸,舒展四肢飛奔于牆頭、屋頂。車行至十字路口停下,幻想中的野獸綻出羽翼騰空飛去。
我對我所在的城市也有很深的感情,是以後來一些路段因為修地鐵而被砍掉法桐時,我感覺仿佛無處可歸,城市跟時代往前跑,原先的已經回不去了。往昔與故鄉縮在大腦、相機與記錄本的稿件裡。當年上學時白亮的光或放學時金黃的光透過樹冠碎成一路斑駁,視線與道路交彙的盡頭是法桐籠出的綠意,這些景象若被回憶,一不小心就帶上宮崎駿動畫般的氣質。
之前去東京的時候去到了吉蔔力的博物館,那裡面也是宮崎駿老先生設計的,裡面有者許許多多他筆下動畫的影子,龍貓,天空之城,風之谷,千與千尋。穿行在那座博物館就仿佛是穿行在那個奇妙的世界裡,我真的有一種深深的感動,整個觀賞從一部吉蔔力制作的動畫短片開始,一直到最後屋頂,夕陽落日下千與千尋中巨大的機器人結束,仿佛穿越了陪我度過整個童年的宮崎駿動畫,離别時是真的不舍。要是有機會,十年後我還想回到那裡,因為我覺得,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這位熱愛和平熱愛天空的偉大藝術家的作品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