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小兒推拿網」舉手之勞治眨巴眼小兒異常瞬目症的臨床思路與治療

作者:中醫觀察

【定義】指眼睛不自主地頻繁開合運動,又稱眨巴眼。每分鐘眨眼在20次以上即為本病。

【病位】眼、肝、脾、大腦。

【病勢】動有餘、靜不足。

【病性】有虛有實。

【病因】急躁動怒,營血暗耗

【病機】肝旺風動、目胞失控

【理論依據】

一、中醫

1.眨在眼,病在眼

本病頻繁眨眼,就應該從眼睛找問題。正常眼睛眨眼有度,現在眨眼太多,就不正常了,而且是眼睛的不正常。癢了?幹澀了?灼痛了?異物侵入了?這些都是容易想到的!其中,癢以揉為主,幹澀以眨眼為主,灼痛以紅腫為主,異物以刺痛為主。于是,眼睛的幹澀成了人們關注最多的問題,因為眨眼本身有利于淚液分布,能濕潤眼球。這種思路要求認真檢查眼睛,要求局部重點處置眼睛,要求刺激淚液分泌。

2.五輪之中,眨眼最關乎脾

中醫将一個眼球按五行分類。瞳孔屬于腎,黑睛屬于肝,白睛屬于肺,脈絡屬于心,眼胞屬于肌肉,肌肉為脾所主。眨在眼,是上下眼胞(肌肉)的頻繁運動。于是,推導眨眼乃脾虛成為可能。結合眼睛局部幹澀為失去濡潤,那可是氣血的功能。而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氣不足,氣血不充,目失所養,血虛風起,才頻繁眨眼。

從動靜角度考慮,眨眼是動有餘,靜不足。脾還主靜。脾虛了,不能靜,就動有餘了。看來無論如何眨眼都與脾脫不了幹系。

這種理念要求治在脾,要求益其氣,養其血。

3.肝開竅于目

雖然有五輪學說,但總領眼球的卻是肝。《内經》“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還是五行學說,将五官中的眼睛劃歸肝所主。

肝藏血,又開竅于目,肝還主升。這三點成為了眨巴眼最直接的原因。

脾虛血少-血庫虧空-肝氣不升-目失所養-眼幹澀-眨巴眼,思路多麼清晰!

在動靜之中,肝主動。眨得太頻繁,動得太多,顯系肝旺。與脾虛靜少相關聯,就會生出“肝旺脾虛”來(理論上肝旺脾虛,不應該脾虛肝旺)。

自然界氣候中,“風”是遊走動蕩的。眨眼太過,風之盛也。風也是肝所主,這是“肝旺風動”病機的主要支撐。

4.目系系于腦

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兩目即腦汁所生,兩目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于腦。瞳人白色是腦汁下注,名曰腦汁入目。”原來,眼睛所視,成象于腦,眼睛調節的本質在腦而與肝、脾等無關。

“眼睛-腦髓學說”要求眨巴眼從大腦思考。頻繁眨眼,應該責之“腦失控”和“目系急”。其中目系為腦與眼球之間的聯系通路,它拘急,必然不斷牽動,才頻繁眨眼的。

二、西醫

1.眨眼的生理

眼睛最“嬌氣”“眼睛不揉沙子”意指其容不下任何異物。眨眼時,眼淚能洗掉眼球表面的細微灰塵,保持眼部的清潔、濕潤。眨眼是眼睛自我休息的重要方式。

瞬目為眼睑的一種極短暫和不由自主的開合狀态,持續時間約0.3~0.4秒,間隔時間一般為3~4秒。瞬目有助于淚液分泌,潤濕眼球表面,保護眼角膜、避免損傷、防止異物等。當風沙或飛蟲接近眼睛的時候,眼皮會自然眨動,這就擋住了沙粒和蟲子。如果長期不眨眼,眼球上的淚膜會很快蒸發,眼睛會出現幹澀不舒、刺痛、流淚。反射性瞬目是外界刺激下人體的本能的反應,眨眼受大腦皮層控制,其傳入通路是三叉神經,傳出通路是面神經。眼睑有兩種肌肉,一種為眼輪匝肌,形狀似車輪,環繞眼睛,它收縮時眼睑就閉合;另一種為提上睑肌,它收縮時眼睛就睜開。這兩組肌肉協調地收縮、放松,眼睛睜開、閉合自如。

2.異常瞬目機理

兒童頻繁眨眼,每分鐘達20次以上,不伴有面肌痙攣和其他全身症狀,具有相對獨立的臨床症狀,無神經系統疾病,稱為兒童多瞬症或兒童異常瞬目症。若合并眼部器質性病變或神經系統疾病者稱為兒童瞬目綜合征,該為小兒眼科常見病和多發病。與兒童抽動症的機理相類似。

可見,兒童頻繁瞬目的發病原因有眼部屈光不正、眼表及眼附屬器疾患、不良生活及用眼習慣、鉛污染、抽動障礙等全身疾患及心理因素。我們可認為大多數兒童的頻繁瞬目首先由眼部疾患引起,神經、心理因素異常是加重或使其反複發生的重要原因。

【治療】

一、原理

抑木(肝)扶土(脾),養血揉筋為本病的基本治法。

配合眼睛局部操作和調節目系的方法。

二、治法

1.中藥:胡黃連、夏枯草、木賊、菊花(抑木)、白術、茯苓、葛根(扶土)、當歸(養血)、白芍、甘草(緩急柔筋)。

2.小兒推拿:心肝同清、搗小天心、清天河水、掐揉二人上馬(平肝鎮靜)、按揉照海、申脈(調節開合)、補脾經(益脾氣)。眼睛局部操作:頭面四大手法,雙點門,點睛明、承泣、四白、攢竹穴,按揉目上眶、熨眼、掃散法(局部活血、緩急)。

【調護】

1.積極治療眼病,糾正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注意眼手衛生,并适當進行心理疏導。

2.糾正兒童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适當增加b2、b12、鋅、鐵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多吃綠葉青菜。

【支撐材料】

1.病因病機

《靈樞·大惑論》“五藏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

《銀海精微》“淚乃肝之液。”

《諸病源候論》“目,肝之外候也。”

《素問·金匮真言論》“東方青色,人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

《審視瑤函》“目劄者,肝有風也。風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而不能任,故目連劄也。”

《小兒藥證直決》又名眼睫連劄,指兩眼頻繁眨動,為肝風上乘所緻。

《蘭室秘藏·眼耳鼻門》“夫五髒六腑之精氣,皆禀受于脾,上貫于目。脾有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髒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

2.治療方法

《幼幼新書》“目連劄不搐,得心熱則搐。治肝瀉清丸,治心導赤散主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