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貴老家在福建,到台灣高雄後,辦起了養鴨場。他雖然是個養鴨子的,卻非常喜歡結交江湖上的朋友,隻要朋友一到他家,他總得宰隻鴨子招待客人。時間一久,朋友們就給他取了個外号“鴨母王”。

朱一貴一直跟大家說,他的老祖宗是朱元璋,是以他不但要當“鴨母王”,還要奪回老朱家的江山。
恰好這時,台灣知府的公子因為老百姓砍了幾根山上的竹子就大開殺戒,讓幾百個人掉了腦袋。這件事引起了人民的極大憤慨。朱一貴一看,覺得造反的時機到了,于是就舉辦了開頭的造反宴會。1683年,施琅擊敗台灣鄭氏政權,台灣回到大清的懷抱。也是從1683年起,中俄在邊境發生數次戰争,中方大勝,于1689年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邊界,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以平等身份與外國簽訂條約。1691年,外蒙古并入中國版圖。自1690年,康熙曾先後三次親征準噶爾部,新疆、青海等地并入中國。1720年,西藏并入中國版圖。
朱一貴等人發動造反後,才發現平時作威作福的老爺一個個都跟紙糊的似的。不到十天,台灣就全部被農民兄弟拿下。朱一貴也成了“大明中興王”。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兄弟杜君英幹起了強盜的勾當。杜君英這哥們,見仗打得很順,就有點飄飄然,心想,該是快活一把的時候了。于是,他派出他的馬仔,去搶了七個漂亮的鄉下姑娘。
聽到這個事,朱一貴馬上來到杜君英的營地。剛開始,老朱還很客氣,他語氣緩和地說:“兄弟,把那七個丫頭放了吧!咱們這才剛起步,這種事做不得。你說呢?”可欲火正旺的小杜,哪裡還聽得進老朱的話?他嚷嚷着說:“不就是幾個女人嘛!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我不放!”老朱一聽這話,火氣就騰騰地往上冒,他大聲地說:“你這麼幹,與強盜有什麼差別?如果你不放了那幾個丫頭,就别怪我老朱不客氣。”說完,他就氣哼哼地走了。
但杜君英根本沒把老朱的生氣當回事,繼續把人家姑娘留在身邊快活。朱一貴忍無可忍,最後派兵收拾了杜君英一頓。但這樣一來,他自己的實力也大大減弱。被朱一貴打敗後,杜君英帶着幾萬人的部隊去了台灣南方。後來,他還投降了清政府。
看到起義隊伍内部發生了分裂,朝廷馬上派了大隊人馬攻打朱一貴。朱一貴的農民部隊在國家正規部隊的一再打擊下,是一敗再敗。朱一貴也由于叛徒的出賣,最終被清兵抓住。
成為階下囚後,有個官員就問朱一貴:“你個臭養鴨子的,為什麼要造中央的反?”朱一貴憤怒地反駁說:“我是老朱家的後代,恢複我祖宗的基業那能叫造反嗎?哪像你們這些狗官,作為一個漢人,卻甘心當清政府的走狗?你們才是真正的叛徒。”那名官員被朱一貴罵中了要害,惱羞成怒,吩咐手下打斷了朱一貴一條腿。
最後,朱一貴被押到北京千刀萬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