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斑魚,又稱赤鮨(yì)、格仔魚,硬骨魚綱鲈形目鮨科石斑魚屬。體長可達40厘米,體重2千克。廣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區,栖息在4-160米深水域的岩礁或珊瑚礁。在中國的南海和台灣海域也有分布。通常會組成10-15隻的小群體生活。為肉食性魚類,性情兇猛,以小魚及甲殼類動物等為食。

體側扁,頭中大;口大,稍斜裂,上下颌前端具小齒,兩側齒細尖;眼大而凸出。體呈紅橙色,體側具多條顔色為白橙色的寬橫帶。頭部紅褐色,具有多條雜亂的白斑。體被細小栉鱗。背鳍硬棘部的尖端呈黑色;胸鳍圓形微帶黃色,且長過腹鳍;尾鳍截形,具有淡黃色的末端。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
石斑魚屬,是鲈形目鲈亞目鮨科石斑魚亞科的一屬。該屬有60餘種分類,它們的顔色和大小,因種類不同而差異甚大。多栖息于岩礁底質海區,一般不結成大群,常年均可捕到。其肉質佳美,營養價值高,為名貴的經濟魚類。石斑魚雌雄同體,雌性先成熟,有性轉變現象,先雌後雄:即同一隻魚的一生中,低齡時期為雌性,随年齡增長逐漸轉為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