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脅藍尾鸲,中國鸲鹟科鳥類,分享大家欣賞

作者:中國鳥類統計攝影師

紅脅藍尾鸲(學名:tarsiger cyanurus)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雄鳥上體從頭頂至尾上覆羽包括兩翅内側覆羽表面概灰藍色,頭頂兩側、翅上小覆羽和尾上覆羽特别鮮亮呈輝藍色。尾主要為黑褐色,中央一對尾羽具藍色羽緣,外側尾羽僅外翈羽緣稍沾藍色,愈向外側藍色愈淡。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輝藍色,其餘覆羽暗褐色,羽緣沾灰藍色。飛羽暗褐色或黑褐色,最内側二、三枚飛羽外翈沾藍色,其餘飛羽具暗棕或淡黃褐色狹緣。眉紋白色沾棕,自前額向後延伸至眼上方的前部轉為藍色,眼先、頰黑色,耳羽暗灰褐色或黑褐色、雜以淡褐色斑紋。下體颏、喉、胸棕白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胸側灰藍色,兩脅橙紅色或橙棕色。 雌鳥上體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藍色,尾黑褐色外表亦沾灰藍色。前額、眼先、眼周淡棕色或棕白色,其餘頭側橄榄褐色,耳羽雜有棕白色羽緣。下體和雄鳥相似,但胸沾橄榄褐色,胸側無灰藍色,其餘似雄鳥。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腳淡紅褐色或淡紫褐色。

中國大陸的青海、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紅脅藍尾鸲,中國鸲鹟科鳥類,分享大家欣賞
紅脅藍尾鸲,中國鸲鹟科鳥類,分享大家欣賞
紅脅藍尾鸲,中國鸲鹟科鳥類,分享大家欣賞

繁殖期間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針葉林、嶽桦林、針闊葉混交林和山上部林緣疏林灌叢地帶,尤以潮濕的冷杉、嶽桦林下較常見。遷徙季節和冬季亦見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林,林緣疏林、道旁和溪邊疏林灌叢中,有時甚至出現于果園和村寨附近的疏林、灌叢和草坡。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成3-5隻的小群,尤其是秋季。主要為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奔跑或在灌木低枝間跳躍,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間雄鳥站在枝頭鳴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叢間活動和覓食。停歇時常上下擺尾。 紅脅藍尾鸲在中國繁殖,也在中國越冬,既是夏候鳥,也是冬候鳥。

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但以雌鳥為主,雄鳥仍不時在巢區内樹叢間鳴唱,偶爾參與營巢活動。每個巢營築時間需7-10天。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藓構成,内面有時墊有獸毛和松針。巢的大小為外徑13.5-15.0cm,内徑7.0-7.5cm,深3-4cm。巢築好後即開始産卵,亦有的要休息幾天才産卵。1年繁殖1窩,1天産1枚卵,有的間隔1天才産第二枚卵。每窩産卵通常4-7枚,多為5-6枚。卵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