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鹟(學名:Muscicapa striata):體重14-19克,體長14-17厘米。斑鹟雌雄羽色相似。下體灰褐色。前額、頭頂和枕具黑褐色中央條紋,有的在背部還模糊可見。腰和尾上覆羽較黃褐。尾褐色,羽緣淡棕色。兩翅褐色,翅上覆羽和飛羽具淡皮黃色或白色羽緣,其中初級飛羽淡色羽緣較窄,次級飛羽和翅上覆羽淡色羽緣較寬。眼先淡灰白色,眼圈皮黃白色,耳覆羽淡褐色,頭側和頸側灰色具不明顯的褐色條紋。下體白色有時兩脅綴有皮黃色,胸和兩脅具褐色條紋,翅下覆羽和腋羽乳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肉色,腳黑色。

中國分布 新疆,内蒙等地
主要栖息于林緣疏林、灌叢和人工林等較為開闊的小林内,也常出現在人類附近的果園、庭院和地邊灌叢與樹上及有灌木生長的無樹荒坡和半荒漠地帶。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每年4月遷來中國新疆繁殖,9-10月遷走。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性安靜而馴善,不甚怕人。常呈垂直站立姿勢停息于水準枝或電杆上,尾不時的上下擺動,若有昆蟲飛過,立即飛去捕捉,然後又買回原來栖木上,也繁殖地飛到地上捕食。主要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的幼蟲為食,也吃蝗蟲、甲蟲、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性食物。
繁殖期5-7月。到達繁殖地後不久立刻開始營巢,通常營巢于樹木水準枝與主幹之間的枝杈上、裂開的樹皮縫隙間和淺的樹洞中,距地高多在1-6米,大多在1-2米,也有在灌叢和地上石隙間營巢的,特别是在無林地區。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藓、細枝、枯草莖、草葉等材料構成,内墊有細根和獸毛,有的巢外還網有苔藓和蛛網,僞裝得和樹幹顔色一樣。巢的大小外徑8-10厘米,内徑6-7厘米,高4-5厘米,深-2-3厘米。營巢由雌雄鳥共同承擔,每個巢5-6天即可築好。巢築好後即開始産卵,每窩産卵通常4-5枚,偶爾也有少至3枚多至6枚的。卵海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