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矶鸫 拉丁學名 monticola rufiventris 體大(24厘米)而雄雌異色的矶鸫。繁殖期雄鳥臉具黑色臉斑。上體藍,尾、喉及下體餘部鮮豔栗色。與紅腹的藍矶鸫亞種的差別在具黑色臉罩及額部為亮麗藍色而帶光澤。但頭形似鸫且頸及肩部少閃光藍色。雌鳥褐色,上體具近黑色的扇貝形斑紋,下體滿布深褐及皮黃色扇貝形斑紋。與其他雌性矶鸫的差別在深色耳羽後具偏白的皮黃色月牙形斑,皮黃色的眼圈較寬。幼鳥具赭黃色點斑及褐色的扇貝形斑紋,

中國釋出 西藏南部及東南部、四川、湖北西部、福建、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等地的中海拔地帶。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尤以陡峻的懸崖和溪流深谷沿岸的森林地帶較常見秋冬季多下到海拔2000m以下至海拔1000m左右的疏林和林緣地帶活動,有時甚至進入到村寨附近的果園和房前屋後的樹上。
母鳥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見內建小群。多停在喬木頂枝上,尾上下來回擺動,偶爾也将尾呈扇形散開。主要在地上覓食,也在空中捕食。繁殖期間常站在高樹頂端長時的鳴叫。主要以甲蟲、金龜子、蝗蟲、蚱蜢、毛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蝸牛、軟體動物、蜥蜴、蛙、水生昆蟲和小魚等其他動物。繁殖期5~7月,營巢于懸崖或岩石縫隙中,巢結構粗糙,主要由枯草、樹枝等材料構成,每窩産卵3-4枚,雌鳥負責孵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