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鹟(学名:Muscicapa striata):体重14-19克,体长14-17厘米。斑鹟雌雄羽色相似。下体灰褐色。前额、头顶和枕具黑褐色中央条纹,有的在背部还模糊可见。腰和尾上覆羽较黄褐。尾褐色,羽缘淡棕色。两翅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具淡皮黄色或白色羽缘,其中初级飞羽淡色羽缘较窄,次级飞羽和翅上覆羽淡色羽缘较宽。眼先淡灰白色,眼圈皮黄白色,耳覆羽淡褐色,头侧和颈侧灰色具不明显的褐色条纹。下体白色有时两胁缀有皮黄色,胸和两胁具褐色条纹,翅下覆羽和腋羽乳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肉色,脚黑色。

中国分布 新疆,内蒙等地
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灌丛和人工林等较为开阔的小林内,也常出现在人类附近的果园、庭院和地边灌丛与树上及有灌木生长的无树荒坡和半荒漠地带。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4月迁来中国新疆繁殖,9-10月迁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性安静而驯善,不甚怕人。常呈垂直站立姿势停息于水平枝或电杆上,尾不时的上下摆动,若有昆虫飞过,立即飞去捕捉,然后又买回原来栖木上,也繁殖地飞到地上捕食。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繁殖期5-7月。到达繁殖地后不久立刻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树木水平枝与主干之间的枝杈上、裂开的树皮缝隙间和浅的树洞中,距地高多在1-6米,大多在1-2米,也有在灌丛和地上石隙间营巢的,特别是在无林地区。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细枝、枯草茎、草叶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根和兽毛,有的巢外还网有苔藓和蛛网,伪装得和树干颜色一样。巢的大小外径8-10厘米,内径6-7厘米,高4-5厘米,深-2-3厘米。营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每个巢5-6天即可筑好。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通常4-5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多至6枚的。卵海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