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走進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泰國電影《美杜莎之吻》劇照

走進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伊朗電影《我的大二生活》海報

走進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印度電影《妮桑卡娜·薩維特麗傳奇》劇照

走進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日本電影

《貓與爺爺》劇照

走進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日本電影《彼布利亞古書堂事件手帖》劇照

本報記者 童薇菁

近些年,亞洲電影在世界電影體系中的表現異常突出。中國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大票房市場,印度電影産量穩居世界前列,南韓成熟完善的電影工業、伊朗等國的藝術電影無不吸引着世界對亞洲電影的關注。以中國、日本、南韓、印度、伊朗為代表的亞洲電影,正在深刻影響并改變着世界電影格局。與此同時,泰國、印尼、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的電影藝術、電影市場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共同鑄就了世界電影版圖上獨一無二的“亞洲坐标”。

來自亞洲的電影工作者們,正用大銀幕講述各自民族的傳說、神話、故事、文化,共同織就亞洲電影的璀璨圖景。在人類數千年的發展曆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成果,各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發展史詩。獨特的曆史記憶與文化特征,成為亞洲電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的重要辨別。可以說,每個亞洲國家的電影都散發着與衆不同的藝術特征和文化魅力。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直緻力于促進亞洲電影文明的傳播與交流,2018年曾推出“亞洲當代作者群像”單元,管中窺豹地探看個體寫作如何呈現亞洲世界。今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将延續對亞洲電影的關注,從更大時間跨度的亞洲電影史中甄選出另一些作品,推出“亞洲傳說與現實”的特别策劃單元,在這些電影中,傳說與現實交相呼應,展現性靈與世俗的對話。與此同時,上海國際電影節還通過不斷拓展加深的展示平台與合作空間,推出印尼、伊朗、泰國、日本和印度電影的專屬展映闆塊,帶領觀衆深入了解亞洲文明,感受這個“坐标”所展現的文化多樣性。

【南亞】

以印度為代表的“影壇黑馬”正尋找新的藝術表達

作為南亞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印度一直都是一個充滿文化聯想的國度。而提到印度電影,很多人一定會立刻想到載歌載舞的“寶萊塢”和當代印度的電影傳奇——身兼編、導、演于一身的阿米爾·汗。

事實上,今天的印度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産國,印度電影票房也正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全球第四大票倉”的實力不容小觑。寶萊塢之外,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還為觀衆準備了一些不那麼“寶萊塢”的印度電影,它們全方位地展示了當代印度電影的藝術高度。

先介紹兩部人物傳記片。《妮桑卡娜·薩維特麗傳奇》是印度傳奇女星、出演電影超過兩百部的薩維特麗的傳記片。在薩維特麗晚年彌留之際,記者開始對她的一生進行回顧,從兒時成長、影壇成就到複雜坎坷的感情經曆和家庭生活,全方位呈現這位印度“第一女星”的坎坷經曆。還有入圍2018年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芒多傳》,影片以獨特的視角還原了印度著名小說家薩達特·哈桑·芒多的真實人生以及其飽受争議的一面。

講述“老戲骨大鬧寶萊塢”的喜劇片《圓形圖》同樣可圈可點。一個早已退休的高齡演員突發奇想,欲重回影視圈達成自己主演500部電影的人生成就,但發現寶萊塢已非昨日。該片是典型的錯位喜劇,将主角放到不合時宜的情境中,通過各種沖突生出捧腹笑料。主演桑傑·米拉什是印度德高望重的老演員,多年來一直以出演配角為主,本色演出的他将這個自負又幽默的老人形象呈現得惟妙惟肖。

充滿現實主義情緻的印度電影,從不回避對本土社會議題的探讨。喜劇片《異國情誼》通過一支足球俱樂部的故事,用巧妙诙諧的手法呈現當代印度家庭的冷漠關系,同時也兼顧種族沖突和國際難民問題。在威尼斯電影節技驚四座的《塔巴德》,影片故事源于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劇本創作橫跨十餘年,手稿多達700餘頁,将地方神話、印度當代史和善惡價值觀極好地融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個恐懼與希望并存的奇幻寓言。

在藝術表現上,印度電影在歌舞片之外不斷尋找全新的視角和手法。恐怖片《惡魔》是印度電影史上第一部全主觀視角電影,即從頭至尾用攝影機視點代替主人公視角,觀衆仿佛跟主角一樣生活在那個光怪陸離的瘋人院中。《我奇怪嗎》則使用浪漫、有趣又真實的手法,借用印度高中生的眼睛,帶觀衆去看當代孟買的市民生活和印度年輕人的生活态度。還有如夢似幻的《螢火蟲》,印度導演森古普塔巧妙利用光影、景深、油畫般的構圖和富含隐喻的物件,搭建起一個電影形式的“夢中夢”。

【東南亞】

那些傳統、神話和民俗的符号,已成為電影深刻的烙印

亞洲電影在畫面上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對地理、環境、民族風情的聚焦和展示,進而表現出獨有的自然景色及文化特征。随着近年來亞洲電影的進步和發展,電影人對文化符号的發掘更加深入。

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銀幕上的東南亞早已超越了椰林、海島、熱烈的陽光,尤其是在商業片和藝術片領域都頗有建樹的泰國和印尼電影,向觀衆展示了他們如何将傳統與現代、神話與真實、過去與現在、清新與恐怖、溫情與冰冷調和成一杯激爽的“海島特飲”。

印度尼西亞導演萊來·萊薩有強烈的本土意識,一直緻力于用印尼東南部的自然風光講述當地故事。此次亮相“地球村·印尼”闆塊的《洪巴绮夢》就是萊薩對土地的一份影像記憶。影片在影像質地上貼近生活,在現實與夢境間創造出一層迷人的平行時空,通過大學生馬丁旅行途中與陌生人的邂逅,重新發現民俗文化的傳承和自我身份的确認。

泰國電影《美杜莎之吻》用恐怖類型來展現愛情題材的反差感,令人拍案叫絕。編劇楚基亞·薩維拉庫擅長青春題材,基于泰式恐怖元素,将東南亞民間傳說中流傳甚廣的“飛頭蠻”元素巧妙地與現實進行編織,譜寫一曲既驚悚又凄美的三角戀。類似的還有榮獲2018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大獎的泰國電影《蝠鲼》與印尼電影《與魔鬼共舞》,将神秘元素與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帶來加倍的驚悚效果。

馬來西亞奇幻電影《無夏之年》以傳說縫合錯落時空,圓月孤島和着神秘傳說,碧海綠林交織瑣碎生活,将無可

奈何的鄉愁娓娓道

來;菲律賓倫理題材《你的子宮》在現實奇景中觀察傳統籠罩下的部族生活;《舌尖上的印尼》以田野調查視角講述男男女女的情感故事。片中有豐富的印尼街頭美食展示,性格迥異的四人在品嘗之間交換意見品味生活,讓美食之旅也變得微妙複雜起來。泰國女導演龐索伊·阿克松薩旺自編自導的半自傳長片處女作《天堂之河》,結合泰式習俗觀念,抽離傳統叙事手法,将真實家庭紀錄影像、照片,甚至是電話錄音與杜撰的劇情互相聯結,記憶與想象以實虛雙面鏡的方式互為印證,幽幽釋出對于其母的愛與思念……雖然類型各異,但不難發現古老、傳統、神話和民俗的符号已經成為東南亞電影深刻的烙印,與時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西亞】

伊朗電影,流淌出一貫的細膩與溫柔

伊朗向來都是藝術電影強國,那裡孕育了大師阿巴斯,也有像阿斯哈·法哈蒂、賈法爾·帕納希等一批叱咤國際影壇的“後起之秀”。無論外部電影世界多麼喧嚣躁動,伊朗電影始終在藝術電影領域堅持探索,呈現出細膩而質樸的特點。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将展映六部題材各異的伊朗新片。有的反映伊朗女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以及她們所面臨的處境,有的直面伊朗中産階層脆弱家庭關系,有的關注伊朗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更有罕見地将鏡頭對準伊朗女運動員的。這些新片不約而同選擇用藝術的棱鏡,聚焦伊朗當代社會的現實問題和真實困境。藝術家們用冷峻而嚴肅的筆法,抒發内心深處的溫柔與關懷。

阿芙露是伊朗五人制女性足球隊的教練,在她和隊員們的共同奮鬥下,伊朗隊終于踢進亞洲杯。正當她準備前往馬來西亞參賽時,卻發現丈夫準備用自己的合法權利禁止她出國……影片《冷汗》罕見地将鏡頭對準伊朗女運動員,并将她們的家庭問題和遭遇的不公境遇串聯其中,該片在2018年曙光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剪輯三大獎項。

影片《愛若重生》則關注伊朗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一對老夫婦的兒子在國外定居,他倆過着孤獨但自足的生活,直到某天兒子的死訊打破了平靜。去養老院養老的心願已不可能實作,他們不得不收起悲恸的情緒,照顧尚在襁褓中的孫女。電影中的主要角色隻有老人和嬰兒,導演通過這種極端情況向觀衆展示了這個被遺忘的群體。

《我的大二生活》是伊朗導演薩德拉梅裡時隔九年後的回歸之作,真實反映了伊朗當代女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以及她們所面臨的獨特困境。劇中,馬塔布和艾娃是要好的大學同窗,趁着學校組織去外省旅遊的機會,馬塔布堅持兩人同去,卻不料艾娃在途中突發重病,成了植物人。在艾娃父母、學校師生和自己的三重壓力下,馬塔布該如何繼續大學生活?

五歲的埃米爾一次在荒漠裡走失,父母将他尋回,他卻告訴父親自己被人偷看了下體,父親想找到猥亵自己兒子的男人。影片《暗室》用冷峻的鏡頭和發人省醒的故事剖開德黑蘭社會的一隅,着眼于伊朗中産階層脆弱的家庭關系,展現了伊朗電影注重制實主義的特質。

【東亞】

熱衷ip衍生開發的日本,通過電影塑造流行文化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日本電影就已經在世界影壇建立了巨大影響力。黑澤明的《羅生門》一鳴驚人,日本電影從此走向世界。小津安二郎那一幕幕的日常生活裡,蘊涵着基本人性與情感;大島渚的先鋒鏡頭下藏不住銳利與孤獨;是枝裕和用平淡的影像叙說日常情感;北野武電影語言幽默、瘋狂和純真稚氣;岩井俊二有着細膩唯美又傷感的青春鏡頭……這些裡程碑式的導演,為日本電影注入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每一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日本新片都是影迷和粉絲關注的焦點,很多最熱門的影片往往一票難求。本屆電影節不僅在“4k修複”闆塊中,帶來《寅次郎的故事》《東京物語》等日本影史佳作,還特設“日本電影周”和“霓虹映畫”兩大專題闆塊,最大程度地呈現當代日本電影的多姿多彩。

對小說、漫畫、劇集以及知名ip的電影改編,是今年日本片單呈現最大特點。《彼布利亞古書堂事件手帖》《鄰居同居2》《貓與爺爺》《亂反射》《瞌睡的磐音》《行騙天下》等電影均是ip的衍生開發産品,涵蓋推理、校園愛情、冒險、熱血勵志等多種題材。粉絲基礎雄厚的“劇本”、漫畫感強烈的電影節奏、再加上一群演技不俗的偶像明星——對流行題材的開掘,日本電影可謂駕輕就熟。

《活着,就是愛》改編自作家本谷又希子獲芥川獎與三島由紀夫獎雙提名的同名戀愛小說,描繪了患有嗜睡症的女主角與男友之間的感情與生活。擔綱主演的是知名演員水谷豐的女兒趣裡與當紅實力小生菅田将晖,兩人在片中貢獻了驚人演技,将痛苦活着的“作”女主與無條件付出的男友演繹得淋漓盡緻,趣裡還是以片獲得日本學院獎新人演員獎。

大風刮過,吹倒路邊的一棵樹,樹砸到了一輛嬰兒車,導緻孩子受傷,孩子被送到最近的醫院,卻由于久久得不到救治而去世。這究竟是一場單純的意外,還是人為的悲劇?身為記者的孩子父親展開了他的調查。《亂反射》改編自知名推理作家貫井德郎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的同名小說,由妻夫木聰與井上真央聯袂主演。影片完美再現原作細緻的推理過程,精彩之餘也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堪稱精品。

與東亞飛速增長的經濟相對應的,是生活在“都市叢林”中的人們對情感的格外渴求。《貓與爺爺》就是這樣的一部治愈系電影。作品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講述了一個住在小島上的老爺爺和他的貓,以及周圍鄰裡之間的溫馨故事。影片在日本著名的“貓島”佐久島拍攝,全片共有35隻貓咪亮相,充滿了各種人類與貓咪互動的溫情畫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