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朋友請我吃巴奴毛肚火鍋,在滿桌的姹紫嫣紅中,一盤肥碧的笨菠菜,喚起了小時候的記憶。
”01
小時候,這樣的笨菠菜,是間種在麥子地裡的。
秋天,地裡的麥子齊刷刷地長出來了。過完中秋節沒幾天,老家的村民們就開始種菠菜了。
松軟的田埂上,深深淺淺灑下黑米粒般的菠菜籽。幾陣秋雨幾縷秋陽,小小的菠菜們就歡天喜地、擠擠挨挨地冒出了頭。
麥子在慢慢地長,田埂上的菠菜也在慢慢地長。
隻是跟春天的菠菜相比,因為氣溫比較低,菠菜們長得不快,也長得不高。它們低低地趴在地裡,肥厚碧綠,撲撲楞楞地四散開去,有一股子鄉裡丫頭的樸實和爛漫。
霜降之後,這樣的菠菜就可以收割了。
帶着根兒齊展展的鏟掉,用稻草一捆捆地紮好,就可以放進菜窖裡了。為了防止變壞,上面還要淺淺地壓一層土。
漫長的冬天,這菠菜就跟白菜蘿蔔一起,成為了冬日餐桌的主角兒,一直到來年的春天。
02
北中國如此普遍的一道菜,其實是道地的舶來品。
它起于2000多年的波斯,後來經北非、西班牙輾轉來到中國。公元647年,當它第一次來到我大唐朝的時候,可是屬于國宴菜,隻有皇親貴胄才能享用的。
當時的《唐六典》上記載說:“菠葉冷淘,凡朝會宴飲,九品以上供其膳食。”也就是說,将菠菜汆熟搗爛和入面中,做成綠油油的菠菜面條,隻有九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吃。
乖乖,菠菜的地位當時可真夠高的。
菠菜是少有的耐寒越冬蔬菜之一,冬日寒風凜冽,白雪皚皚的菜園子裡,辣椒、番茄,扁豆、黃瓜,這些夏日裡風騷無比的菜們都了無蹤迹,隻有菠菜的團團翠綠映襯着白雪黃土,好看得很。
雪地或菜窖裡的菠菜抖去泥土,清洗幹淨,就恢複了水靈靈的俊俏模樣。粉紅鮮亮的根兒,碧綠肥厚的莖葉,是以菠菜又有了一個“紅嘴綠鹦哥”的雅号。
03
說到紅嘴綠鹦哥,不能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風流的乾隆皇帝。
說的是有一年秋冬,乾隆皇帝到徐州鄉下遊山玩水帶泡妞。因為錢财被盜,饑渴難忍,便到一戶農家。農家給他煎了幾張餅,煮了一鍋湯。
皇帝喝下這碗鮮美的湯,回味之餘,問是什麼湯。農夫笑笑說:“青漿白玉飯,紅嘴綠鹦哥。”
皇帝老兒心裡一路泛着嘀咕,回到宮裡,命大臣解析這兩句民謠,最後恍然大悟:青綠色的湯裡,有一塊塊潔白如玉的豆腐,又有葉子翠綠、根部紅豔的菠菜,不就是菠菜豆腐湯嘛!
這典故現在讀來有太多虛假的成分。五谷不分、弱智的皇帝,譏诮膽大、抖着小聰明的農夫,這符合人們殺富仇富的心理,卻不符合邏輯。
但不管怎樣,紅嘴綠鹦哥的菠菜,從宮廷到民間都覺得不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04
冬天的早上,天還黑着呢,母親就起來做飯了。
玉米稀飯熬上,饅頭熘上。菠菜從地窖裡拿出來洗淨,白菜切塊,用開水燙個七八分熟。花生米煮熟,三樣一起撈出來放入搪瓷盆裡。撒細鹽、白糖、米醋,姜片和紅幹辣椒都切成細細的絲,再丢幾顆粉丢丢的花椒。
這邊花生油燒熱,看冒起青煙,掂起炒鍋刷拉一聲傾倒在搪瓷盆裡。熱油過處,花椒和辣椒姜絲的香味瞬間激起。
這香味就像長了鈎子,每次都将被窩裡酣睡的我喚醒。
不用大人叫喚,主動起床洗臉,乖乖地坐在飯桌前,等着開飯。
滿滿一大搪瓷盆的涼拌菜,紅白綠分明。花生香,白菜脆,菠菜綿。涼涼的爽口裡有重重的酸,微微的麻辣,以及隻有經霜浴雪的冬日蔬菜才有的微微的清甜。就着滾燙的玉米粥粥,那種舒适,是味蕾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回憶。
05
現在,女友就坐在對面,我們倆一起涮着這笨菠菜。
滾燙的菌湯,沸騰的紅油。碧綠肥厚的菠菜下鍋輕煮片刻,吃到嘴裡,都是小時候的餐桌上,媽媽菜園子種出來的清甜清爽的味道。
造物真是神奇。跟春天的菠菜相比,冬日的菠菜,沒有太多的陽光雨露。天寒氣溫低,它們長得很慢,卻凝聚了更多的營養,變得肥厚敦實。
未經霜的菠菜吃到嘴裡有點澀,經霜浴雪之後,卻褪盡了澀味,變得清甜無比。
這樣的菠菜,讓人想起周遭的人世。一個人太聰明,太順風順水,就容易輕飄、狂妄、不紮實。但往往栽了跟頭,經受了苦難和溝溝坎坎,經曆了人情世故的打磨之後,才變得沉穩、通達,沉澱出不一樣的味道。
這樣看來,很多時候,笨,也并不全是壞處呢。
小貼士
老祖宗說食在當季。冬日吃笨菠菜,好處可是多多滴:
菠菜中所含的胡蘿蔔素,在人體中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能維護正常視力和上皮細胞的健康,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2.菠菜中富含鐵,尤其含維生素k在葉類菜中最高。鐵是人體造血的原料之一,是女性經期時最好的食品;
3.菠菜含有大量植物粗纖維,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能瘦身排毒。
現在巴奴火鍋新增了笨菠菜了。因為露天種植、生長期長、晚熟量小等特性,原本隻是農民自種自食的這種菠菜,目前隻能夠供應鄭州市場。
得來不易,才更珍貴。隻要你不跟黃瓜、牛奶、鳝魚這幾樣東西同食,一整個冬天,你就盡情享用這讓你面色紅潤、身輕如燕的冬日之鮮吧!
文|素素
編|徐穎
好食記為頭條号簽約作者,釋出内容均屬原創,版權屬于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