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作者:山西市場導報

感君為人,君子謙謙

感君做事,盡職勤勉

北風蕭蕭,汾水寒,月如鈎,夜深沉。來時翩翩少年郎,歸去鬓邊華發生,五十載春秋匆匆過,二十年丹心釋法理。仰天望,空悲切,再磨砺,誓與浩氣共長存。

——題記

2021年1月13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四級進階法官劉棟同志工作至淩晨兩點,突發疾病離世,生命的年輪在轉過50圈之後戛然而止……

辦公桌上高高摞着的文書,電腦屏上未寫完的案情說明,都在這一刻凝固,留下的是身邊人對他無盡的哀思與懷念......

他從軍轉的“門外漢”成為辦案的行家裡手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說起與劉棟法官一起工作的點點滴滴,太原中院行政庭庭長高保民不語先流淚,心情久久不能平複。

“他是一個業務能力非常強的全面手,是行政審判的專家,一些大案要案交到他手上我們很放心。”

在太原市中院質效考核資料系統中,我們可以檢索出2017年至2020年劉棟法官參與審理了1200件相關案件,作為主審法官審理了445件行政案件,年均參與審理400件案件。

“接近100%的結案率背後是長年累月的加班加點和不懈付出,這份資料充分展現着劉棟法官對法律工作的無比熱愛和作為太原法院人的敬業和擔當。”市中院負責法官質效管理的張宏用數字诠釋了他對盡職守責的劉棟法官的諸多感慨。

其傾心盡力、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讓劉棟從一個軍轉的“門外漢”變成一名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審判專家,這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局外人無法感覺的。

在行政審判中,房屋征收類案件是最典型的民告官案件,也是所有行政審判中讓法官感到最為“棘手”的案件。翻開劉棟法官審理過的案件,房屋征收類案件躍居前列,這類案件的争議焦點大都圍繞征地補償款展開,往往使人民法院處于兩難境地,法院既要做出公正判決,又要兼顧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相統一。為了在服務地方經濟與維護社會穩定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促使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拆遷安置補償協定,劉棟往往要花上很多精力詳細研判分析案件的“調和點”,加班加點便成為他工作的常态,早來晚歸的身影在淩晨和夜裡穿梭,忙碌而細緻間成就了一起起沖突的圓滿化解。

“對此類案件的審理,劉棟法官從來不會急着下判決,而是要做大量的研判和協調工作,經他辦理的案件多由原告撤回起訴結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得到高度統一。”高保民庭長為失去一位中流砥柱般的“好法官”感到萬分痛惜。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我一直稱呼他為“劉老師”

與高保民庭長和劉棟法官的“戰友”情不同,從2014年起擔任劉棟法官書記員的王婷,更多的把他當做一位“良師”,一個“兄長”。

“我一直稱呼他為劉老師。”失去良師和兄長的王婷幾度哽咽,泣不成聲。

“作為他的書記員,劉老師一直培養我法律方面的知識及對案件的判斷。每次案件開完庭,他都要問我對案件的意見,總是安靜地聽我說完,從不會打斷我不成熟的發言,如果我們對案件的判斷有不同或我對案件的了解有偏差,他都會耐心細緻地講解,和我一起分析案情,直到我完全了解。”對每一起案件高度負責的态度,讓王婷及其他年輕書記員受益匪淺。

他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同樣對書記員的要求也有些“不近人情”,即使一份簡單的文書,也容不得有半點差錯,工作中他更像是一位嚴厲的師長。“劉老師是一個對案件十分嚴謹、負責的人。他寫完文書後,會自己較對一遍,接着讓我也較對一遍。不僅這樣,事後他還會回顧自己的文書,看看自己的文書有沒有不足。有一回,他表情嚴肅,匆匆忙忙來到我辦公室,‘王婷,看看這個文書,多了一個字。’我趕緊找出這份文書,想起我當時已經校對出來,給當事人送達的文書準确無誤,劉棟老師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幸虧你看出來了,不然這樣不嚴謹的文書,會影響到法院的公信力。’其實,這份文書已經送達一個月了,他還在回顧,查找不足,這份細心讓我動容。”回憶起劉棟法官對自己的諄諄教導,王婷聲音再度哽咽。

一份文書、一個錯字、一個月,就是這樣嚴謹的工作态度讓他的案件質效始終處于一流。2020年劉棟法官審理的43件一審案件中,隻有5件提起上訴,服判率遠遠高于上訴率。

“劉老師的去世對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也是很大的損失。我失去了我的良師,劉老師對待案件認真、負責、嚴謹的态度必将一直激勵我繼續前進。”

當事雙方“紅”着臉來,“笑”着臉去

“行政訴訟不能隻停留在以案判案,要多學習相關法條,更要對國家制定法條的初衷多加了解。”回想起他常挂在嘴邊的話,與劉棟法官在同一合議庭的陳聰對這位年長自己的“前輩”更多了一份敬慕之情。

對劉棟法官“不能隻停留在紙面”上的辦案理念高度認同的還有太原中院賠償辦主任賈倫。“我們在一起經常會因為對一起案件的不同觀點加以辯論,甚至會‘吵’的面紅耳赤。”多年的相知相處相惜,讓賈倫與劉棟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同僚關系,緊密聯系彼此的還有那份永遠的友誼。

在一起賠償案件的審理中,合議庭就是否超審限與一審法院有了不同觀點,“一審法院認為超審限,我們合議庭認為沒有超審限。”遇到難點賈倫總要和劉棟“商讨”一番。“這要看最高院出台超審限相關法條的根本含義,2018年最高院出台超審限新規,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杜絕案件超審限、涉訴信訪等現象的發生,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過檢視相關法條,查閱相關指導性案例,最終賈倫采納了劉棟法官的意見。

“法官在審理案件中要始終突出情理交融,情法交融,要與民同心、與民真心,注重法律釋明,讓人民群衆在感受到法律公平正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法律的溫度。”劉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辦理的案件中,總能看到當事雙方“紅”着臉來,“笑”着臉去。

在審理上訴人李某明因土地行政管理一案,不服一審法院做出的行政判決提起上訴的二審案件時,同樣的分析研判,同樣的嚴謹細緻,同樣的以維護人民群衆的合法權益為最終出發點,劉棟果斷作出:撤銷一審判決;判令撤銷被上訴人太原市某鎮人民政府作出的《關于李某明要求确認其承包地土地面積的處理決定》;被上訴人太原市某鎮人民政府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六個月内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終審判決。“意想不到”的判決結果,讓當事人李某明感動不已,後來還為劉棟法官送上一面錦旗,表達他對法律敬畏之感、對法官欽佩之情。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他是一個好法官,也是一個好爸爸

“想不到劉法官對待當事人會如此耐心、親切。”雖然與劉棟法官一起共事的日子很短,但他溫暖、和善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随他辦過幾次案件的書記員班珂。

在一次庭審中,當事人因為不服行政處罰,情緒激動,庭審不得不中斷了兩次,即使這樣劉棟也沒有表達出一絲不滿,而是耐心地安撫當事人的情緒,庭審最終順利完成。“我當時很難了解這樣嚴重擾亂庭審秩序的行為,足夠讓當事人受到相應的處罰,而劉老師卻如此耐心安撫。”“情緒激動下很難做出理性的行為,要讓當事人有一個宣洩的空間,情緒穩定了才能恢複理性,才能更加有利于案件的裁定。”一番話讓班珂對劉棟老師的處事風格敬佩至極,至今難以忘懷。

“唉,大家幫我看看什麼樣的小動物适合女孩子養着......”劉老師今天有“大事”要辦。

“一向以工作為中心的劉老師怎麼關心起小動物來啦!”年輕的書記員們打趣着此時洋溢着笑容的劉法官。原來是劉老師的“小棉襖”最近迷上了小動物,雖然是女兒無意間流露出的想法,但在這位爸爸心裡卻生了根,直到如今家裡随處養着小魚、小倉鼠、小狗狗,而這一切都成為他留給女兒的最後禮物……

在劉棟法官的遺像前,女兒不時地點祭,無聲的哭泣已無法喚回爸爸的音容,天人相隔,痛失親人的悲傷籠罩着這個小小的身影,久久不能散去……

劉棟法官因公殉職的消息傳開後,山西省人民政府行政複議辦公室發來唁電,沉痛哀悼劉棟同志,并向劉棟同志的家屬表示慰問。劉棟同志的生前好友、案件當事人、當事律師等知情者無不痛惜,紛紛留言表達對劉棟同志去世的沉痛哀思和惋惜之情!

哪怕是微光,

也能照亮前行的路。

最燦爛的煙火,

是給生命的獻祭!

英魂長歸去,

驚起又回頭。

宿草在春風中芳菲,

那便是你重新綻放的花火!

張曉華

作者機關: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生命的雕像——追記太原中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劉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