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洞賓的神仙香糕,好吃還能治病,現在還有做

作者:不舍晝夜漲知識

早有“進京香糕”之美譽的浙江香糕,方方正正,白中透焦黃,質地細膩,入口酥散,香甜。吃上一口,那叫一個好!

呂洞賓的神仙香糕,好吃還能治病,現在還有做

香糕以前叫松糕,和現在的香糕還有出入。

傳說在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着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于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和瞎眼的老母親相依為命,靠賣松糕維生。小紹興很勤勞,每天淩晨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這一年的大年初一,有春節登山讨吉利習慣的杭州人,三五成群到城隍山遊玩。因為人多,小紹興的松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角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

走到城隍廟時,隻見一個白發銀須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擺在一起的兩隻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讨。當時,小紹興并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褴褛,瘦骨嶙峋,非常可憐,心生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讨塊松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其實這是上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情況。

呂洞賓的神仙香糕,好吃還能治病,現在還有做

小紹興回到家裡以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贊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隻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便問道:“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屢屢下巴神秘大笑:“别急,要吃的我沒有,良藥我可有。”說着,從懷裡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将葫蘆裡的藥放到松糕裡,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說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于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裡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裡,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後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覺腹中饑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

呂洞賓的神仙香糕,好吃還能治病,現在還有做

薄荷香糕

由于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贊不絕日。于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後來人們才明白,香糕裡放進去的藥,原來是中藥裡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欲,适用于脾胃氣滞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為一種有療效的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