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山檔案方志 中山檔案方志
中山檔案方志
微信号 zsdangan
功能介紹 中山檔案方志作為曆史的記錄者和守護者,向你展示一個投影在曆史載體裡的中山,一個說不清道不完,親切得讓人動心動情,直至溫馨的歲月味道自胸間漫溢的中山。(手機網站:m.zsda.cn)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圖源:《中山市人物志》
黃佐(1490—1566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獻學家,香山縣鐵城(今屬中山市石岐)人。他一生勤奮撰述,在地方文獻方面的貢獻尤為卓著,撰有《廣州人物傳》《廣州府志》《廣東通志》《廣西通志》《香山縣志》《羅浮山志》《志雍志》,為後世留下堪存堪鑒之記述。
黃佐出身書香門第,其父黃畿為一代儒宗,以品學知名。二十歲時,黃佐即對編纂地方文獻充滿興趣。為補範瑷《交廣先賢傳》、陸胤《廣州先賢傳》之阙,在父親的指導下,從大量史籍志書中搜集資料,總結歸納,将曆史上199位粵籍先賢事迹分門别類,客觀反映,略加評述,編成《廣州人物傳》。
《廣州人物傳》書影
(圖源:《黃佐》)
1526年,時為翰林院國史修撰的姚涞為《廣州人物傳》作序時贊道黃佐,“綜之群典,以輯其逸;參之故實,以定其訛”,“鑒前史之得失,以辨其微;遵名家之義例,以肆其指”。關于宋代南海人張鎮孫,《宋史》《元史》等書均記載,元兵攻打嶺南時,張鎮孫獻廣州城以投降敵人。面對這些所謂正史對張氏的評價,黃佐堅持實事求是的态度,在《張鎮孫傳》中,他首先描述的是具備非凡才能的張鎮孫考中狀元的奇迹,并破例将其應對廷試的8000多字的文章全文照錄,讓讀者看到張鎮孫憂國憂民、敢于直谏的無畏精神,臨危受命的勇氣以及對元人的萬般仇恨。最後,黃佐指出張鎮孫是被捕死于庾山道中的,文天祥有挽詞吊唁,且有陳仲微、董師謙記載此事,說明張鎮孫是殉國就義,并非投降元兵。時至明末,錢士升的《南宋書》不但采用黃佐《張鎮孫傳》的說法,還認為張氏之死是名垂千古的壯烈之舉。可見黃佐的《廣州人物傳》對後世的影響。
地方文獻之貴在于“資治、存史、教化”,黃佐将此價值推廣至鄉野讓其充分彰顯。1546年,黃佐在擔任《香山縣志》總纂時,親自制定編纂凡例,讓門人楊維震等起草編寫,由他作最後潤色。黃佐将自己所著《鄉禮》的部分内容編入志中,又在香山蓮峰山下購買官地,立義田,建祠堂,以身作則實行鄉禮,希望家鄉後人能夠實踐他的教化理想,淳樸民風。兩年後,《香山縣志》編成出版,黃佐說它是一部“風土以觀惡,民物以察耗,政事以審弛張,教化以知興替,官師以稽賢否,黎獻以考盛衰,藝文以備征信,雜志以辨妖詳”的志書,後人則稱黃佐的《香山縣志》是“三百餘年之曠典,一朝具舉彬如也”。因舊志不存,此志已成為今人能見到的最早的《香山縣志》,且僅存一部存于日本京都大學,彌足珍貴。
黃佐編纂的《香山縣志》書影
中山市檔案館現存最早的地方志書明嘉靖《香山縣志》
文丨蔡婉婷
編輯:陳琳琳
複審:張安根
終審:陳緒波
本文資料來源:
1.《黃佐》,林子雄/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山市人物志》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撰出版(2012)
本微信專注中山曆史地情,歡迎分享。
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山檔案方志
推薦閱讀
70多年前,中山的一場防火安全捐款運動
【八一建軍節】向最可愛的人,敬禮!
【香山人物】鄭錦:創辦中國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
一份檔案就是一段曆史
預覽時标簽不可點
閱讀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前往“發現”-“看一看”浏覽“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關閉
在“設定”-“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發送
【香山人物】黃佐:潛心修志留文脈 躬行教化啟後人
最多200字,目前共字
發送中
相關閱讀
更多文章
正在加載
以上推薦為優質及原創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衆号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式
取消允許
微信版本過低
目前微信版本不支援該功能,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我知道了前往更新
确定删除回複嗎?
取消删除
知道了
長按識别前往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