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山档案方志 中山档案方志
中山档案方志
微信号 zsdangan
功能介绍 中山档案方志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守护者,向你展示一个投影在历史载体里的中山,一个说不清道不完,亲切得让人动心动情,直至温馨的岁月味道自胸间漫溢的中山。(手机网站:m.zsda.cn)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源:《中山市人物志》
黄佐(1490—1566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献学家,香山县铁城(今属中山市石岐)人。他一生勤奋撰述,在地方文献方面的贡献尤为卓著,撰有《广州人物传》《广州府志》《广东通志》《广西通志》《香山县志》《罗浮山志》《志雍志》,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黄佐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黄畿为一代儒宗,以品学知名。二十岁时,黄佐即对编纂地方文献充满兴趣。为补范瑷《交广先贤传》、陆胤《广州先贤传》之阙,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大量史籍志书中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将历史上199位粤籍先贤事迹分门别类,客观反映,略加评述,编成《广州人物传》。
《广州人物传》书影
(图源:《黄佐》)
1526年,时为翰林院国史修撰的姚涞为《广州人物传》作序时赞道黄佐,“综之群典,以辑其逸;参之故实,以定其讹”,“鉴前史之得失,以辨其微;遵名家之义例,以肆其指”。关于宋代南海人张镇孙,《宋史》《元史》等书均记载,元兵攻打岭南时,张镇孙献广州城以投降敌人。面对这些所谓正史对张氏的评价,黄佐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张镇孙传》中,他首先描述的是具备非凡才能的张镇孙考中状元的奇迹,并破例将其应对廷试的8000多字的文章全文照录,让读者看到张镇孙忧国忧民、敢于直谏的无畏精神,临危受命的勇气以及对元人的万般仇恨。最后,黄佐指出张镇孙是被捕死于庾山道中的,文天祥有挽词吊唁,且有陈仲微、董师谦记载此事,说明张镇孙是殉国就义,并非投降元兵。时至明末,钱士升的《南宋书》不但采用黄佐《张镇孙传》的说法,还认为张氏之死是名垂千古的壮烈之举。可见黄佐的《广州人物传》对后世的影响。
地方文献之贵在于“资治、存史、教化”,黄佐将此价值推广至乡野让其充分彰显。1546年,黄佐在担任《香山县志》总纂时,亲自制定编纂凡例,让门人杨维震等起草编写,由他作最后润色。黄佐将自己所著《乡礼》的部分内容编入志中,又在香山莲峰山下购买官地,立义田,建祠堂,以身作则实行乡礼,希望家乡后人能够实践他的教化理想,淳朴民风。两年后,《香山县志》编成出版,黄佐说它是一部“风土以观恶,民物以察耗,政事以审弛张,教化以知兴替,官师以稽贤否,黎献以考盛衰,艺文以备征信,杂志以辨妖详”的志书,后人则称黄佐的《香山县志》是“三百余年之旷典,一朝具举彬如也”。因旧志不存,此志已成为今人能见到的最早的《香山县志》,且仅存一部存于日本京都大学,弥足珍贵。
黄佐编纂的《香山县志》书影
中山市档案馆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明嘉靖《香山县志》
文丨蔡婉婷
编辑:陈琳琳
复审:张安根
终审:陈绪波
本文资料来源:
1.《黄佐》,林子雄/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山市人物志》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撰出版(2012)
本微信专注中山历史地情,欢迎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推荐阅读
70多年前,中山的一场防火安全捐款运动
【八一建军节】向最可爱的人,敬礼!
【香山人物】郑锦:创办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
一份档案就是一段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阅读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香山人物】黄佐:潜心修志留文脉 躬行教化启后人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
正在加载
以上推荐为优质及原创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允许
微信版本过低
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请升级至最新版本。
我知道了前往更新
确定删除回复吗?
取消删除
知道了
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