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亳州名人李紳

你沒看錯,就是那個寫《憫農》的詩人,他是地道地道的亳州人,如假包換。

亳州名人李紳

李紳,字公垂,是中書令李敬玄的曾孫子。他六歲時,父親去世痛苦哀傷一直伴随他長大成人。母親盧氏有點文化,她就親自教導兒子讀書寫字,後來,李紳在詩歌上,名聲最大。

不久,母親也撒手人寰。他在入殓安葬母親時,發現有烏鴉嘴裡銜着靈芝,墜落在車子裡。

元和初年,他考中進士,被補任國子助教,内心不想幹,就去了金陵。李锜很器重他,就征召他擔任掌書記的官職。可李锜這個人不遵紀守法,為非作歹。李紳看不慣,就多次勸谏,可李锜根本不接受;李紳很無奈就想離開他,可李锜不答應。适逢朝廷派遣使者召回李锜,可李锜竟然威脅使者向皇帝奏報說當地人都想讓他留下來,他還讓李紳起草奏疏,可李紳假裝内心恐懼,不能寫字,雖然下筆,也很快塗去,結果紙都用完了。

這可惹惱了李锜,他罵着說:"你不怕死嗎?"李紳也不示弱:"我還真想死呢,那多幸福。"最後李锜隻好把他關押起來。

不久,李锜被殺,李紳也無罪釋放。有的人說,你應該把這件事上報朝廷,讓皇帝表揚你。李紳聽後,說:"我本來是出于義憤才這樣做的,絕不是博取名聲而為之。"後來,唐穆宗征召他擔任右拾遺翰林學士的官職,他經過多次升遷,又擔任了中書舍人,一直做到禦史中丞的官位。

唐敬宗即位,他被李逢吉陷害,被貶為端州司馬。李紳被流放到南方,又擔任了封州丶康州的官員,那裡水流湍急,異常險澀,隻有趁着漲水的時候才能渡河。康州有一個媪龍祠,李紳就寫好禱詞,大聲禱告,不一會,水大漲。皇帝内心有所感觸和悔悟,就把他調到江州做長史,後來,又被調到塗州和壽州做刺史。

霍山當地,多有老虎出沒,采茶人以之為患,他們設定陷阱,發現蹤迹,就地射死,但仍不能遏止老虎出沒。李紳到後,老虎都離開了,再也不為殺鄉裡,他又憑借太子賓客的身份分管東都事務。

開成初年,他擔任了河南尹,河南有很多惡少,他們戴着高帽子,散開衣服,滿街踢毬,官道上的車馬都不敢上前,嚴重影響了當地的交通和安全。李紳一到任,就治理剛猛嚴苛,那些惡少聞飛遁逃。他又升為宣武節度使一職,此地大旱,蝗蟲沒有進入境内。

唐武宗即位,他又調到淮南,授予中書侍郎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晉升尚書左仆射丶門下侍郎,封趙郡公。官居四年,因為腳疾辭官,沒有被準許,又擔任了檢校右仆射平章,再次節度淮南,去世後,追贈太尉,谥号文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