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憫農》的人鋪張浪費,名将之後怯弱如雞,那些荒誕的事件後續

其實很多曆史事件的背後藏着的都是血淋淋的真相,很多人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好。畢竟我們都是人,不是神,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的克服自己的私欲。今天日航君就給大家講幾個曆史事件的後續。

一、寫《憫農》的李紳

大家小時候都學過一首詩,那就是《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是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我小時候,很多餐廳裡面都貼着這幅詩,告訴大家要節約糧食,體恤農民的辛苦。我小時候看到了就想,寫這首詩的人一定是個傑出的人,憐憫百姓疾苦,體恤民情。後來真正了解到了李紳我才知道,你的《憫農》隻是你的保護色。

寫《憫農》的人鋪張浪費,名将之後怯弱如雞,那些荒誕的事件後續

首先要為李紳正名一下,網上很多人說李紳的劣迹之一是喜歡喝雞舌湯,每喝一次要用幾十條雞舌。喝雞舌湯确實有,但是不是李紳,而是宋代的呂蒙正。

李紳成了名,當了官之後成為了一名暴戾之人,熱衷于追名奪利,絲毫不顧及百姓感受。如李紳因為剝削太過嚴重而導緻群眾紛紛背井離鄉,手下人向李紳報告後,李紳反而說:手捧麥子,被風吹走的都是秕糠,留下來的才是飽滿的麥子。以此來形容背井離鄉的百姓。

另外,李紳還熱衷于奢靡的生活,劉禹錫曾經寫過一首詩叫做《贈李司空妓》,看到詩名大家也清楚是什麼内容。裡面寫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由此可見,李紳對于這種奢靡的生活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是在蘇州刺史劉禹錫看來,那可以“斷腸”之事,也就是說是極其奢侈的事情了。

倒不是說不允許享受,但是曾經因為《憫農》被大家所記住的李紳居然是這樣的樣子,未免讓人感慨。

寫《憫農》的人鋪張浪費,名将之後怯弱如雞,那些荒誕的事件後續

二、屢戰屢敗李景隆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為我們惟妙惟肖地描寫了一個“大明戰神”李景隆的形象。不得不說,李景隆打仗之爛實在是難以啟齒。為什麼打仗這麼爛的人會被舉薦為幾十萬的統帥?僅僅是因為他爹是李文忠嗎?

後面翻閱史書,發現當時齊泰、黃子澄等建文帝的近臣居然都是舉薦李景隆的人。後來我發現,李景隆的早年經曆。《明史》中記載:

“(李景隆)屢出練兵湖廣、陝西、河南。”

我推測可能是因為李景隆練兵效果比較好,以至于給人一種錯覺就是他是善于将兵之人,是以派出李景隆外出作戰。軍中人都知道李景隆是個草包,但是朝中大臣都以為李景隆是個能人。

靖難之役後,似乎朱棣認為李景隆應該是首功(真是夠諷刺的),然後給李景隆加封高官,每次上朝,李景隆的位子都高于靖難諸臣,導緻朝中功臣多有不平之意。不得不說,朱棣真的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

“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猶以班首主議,諸功臣鹹不平。”

寫《憫農》的人鋪張浪費,名将之後怯弱如雞,那些荒誕的事件後續

文:日航通鑒圖:來自網絡與站内,侵删

寫《憫農》的人鋪張浪費,名将之後怯弱如雞,那些荒誕的事件後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