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作者:文人相愛

水稻拔節抽穗的季節裡,驚悉“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于中原標準時間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帶着他的“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寫全球夢”,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為此,特意驅車幾十公裡,來到袁隆平院士的故裡——德安,聆聽這位響徹華夏被世人譽為“谷神”的科學家對故裡的情懷,以及生活在小山村他祖上的點點滴滴。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汽車行走一個小時左右,就能看到公路旁邊“袁隆平故裡”的大木牌,家鄉人得知他去世的噩耗,在木牌下面加了一行字“隆平院士,願您一路走好”以示深切懷念這位從這裡走出去科學家。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不一會,來到來到德安東蒲亭鎮附城村與金湖鄉寨下村交界的一個叫青竹坂坡的村莊,這裡三面環山,竹林蔥茏,無垠的田野恬靜而舒婉,村子旁邊一口大池塘,袁隆平的祖輩們,便是世居在這裡,世代務農,與村民們和睦相處,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農家生活。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當地人為了紀念袁隆平,依然保留着他祖居的房子,就在他祖居的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塊寫有“袁隆平超級稻基地”,順着牌子往旁邊瞭望,一望無際的連片的超級稻,如同一層綠油油的地毯,長勢喜人,田間地頭一些種糧大戶正在田間管理,辛勤勞作。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走進德安,我們随處可以看到袁隆平的元素,不僅有隆平高産雜交水稻種植推廣示範基地,還有隆平學校、隆平圖書館,隆平廣場、隆平公園、稻田廣場、隆平大道,德安縣處處展現着隆平元素,得知這裡打的是隆平牌。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最為令我們這些前來采風,想聆聽隆平元素的人欣喜的是,他老家人還特意安排了袁隆平院士的近親族人,介紹袁隆平的家世和身世,讓更多的人了解一位科學巨子的成長軌迹,這的确是值得世人去挖掘的元素。根據袁隆平院士的遠房侄子叙述的内容,現僅記錄于下: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其實,袁隆平并不是出生在德安,隻是他的祖輩及父親在這裡出生、生活和工作過,是以,嚴格說德安隻能說是袁隆平的祖居地,早先他的祖輩生活此處,世代務農,開枝散葉,《袁氏族譜》記載,他們排名“大茂昌繁盛,興隆定有期,敬承先賢業,常遇聖明時”,生的男丁取名字,必須按照這排名,袁隆平則是排名第七的“隆”字輩,同時,在這個袁氏排名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知道其祖宗定下對後輩的期望。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我們再從袁氏一脈袁隆平的第七個派名再上溯三代,他的曾祖父袁繁義,出生于1840年,那可是在中國曆史上最特殊的一年,因為這一年鴉片戰争爆發,一場災難從此拉開中國近代史的序幕,在随後的一百年間,中華民族一直是處于内憂外患中苦苦掙紮,從來都沒有斷過戰争,在艱難的時世中,偶然也會給個人與家族的命運帶來轉機,因為正是從袁繁義開始,慢慢地移居到了縣城,并開始家族的經商。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袁家慢慢地走上富裕之後,對子孫後代的教育問題看得特别的重要,是以,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鑒,曾經學業優秀,高中晚清舉人老爺,一舉跻身于當地名門望族之列,倘若不是後來科舉廢除,他可能就是進及第了,不過畢竟是文化人,不管什麼朝代都是吃香的,即使是清朝滅亡,他依然成為民國初年的縣長,被派去當官的地方是海南的文昌。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當年,袁隆平也恰好踏着祖父走過的這條路,來到天涯海角從事“雜交水稻制種”,續寫着祖輩造福一方的夢想,後來把海南打造成育種的天堂。多少年後,袁隆平在海南的時候,還說起祖父海南當縣官的故事,說袁盛鑒任命為文昌縣縣長,他從江西出發,經7天7夜到海南,一上岸,發現海南人說話一句都聽不懂,而當地人對他說的滿口江西官話也一句聽不懂,這是到了外國嗎?這個縣長做不得!于是遞交辭呈,回老家去了。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袁隆平對祖父還是敬佩有加,他不僅親筆題寫“祖父袁盛鑒故居”,隻要回到德安,便要去給祖父上墳,以增對他的尊敬。因為正是祖父這位從舊式讀書人成為新型知識分子,他非常重視孩子教育。尤其對袁隆平父親袁興烈的教育。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袁隆平在祖父墳前

袁隆平的祖父對子孫的教育自然是更加上心,到了袁隆平的父親袁興烈這一代,便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勤奮好學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那是當年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在上大學期間,他結識了江蘇的大家閨秀華靜,随後兩人結為伉俪。生子袁隆津、袁隆平、袁隆贛、袁隆德、袁隆湘。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袁隆平的父親袁興烈大學畢業之後,曾經擔任過德安縣高等國小的校長和督學,随後,他離開德安,一直供職于平漢鐵路局,在鐵路上做了很多為抗日戰争運送軍火和戰略物資的工作。後來,袁興烈受到西北軍孫連仲器重,做了他的秘書。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袁興烈服務的上将孫連仲,運氣也不算太好,他帶的隊伍跟了老蔣雖然有數萬之多,還取名叫二十六路軍,但畢竟是雜牌軍,剛剛收編老蔣就想借紅軍之手把他消滅,于是,這支軍隊被派去甯都圍剿紅軍,誰知隊伍駐紮在甯都時,因着水土不服紛紛患病,也沒有好的醫療待遇。此時,恰好孫連仲去上海看牙醫,二十六路軍參謀長趙博生、73旅旅長董振堂等趁着孫連仲和27師師長不在,發動甯都起義,率領1.7萬人參加紅軍,并成立了紅五軍團。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他的大部隊甯都起義參加紅軍,使孫連仲成了光杆司令,在後來在抗日戰争期間,他還是出了不少力。他擔任過第二集團軍副司令兼第一集團軍司令,台兒莊大戰時,孫連仲帶着部下死守不撤退,後來他一直當副手,沒有太多的實權,是以,袁興烈跟着他沒有升職,到1947年底調到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任職,做事務科科長。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是以,袁隆平的父親袁興烈離開江西德安後,由于連年戰争的紛擾,袁興烈再也沒有機會重返故裡。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平協和醫院,因排行老二,取乳名“二毛”。幼時的袁隆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母親華靜學識廣,很會講故事,深知那些充滿内涵的童話、寓言,以及充盈着民族精神的故事,能夠給二毛稚嫩的心靈注人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的智慧的活水,開啟通向知識之門的鑰匙。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然而,就在袁隆平出生和青少年時代,全世界都發生了重大饑荒,數以百萬計的人,因饑餓而非正常死亡,特别是中國,兵荒馬亂和軍閥混戰,加之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大西北和華北幾乎同時發生了赤地千裡的大饑荒,每逢天下饑荒,糧食已經不能用升鬥來量,連黃豆、豌豆都被穿成串來賣,想想那糧食有多金貴,隻有有錢人才能買得起,在慘絕人寰的大饑荒面前,小小年紀的袁隆平就立志要改變這一現狀。

袁隆平院士故裡行,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

袁隆平,這位從從山村走出的一介農夫,立志要把水稻長成高粱高,稻穗長得掃帚長,谷粒如花生大;同時,使雜交水稻覆寫全球,既能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提升國家戰略地位,又能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他畢生播撒智慧造福人類,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做到使中國人不挨餓的時候,他自己卻駕鶴西去,讓無數後人深切緬懷。

繼續閱讀